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房。
高珍帶着王仁,求見小王爺。
“王師傅他們在裏間,你們先坐一會。”一名文書客氣的起身接待兩人。
文書房的人地位高,高珍和王仁都不敢怠慢。
不久。
那名文書端來兩杯熱茶。
“太客氣了,謝謝。”
兩人謝過後,高珍臉色自然,一旁的王仁坐立不安。
想到等會要進小王爺的辦公室,就覺得緊張。
“沒事,不要多想。”
高珍露出笑容。
他是過來人,以前也是這樣,不過和小王爺接觸多了,小王爺性格和善,就沒了這層恐懼。
裏間。
關于焦炭煉制廠的事宜,不知不覺衆人就溝通了大半個時辰。
該說的都說了,朱高熾想了想,認爲還是要自己出馬,就算不懂生産,起碼能爲衆人點明方向,節省出大量的試錯成本和時間。
“最近的開窯是什麽時候?”
“後天。”
王本很快回答到。
“你們做好準備,等開窯的時候,咱要去現場走一趟。”
擔心衆人多慮,以至耽誤生産,朱高熾又交代說:“咱也有些想法,一起去研究下。”
聽到這個說法,王本暗暗松了口氣。
幾人離開文書房,見到返回來的高珍,身邊還有一名管事。
王本認識王仁,知道是外櫃的管事,主動打了聲招呼,小九和李二不認識王仁,向他點了點頭。
很快,恢複了安靜。
王仁看了看高珍,高珍掃眼了文書,沒有起身去催。
那名文書擡起頭,看了看四周,想起了什麽似的,才輕手輕腳走到裏間門前,輕輕地敲了敲門。
“進。”
文書推門進去,很快,在門口探出半個身子,向高珍和王仁招了招手。
王仁“唰”的一下站了起來,剛邁了一步,又退了回來,緊張的看着高珍。
“放松,越緊張越容易出錯。”
高珍交代了王仁一句,領着他進去。
“小王爺。”
“小王爺。”
王仁跟着高珍叫了一聲。
“王仁。”
朱高熾擡起頭,吐字清晰的叫出名字,臉上滿臉的笑意,非常的和善。
和善的有些違和。
畢竟剛十五歲的少年,臉上沒有稚嫩,也沒有張揚,的确有些不可思議。
“去密雲的路上,我聽高掌櫃說起你的事,伱對蜂窩煤商會有些不錯的想法,看來把這件事交給你,的确令人放心。”
“不敢不敢。”
一向能說會道的王仁,變得有些呆傻。
“坐吧。”
高珍扯了扯王仁,帶着他坐向一旁的椅子上。
朱高熾對王仁的印象不錯。
上回的關于以錢代役的章程,以及路上高珍說起,關于工廠借本給蜂窩煤作坊主的想法,在朱高熾看來,都是一些很聰明的思路。
王仁手裏緊緊的攥着帶來的章程,眼皮動了又動,隻覺得身上有層束縛。
自己要不要表現的主動些。
會不會惹的小王爺不滿。
掌櫃的怎麽還不說話,等着自己開口嗎?
“小王爺,這是我寫好的章程。”王仁突然起身走向前,把把手裏的本子捧過去。
突兀的動靜,不光吓了高珍一跳,連門口的年輕文書都往前走了幾步。
回過神來的高珍,恨不得給自己兩耳光。
“呵呵。”朱高熾笑了一聲,伸手接過王仁手裏的冊子,王仁不知所措的楞在原地。
不知道是走回去坐下,還是繼續站在原地。
冊子裏寫的很詳細。
有加入商會的八家蜂窩煤作坊,每個月的産量,工人人數,運作模式,大緻的利潤等等。
以及往其餘州府開設新的蜂窩煤作坊,其中點出小而多的生産方法。
換句話說,就是分散建立作坊。
在每個州府都開設蜂窩煤作坊,大的州府,根據地理位置,開設多多家,每個縣城開設一家。
全北平近兩百州縣,預計要開設到五百家蜂窩煤作坊,才能把商道完整的鋪設開。
北平兩百六二十萬人,以五口一戶算,爲五十餘萬戶。
根據後世的統計,南宋的城市人口,高達百分之二十二,在明朝爲百分之十。
五萬餘戶的城市人口,是蜂窩煤的用戶主力,除去城市中不适用的群體,加上下級市場的補充,年銷售額預計達到六萬到八萬兩銀子。
圍繞這個新興的蜂窩煤産業鏈,形成的作業人員的規模,會突破兩千人。
一百斤煤塊市場價三分錢,商會從煤礦統購,可以降到兩分錢,蜂窩煤一半用煤塊,一半用黏土,黏土成本低。
除去人工開支,運輸成本,蜂窩煤的淨利潤将會達到四成。
按照這個章程的計劃,如果完成後,比當前蜂窩煤的市場總量,增加了三倍。
朱高熾看完後,臉上露出笑容。
“你忽略了部分的市場。”
高珍和王仁露出疑問的眼神。
“工人也是城市群體。”
朱高熾笑道。
中華重工有幾千名工人,等于幾千戶家庭,加上蜂窩煤的工人,以及礦上的群體。
這就是工業的魅力。
創造消費群體。
農村的消費力雖然不如城市,但是當物美價廉後,也會産生不少的消費力。
農村一樣會用火柴,煤油燈,化肥等等工業品。
“我朝的北平,當下底子薄,如果城市人口如宋朝,達到百分之二十,那麽蜂窩煤的市場年産值,至少能達到近二十萬兩,再加上廣闊的農村市場,有望突破三十萬兩。”
“這個目标并不是難事,咱估計五年内就能突破。”朱高熾自信的說道。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城市人口達到了了百分之六十二點八。
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
正好符合朱高熾舉出的十人案例。
社會十個人,留下三個人種地,七個人投入到其餘行業。
怎麽縮短這個時間呢?
