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溫最終接受了項羽的建議,決定将部隊分成三份,因爲孫堅和董卓不和,因此張溫讓董卓率一支部隊在位置較遠位于東側的靖遠城,而孫堅則率軍在最西側的蘭州城,項羽則是率軍在蘭州城東側的榆中城,同時張溫本人也待在榆中城,隻不過部隊的主要指揮權下放給了項羽。
三路兵馬的人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其中孫堅與董卓分别率領總兵力的四分之一,而項羽則是率領剩餘的二分之一的兵力,這就意味着此時的項羽已經暫時獲得了這支平叛隊伍的主要指揮權,同時也意味着他獲得了主帥張溫的充分信任。
當然這種信任更多的也是建立在對于項羽的能力的信任之上的,或者說是因爲張溫對孫堅和董卓逐漸失去了信任,在随後的一段時間之中,張溫經常會找項羽談話,與他交流在帶兵打仗之上的一些個人看法與經驗,而張溫也在這個過程之中發現,眼前這個叫做項戟的年輕人對于戰場局勢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銳洞察力,他所做出的一些判斷深刻而準确,并且帶有很強的前瞻性。
而這些能力毫無疑問都是一位出色的将領甚至是主帥所需要具備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出色的将領與主帥都能夠像項羽一樣同時具備這些能力,并且張溫覺得項羽畢竟還很年輕,未來的潛力非常巨大。
所以張溫決定重用項羽,并好好的培養他,試圖拉攏項羽在未來成爲他這邊的人,當然項羽自己也不傻,他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也逐漸摸清楚了張溫的脾性與能力,很顯然張溫自己親自統兵打戰的能力确實不行,但是他個人對于帶兵打仗的一些想法還是對項羽産生了一些正面意義上的觸動。
其實張溫本人也學習過不少兵法方面的書籍,甚至可以說在兵法理論上要比項羽還厲害很多,但是張溫的問題在于他缺少足夠的應用這些兵法的能力,很多想法都流于理論之上,這與項羽能夠将許多兵書上的内容與實際戰争結合在一起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船隻的建造速度比預想之中的還要更慢,黃河沿岸很難找到足夠的合适木材去制作大型的船隻,因此要麽從更遠的地方獲得合适的木材,要麽就隻能夠建造中小型的船隻,但是中小型的船隻又很難滿足大量的士兵同時渡河的需求,而且算起來制作中小型的船隻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并不會比制作大型船隻要少多少。
而在制作船隻這個問題上,項羽自己也沒什麽發言權,他們軍中其實找不到特别好的造船匠,僅有的一些也都是從三輔地區甚至是京師臨時調配過來的,但是因爲這個時代的人對于造船的需求并不大,因此這些造船工匠的個人能力實際上也并不出色。
顯然如果按照這個進度,要想将全軍包括士兵、馬匹、後勤部隊、武器裝備、後勤補給全部都運送過黃河去,所需要的時間是非常多的。
這裏邊其實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他們不能夠說一點一點少部分的将士兵派過黃河對岸去,因爲畢竟對面就是韓遂的叛軍所控制的區域,如果隻是很少的一部分部隊過去,那麽一方面會打草驚蛇,讓韓遂知道他們已經開始渡河了,很有可能就會招來韓遂的攻擊。
韓遂顯然不會想要讓張溫順利的渡河,會趁着張溫渡河的部隊人數還很少的時候就對他們發動猛烈攻擊,那麽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上是送一批過去就死一批部隊,根本就毫無意義。
而這一點項羽提出來之後,張溫也很快就認可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至少需要建造一定數量的船隻,能夠保證在比較短的時間内能夠向黃河對岸運送具備一定戰鬥力的部隊,至少說這支部隊能夠具備一定的自保能力,讓他們能夠免于在被韓遂發現之後立刻遭到消滅的境遇。
、于是項羽便說,要麽是慢慢的等,等到船隻數量造得足夠多了,但這可能需要至少一兩個月以上的時間,甚至是更久,要麽就是先造成來一定數量的船隻,讓項羽帶着一部分精銳部隊先渡河而去,然後憑借着項羽出色的指揮能力,用這批精銳部隊在河對岸牽制韓遂的部隊,從而爲後方更多的部隊渡河争取足夠的時間與空間。
張溫起初對項羽的這個提議還有些猶豫不決,因爲他聽項羽的口氣,明顯就是更加傾向于後面一個選擇的,不過他略微想了想項羽之前的作戰表現,最終還是選擇相信項羽能夠完成這一任務,便也不再多說什麽,讓項羽自己做出決定便是。
另外一邊,董卓自然是采取了比較消極的策略,當來自三輔和京師地區的造船匠來到軍中之後,董卓整日裏隻是給他們好酒好菜的伺候着,絲毫也不提造船的事情,剛開始的時候這些造船匠還覺得董卓這人很好,對他們非常的照顧,但是很快他們就覺得不太對勁了。
畢竟他們被帶來這裏,目的就是爲了軍隊建造渡過黃河的船隻,按理來說應該是很急才對,但是現在卻絲毫不提這茬,反倒隻是讓他們來這裏吃喝閑度時光,感覺真是頗爲詭異。
很快他們之中就有人還是忍不住了,跑去董卓那裏詢問,然而董卓卻說事情不急,既然要造船渡河,那就得做大船,那樣才穩當,才能夠裝更多的士兵,但是吧這造大船的木材不好弄啊,所以讓幾個造船匠耐心等待,不必着急,等到木材到了自然會讓他們開始造船。
顯然董卓的說法不太讓幾個造船匠滿意,他們覺得自己整天在這裏遊手好閑,很是不自在,董卓雖然表面上客客氣氣的,但是總感覺哪裏有些不太對勁,于是便對董卓說大船照不了,也可以先造一些稍微小一點的船嘛。
哪知道董卓聽後立馬就翻臉了,沖着幾個造船匠大聲怒吼了起來,說他們别别不識好歹,他說要造大船就造大船,輪不到他們幾個來說三道四,要是再敢多言,就把他們幾個的舌頭都拔去,反正他們工匠造船要用的是手,舌頭對于他們來說也是多餘的。
幾個造船匠哪裏見過這陣勢,立馬就被董卓給吓得磕頭如搗蒜了,馬上就不敢多言了,于是董卓便下令将幾個造船匠關了起來,不讓他們與外界有絲毫接觸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