顔鈍請王府來得勝澱的目的不單純,朱高熾心知肚明,就算他不懂,下面的人也會提醒他。
朱高熾代替朱棣承諾,王府不打新田的主意,顔鈍則承諾,不插手王府在衛所的行事。
北平有二十三衛,不是北平隻能有二十三衛,主要原因是北平供養極限在二十三個衛。
從六衛到二十三衛,變化随着北平的民力發展而增加的,兩者爲正比。
顔鈍擔憂王府借着布政司新田之由,上疏建立新衛,以當下衛所守疆的國策,聖人很有可能答應,會瓜分了他的政績。
和官府達成了默契,朱高熾以王府的名義下令,王真任中華重工林場場長,負責金州林場籌辦工作。
王真以中華重工的名義去金州,和前番中華重工與衛所将領合作,例如鐵道工程部,意義有些不同。
聰明人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衛所和中華重工之間,竟然可以對等的任職起來,是不是等于百戶的地位,等同于掌櫃場長之流?
那千戶呢?指揮佥事,指揮使呢?
中華重工分廠多,廠長也多,他們這些人又應對什麽級别?
對這些疑問,朱高熾沒有特意的解釋。
有些新事物,最好不要太過詳細的說明,很容易引起不少的問題,先發展,發展出結果,反而很多事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就像京城爲了治理随口吐痰,曾經下了大力氣,卻始終無法解決。
當随着經濟的發展,地方上明明沒有設置專門的吐痰行爲糾察力量,卻逐漸消失了這種行爲。
符合人們需求的,自然會應運而生,哪怕禁止也禁止不了,隻會引起矛盾,而不符合人們需求的,哪怕鼓勵也沒用,反而會逐漸淘汰。
中華重工的體量,随着日後的發展,成爲了巨無霸,很多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朱高熾目前不過是引領了個方向,加速了這個過程而已。
人力資源部。
新任部長朱能,副部長徐甯,馬王宣,三人皆保留原本的職能,身兼多職。
徐甯負責民戶,馬王宣負責軍戶,朱能負責總覽全局。
“人力資源部是總部的核心部分之一,諸位需要謹慎,用心辦好此事。”
“既要滿足各工廠的用工要求,又要符合衛所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保障工人的權利。”
“你們都是中華重工的老人了,對工廠的具體事情,比咱要更清楚,希望你們繼續發揚自己的才能。”
朱高熾慎重的說道,“中華重工不是普通的工廠,和衛所聯系緊密,交織不清,對軍戶有極大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衛所普通将領,你們的責任不小。”
“小王爺放心,其中的火候,我們一定掌控好,和衛所的關系,會越發的緊密。”
三人對工廠的核心想法,是最清楚的一批人,知道小王爺想要的目标。
工廠是王府的補充力量,雙管齊下,控制衛所的方方面面,從上到下皆服從王府。
朱高熾不懷疑眼前幾人的能力和忠心,交代人力資源部的方向,說道:“中華重工的力量很大,可每分力量都要節省使用。”
“人力資源部可以利用其外櫃的力量,通過外櫃的管事們,形成一張構架網,無論是從北平民戶軍戶招工,還是從山東招工,借助外櫃的人,是最有優勢的。”
不久。
空杆司令的林場場長王真,在工廠培訓了整整一個月,身邊有了人力資源部幫他分配的副手,技術人員,工程部支援的施工人員,林場第一批工人。
一行八九十人,先行出發去了金州,開始進行林場的前期工作。
第二批三百餘人。
其中一半以上的是夫妻,來自于山東,是佃戶出身,有親戚在北平,了解中華重工,所以願意加入其中。
他們的孩子,也會跟随去金州,林場設食堂,小孩跟着大人,免費在食堂吃飯。
第二批工人還在總部培訓,林場第三批招工計劃已經啓動。
世子府。
第一期技術報。
是中華重工舉辦的報紙,所有的匠戶都可以發表,隻要獲得刊印的,不但可以提級,還能獲得獎金。
朱高熾的書房,文書房送來了第一份報紙。
“常言說: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由此可見種公豬的重要。”
“以往挑選種豬,隻找最大的,根據軍戶經濟合作社長久的觀察,此法頗有弊端。”
“建議軍戶經濟合作社,從全局入手,挑選出符合強壯,肥大,生長快,吃食少,抗病高,耐粗料等方面,都優良的種豬。”