社會分配。
自己的身份,正好有這個資格分配社會資源。
所以五年内,讓北平的城市人口突破百分之二十,甚至達到百分之三十,朱高熾認爲并不是難事。
唯一能阻礙他的,唯有朱元璋和朱棣。
“這個計劃章程沒有問題,關于提出的本錢,咱認爲是資本的問題,工廠可以出資。”
王仁臉上露出喜色,高珍卻不認爲這麽簡單。
果然。
朱高熾又說道:“工廠願意促進市場的繁榮,舍出部分的利潤,但工廠也需要盈利,不能舍本求末。”
“根據出資比例,工廠要占股,不追求最大的利潤,但是要對商會的商人,具備一定的控制力。”
當北平的城市人口突破到百分之三十,加上帶動的農村經濟,隻蜂窩煤的市場體量,有望在一百萬兩銀子以上。
那時候的煤炭業,體量更是巨大。
煤炭時代。
朱高熾一定要用盡手段,把煤炭控制在手中,才等于掌握了時代,否則不過是爲他人做嫁衣。
“工廠出資本一萬兩,提供給各家鋪設市場,以每家保底占兩成股份爲底,上限不超過四成。”
“同時簽訂契約,約定日後有股份交易,同樣的市場價,優先賣給對方。”
“還有具體的考慮,你回頭仔細商議,也可以召集各家集思廣益,達成雙赢的效果。”
……
工廠内部的蜂窩煤商會會館。
王仁召集了八家蜂窩煤作坊主,也是北平城最大的八家,人們知道是關于本金的事,不敢馬虎,都第一時間趕了過來。
“不着急嘛,等人到齊再說。”
王仁态度堅定,不肯事先透漏,先到的人也沒有辦法。
衆人一邊喝着茶,一邊閑聊。
等了一個時辰,才算是八個人都到齊了。
“王管事,我們都是熟人了,别将客套,直接說吧。”副館長郭松提衆人說了出來。
王仁笑着答應,沒有繼續賣關子,拿出了新的章程,比上次的要更加詳細。
根據章程裏的前景,市場擴大三倍,也就是說明年各家手上的資本會擴大三倍。
郭松看的不一樣。
市場擴大了三倍,不代表自己的作坊隻擴大三倍,自己可以搶占更多的市場。
他看着手裏的章程一言不發,沒有表露出自己的态度。
别人說什麽,他就附和什麽。
王仁納悶的看了眼郭松,好奇的問道:“郭東家怎麽了?今天不怎麽說話呀。”
“沒什麽。”
“有工廠占股是好事,我們還巴不得呢。”有商人笑道。
“工廠占股是生意上的事情,你們不要過多的猜測,以免自誤啊。”王仁提醒道。
他們重工的人在外面都不敢胡來,怎麽會容許合作商打着他們的名頭惹是生非。
“豈會如此,王管事誤會了。”
這份章程,的确很大方。
出資入股給的很多,而對股份要求的不多,也不要管理權,但是有一定的話語權。
加上背後帶來的地位,是非常劃算的。
不過人的想法不一而足,有些人連商會都不願意加入,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在座的八位商人,都是競争出來的,有膽量和商人,自然是有野心的。
郭松的想法,不少人也有。
有人提議誰也不要打誰的主意,做出共同的約定,各自讓出兩股給工廠。
見有人戳破了自己的心思,郭松也放棄了這個打算,恢複了熱情,開始争取自己的利益。
他的作坊最大,用工人數最多,理應獲得大力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