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面面相觑看向那漢子,這粗漢說話有時候靈光得很,竟然真的是貴人,連那漢子也一臉的錯愕。
“不少人啊,不會打擾你吧。”朱高熾尴尬的笑道。
他尴尬,其他人更尴尬。
朱能連忙解釋,告知幾人都是軍戶,與他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軍中子弟。
得知幾人的身份後,朱高熾随意看了一眼,幾人皆低着頭,但身上的确有幾分軍中迹象,于是朱高熾改變了主意,沒有打算先離開的意思。
朱能猶豫了一番,鼓起勇氣請貴人進去坐,貴人再次登門來找他,肯定是有事情的。
比起漢子們的謹慎,婦道人家笑得合不攏嘴。
這回人們可是親眼看見了,不隻是她嘴上說而已,忙前忙後的招待貴人,主動拿出不舍得給丈夫同袍們吃的瓜子幹果。
朱能一臉的難看,“貴人怎麽會吃外面的東西,還不收起來。”
朱高熾卻主動從婦人端着的盤裏抓了一把瓜子,也示意其他的人都吃。
其餘的漢子們連忙說要離開,沒想到被貴人攔住。
俗話說的好,蛇鼠一窩。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圈子,朱能未來能出頭,成爲靖難大功臣,手下沒人幫襯是不可能的。
因爲朱能的原因,朱高熾對在場的幾名軍漢高看一眼,願意接觸一番。
大明軍兵上百萬,北平府就有好幾萬,自己又不是人型雷達,一眼就知道誰是人才。
既然能通過朱能結識一批人,裏面哪怕隻有一個人才也是值得的。
朱棣靖難成功,有很多原因,但有一條非常的重要。
大明立國二十幾年,雖然時日尚短,但也是經曆了幾代人,軍中同樣如此。
打天下的那批元老,早就退出了軍中,像現在軍中第一人的藍玉,早年隻是後輩。
連勳貴是如此,何況下面的中低級軍官。
而承襲父職的勳貴和武将子弟,許多人出生于富貴,吃不了苦,又沒有超人一等的才能,以至于濫竽充數不少。
有朱能這種具有才能的中低級軍官之後,那是因爲中低級軍官盤子更大,定然比勳貴子弟更能出人才。
所以朱棣在北平府不問身份,從現在到日後幾年,提拔了大量的中低級軍官,朱能就是其中之一。
而能準确的提拔出不少人才,是因爲朱棣重視低層的士兵。
因爲重視士兵,才能發現士兵中的人才,把人才提拔起來,這些人才又成爲了朱棣的根基。
是靖難之役中,同樣的制度下,而朱棣的軍隊卻能比其他軍隊強悍的原因之一。
如果不是朱能,朱高熾不可能認識這幫人,也不會高看一眼,有了這個緣分,朱能就不會浪費。
看向衆人溫和的笑道:“咱來找朱能是有事請他幫忙,倒不是什麽大事,既然遇到了諸位,諸位又是朱能的好兄弟,咱相信諸位都是好漢子,一起幫忙出個主意。”
聽到貴人的擡舉,不光在場的衆人一臉興奮,朱能也臉上有光。
自己何德何能,能得到貴人如此深厚的青眯,願意當衆這麽給自己臉面。
雖然才第二次接觸貴人,但是與第一次不同,這回朱能心裏有了更多的感激。
能知恩圖報,也是人才具備的才能之一,否則朱棣未來也不會認可朱能,甚至說出:“輔吾成大業者,能也。”
總之。
能從競争最激烈最嚴苛的底層,靠自己的才能走到頂層的人,定然是全方位的優秀,屬于六邊全能戰士。
朱高熾還不知道自己當着衆人的面,給了朱能極大的臉面,讓朱能内心動容,對他充滿了感激。
雖然士爲知己者死,但朱能有抱負有才能,不是幾句言語就可以動搖他的内心。
他重視身邊的兄弟們,貴人因爲他,連帶着也和氣對待自己的兄弟們,正好撓到了朱能的心底。
朱能也不再抗拒,幾名兄弟雖然大大咧咧,但也是守得住秘密的人,唯獨身邊的婆娘。
“你領着屋裏伢子出門去逛逛,等會再回來。”
那婆娘不滿,剛要拒絕,見到丈夫認真的眼神,竟然真的一言不發,乖乖的按照朱能的話離去。
看的一旁的朱高熾咋舌。
他雖然隻登門兩回,對朱能的婆娘印象卻不淺,還一直認爲朱能怕老婆,原來是自己淺薄。
朱能不跟他婆娘計較,讓着他婆娘,但是家裏的大事,仍然是朱能說的算。
對自己的婆娘能如此,說明朱能有情有義,還是個有底線的人。
朱高熾内心感歎。
自己不過是因爲知道朱能的未來,所以特意拉攏他,沒想到越接觸此人,此人身上的閃光點卻如此的耀眼。
難怪朱棣能發現此人,因爲此人的才能,哪怕埋在沙灘裏也是藏不住的。
朱高熾還不知道朱棣後面也來探視過朱能,但不妨礙朱高熾有了這個認知。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父王憂慮軍中傷殘的士兵生活困苦,想要讓咱的工廠招一批傷殘士兵。”
朱高熾清了清嗓子,詳細的告訴衆人。
“但是咱的工廠開工不久,還用不了許多人,但是以後一定會全盤接下的,至于當下,咱想的是先招一批最困苦的傷殘士兵,所以咱準備去各衛了解下詳情,挑選一批人出來,但是咱對各衛不熟悉,所以想請朱能幫忙,帶着咱跑一趟。”
這是件長臉的差事,能跟着大公子跑遍衛所,誰的名氣也會跟着傳遍衛所。
衆人心中第一個想法。
跟着貴人身邊做事,未來前程可期,衆人心中第二個想法。
燕王父子真心愛護軍戶們,自己能在燕王府旗下做事不虧,衆人心中第三個想法。
朱能沉吟一番,鼓起勇氣提出了反對,他認爲大公子的想法是好的,但不是最好的。
他是沉穩的人,不看準對方的人心,不會孟浪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不過大公子可以值得信一信。
朱能在貴人面前,從容不迫的說道:“不應該招收最貧困的軍士,而是應該先救急,後救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