“以此代代培育下來,可以得到更好的家豬。”
“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不是血統最純的家豬最好,血統太純了,反而不利于生長,生産速度極慢、産仔數少、難飼養,可血統太低了也不行,抗病力低、不耐粗飼。”
……
“草原養牛的問題,抗病種牛都不是大問題,我認爲主要問題是培育問題。”
“内省的水牛,小牛從小學習耕種,能聽懂人們的命令,而草原的牛,沒有這個環境,所以無法用來耕種。”
“如果總部要在大甯合作養牛,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否則養出的是肉牛,無法用來耕種使用。”
“建議讓大甯的種地戶來養牛,不然在純放牧的環境下,就算養出了水牛,也達不到總部的要求。”
……
朱高熾翻了一遍,開口笑道:“這文筆怎麽感覺像同個人。”
一旁的小九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後腦勺。
“好多匠戶不會寫字,想要登報的匠戶,就會找識字的人,他們口述,别人幫忙記載。”
“可有時候說的不清,不容易看懂,最後研發司決定,符合登報标準的,則派出文書親自去找到匠戶,複錄寫一遍,然後用最新的文稿來登報。”
朱高熾了然。
萬事第一步總是最難得,想要達到後世那種地步,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
後世的論文,要求極高,對學者的要求也高。
可如今好多匠戶,還是前朝生人,不識字的是絕大多數,大明建立二十餘年。
雖然廣興學校,讓識字率大幅提升,可也改變不了老一代人文盲居多的現象。
而且技術報又是新事物,不少工匠不在乎登報後的獎勵,所以不願意傳授。
而願意的登報的工匠,則遇到不識字,而且不懂報紙登刊的要求,隻能研發司主動解決。
“報紙問題其實不大,畢竟是新事物,咱相信技術報隻要不停的辦下去,變化也會越來越大。”
朱高熾自信的說道。
萬事萬物新生之時,多是簡陋而原始的。
就像大哥大和智能手機,隻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現在的技術報,準确的形容,更像是工匠們的一個發言平台,不少工匠當做唠家常一樣的說事。
少了幾分的嚴謹,多了幾分的稚嫩。
“辦個獎吧。”朱高熾提出了新的想法,“設立魯班獎,前十名的,獎勵一百兩到十兩銀子,提升三級到一級不等。”
“伱們回頭可以考慮下,是否可以聘爲研發司終生大師傅,生老病死都由工廠負責。”停頓了片刻,朱高熾又說道:“第一名的,給予五代人工廠招工指标,後續的,也可以做出不同的招工指标。”
“總之,定下的規矩要提高技術報的誘惑,吸引更多的工匠,才能讓技術報得到大進步。”
小九聞言都有些心動。
雖然他還沒成家,可能爲後代某些福利,獲得保障性的待遇,他無法不心動。
“我能寫嗎?”小九忐忑的問道。
朱高熾明白小九的意思。
小九認爲他懂的些技術很厲害,擔心會不會傳出去。
文明肯定是會向外輻射的。
在西方文明未超過東方文明的時候,中國是東方文明的輻射源,自古就向外傳播知識。
在開會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了這種擔憂。
“你們研發司可以根據收集的技術,決定哪些是需要保密的,哪些是不需要保密的。”
“不需要保密的,就可以登報,需要保密的,則不登報,但是給予實際的好處,并且提高獎勵。”
聞言,小九想了想,問道:“有沒有個說法,哪些方向是需要保密,哪些方向不需要保密。”
朱高熾很快說道:“像玻璃廠的技術,就應該保密,本身就不是很難的技術,真傳一句話就能點透。”
“玻璃廠的利益比蒸汽機都要高,目前的階段,不适合公開技術,從利益方面考慮。”
“然後是材料方面的技術,例如鐵廠的五煉鐵,九煉鐵技術,也應該保密。”
“以及蒸汽機的技術,同樣應該保密,不登報。”
如果按照這些方向,那需要保密的技術可就多了,小九爲難的說道:“這樣保密的話,恐怕也會妨礙工廠内部技術的交流。”
朱高熾怔了怔,差點忘記了這茬。
的确。
技術需要交流,自己的思想有些過分保守了,反而不利于自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