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垂下頭,捧起那包熱騰騰的東西。
揭開一層層紙,裏面是烤焦的荷葉,荷葉裏裹着一整隻叫花雞,早已烤的金黃流油,散發出濃郁的肉香。
青橘在旁邊饞的直流口水,捂住咕咕叫的肚子:“小姐,奴婢想吃……”
魏紫也不顧忌什麽,拿手帕仔細擦過手,扯下一個雞腿遞給她。
她自己也扯了一個雞腿。
雞腿表皮烤的酥脆,肉質卻嫩而多汁,隐隐摻雜了出荷葉的清香。
魏紫小口小口吃着,偏頭望向傍晚時分上京城的繁華街景。
蕭鳳仙那個人……
看起來放蕩不羁,其實待她十分細心妥帖。
明明比她還要小上半歲,卻總是在照顧她。
夕光溫暖。
魏紫不後悔對他動心。
……
接連幾日,朝堂上都在爲太子的事吵嚷争辯。
除了幾位老臣,其他文武百官竟都支持廢太子。
魏翎每日下朝回家,常常會唉聲歎氣。
魏紫看在眼裏,也暗暗爲周顯元的處境擔憂。
“明日就是最後一審了……”
晚膳過後,魏翎歎息:“若李景林仍不改口,隻怕誰也不能阻止廢太子。太子幫過小紫,爹爹也想幫他一把,可是爹爹沒本事。”
魏紫替他端來熱茶:“爹爹,明日都是哪些官員提審李景林?”
魏翎說了幾個負責會審的官員名字,又撫着胡須豎着眉毛道:“爹爹明日也會去,隻可惜,主審官仍然是慕容焘那個老畢登!”
魏紫愣了愣:“老畢登?”
魏翎輕咳一聲,他在軍營裏的時候說慣了髒話,一時竟忘了自己是在和嬌氣斯文的長女說話。
他心虛地瞄了眼魏紫,輕咳一聲,慈藹道:“爹爹一時口誤,爹爹是說,慕容焘那個老貨。”
似乎“老貨”一詞也不怎麽文雅?
魏翎揪了揪自己的胡須,頭疼。
次日,晌午。
魏紫借着給父親送飯的名義,追着魏翎來了大理寺衙門。
小吏引着她往衙門裏面走,恭聲道:“幾位大人因爲李景林的供詞争執不休,從清晨審到現在也沒審出個結果,隻怕要審到黃昏去了。”
魏紫提着食盒跟在他身後穿過廊庑,瞧見慕容焘和另一人并肩立在廊下,那人須發皆白容顔不老,身穿暗紅色宮裝,懷抱一隻玳瑁色長毛貓咪,眉眼狹長陰鸷,赫然正是花宴濃。
花宴濃也是今日的會審官員之一。
魏紫垂下眼睫,朝兩人福了一禮。
兩人都沒說話,隻目光沉冷地看着她。
魏紫暗道,這兩人都是老奸巨猾的“老畢登”,在朝堂裏遊刃有餘執掌權勢多年,哪怕現在隻是不開口站在那裏,也能把她吓出一身冷汗。
她低着頭,快步繼續往前走。
魏翎正在書房翻看李景林的供詞。
魏紫把食盒送給他,又說了片刻話,才告辭離去。
小吏引着她從另一頭廊庑走,路過一間屋子,卻見門前立着兩名看守,裏面隐隐傳出男子的哭聲。
魏紫駐足:“這裏面是……”
“就是那位被收押的前工部侍郎李景林,”小吏解釋,“受了刑,正哭呢。”
魏紫試探:“我……我能否進去看看他?”
她說完,上前兩步,從懷袖裏取出三張銀票,悄悄塞到小吏手裏。
小吏愣了愣,輕咳一聲,見四周無人窺視,于是分了兩張銀票給看門的侍衛,低語詢問了幾句,才轉身笑道:“可以倒是可以,隻是這案犯罪大惡極,隻怕傷着魏大姑娘,還請您在一炷香的時間内出來。”
魏紫欣然應允。
她踏進屋子,瞧見李景林蓬頭垢面渾身是傷,戴着腳铐蜷縮在牆角呻吟,哪還有昔日耀武揚威的風頭。
她喚道:“李大人?”
李景林勉強睜開眼,啞着嗓子:“你來作甚?”
魏紫緩步靠近,在一張幹淨的圈椅上坐了,打量李景林幾眼,輕聲道:“李大人以爲,你幫着别人陷害皇太子,你就能善終?”
李景林盯着她。
他知曉眼前的少女是鎮國公府的嫡長女,明明是從鄉野之地來的,可是聽她的口氣,她竟然知道鲮魚江案的幕後真相,可是就算是鎮國公魏翎,也不知道是天子和丞相授意他栽贓太子殿下貪污受賄的。
他想不明白也懶得細想,于是發出一陣“喀喀”怪笑。
他伸手撥開面前淩亂的長發:“事到如今,我早已沒想過善終。我死不要緊,我隻想保全我兒子和爹娘的性命,隻想保全我李家全族。”
魏紫沉默。
看來李景林指證太子,是天子和慕容丞相拿家人性命威脅的緣故。
所以,就算是她的爹爹,也無法勸動李景林改變口供。
她看了眼男人身上皲裂瘆人的傷口:“李公子想來和太子殿下同齡。”
“他這個年紀,本該有個錦繡的前程,是我這當爹的耽誤他了!”李景林閉眼搖頭,“隻求他們能念在我舍命效忠的份上,放過我的兒子。”
“你至死,仍舊愛着、念着你的孩子,願意用你的命成全你孩子的命。可憐太子殿下與李公子同齡,如今軟禁東宮,卻無人憐惜疼愛。”
李景林冷笑:“要怪,就怪他沒個好父親!”
魏紫頓了頓,誠懇道:“聽說李大人當年寒窗苦讀,十分艱辛才考上進士。想必年輕的時候,也曾爲《橫渠四句》所感動。你是證明太子清白最有力的人證,可我卻沒有辦法保全你的性命。魏紫在此懇求李大人,念在太子年少爲國爲民的份上,爲他留下一紙手書,寫明所有的事情。魏紫以性命擔保,絕不會在短時間内讓手書流傳出去,威脅到令公子和令尊令堂的性命。将來若有可能……魏紫想爲皇太子沉冤昭雪。”
屋舍陷入寂靜。
魏紫緊緊盯着沉默不語的李景林,桃花眼裏掠過一重重暗芒,不知過了多久,選擇利誘:“若皇太子僥幸沒死,将來繼承大統,想來憑他的仁厚,在看見這封手書之後,會選擇原諒李大人。屆時,令公子亦可參與科舉,謀取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