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盡管已經決定退軍了,但是他在退軍的過程之中依然還是保持了相當好的陣勢,這可能也是他的一種良好的軍事素養的表現吧,當然這一次留下來殿後的并不是韓遂自己了。
對于邊章被生擒這事,韓遂其實心中還挺開心的,因爲一方面邊章的個人水平實在是太有限,特别是帶兵打戰的能力很差,然而他卻還占據了一個重要的職位,現在可好,連着輸給項羽幾次,然後被抓了,于是韓遂壓根就不想去提邊章被抓的事情,完全就當它沒有發生過,至于你邊章的死活他是一點都不關心的。
當然邊章可能知道一些叛軍内部的軍事情報,但是現在也顧不了那麽許多了,而且實際上很多最爲核心的事情,邊章也并不知道,最近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韓遂都是這支叛軍的實際最高領導者了,而在他看來身邊真正能夠信得過的人其實并不多。
不管是羌人也好,還是漢人也好,在韓遂看來都隻不過是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棋子罷了,以前沒有造反的時候,他也是曾經想過要當個好官,做出一番利國利民的大事情的,奈何命運莫測難猜,既然沒機會做東漢的大忠臣,那麽便好好做個東漢的大叛軍,人這短短的一生裏,終究是要做出點事情來的,才不枉生得七尺男兒之身,特别是當機會到來的時候,那是必須要好好把握住的。
所以即使說韓遂一開始在被羌人北宮伯玉逼迫反叛的時候,是非常不情願的,但當時北宮伯玉跟他坐下來談了一夜的心,有的時候最了解自己的未必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是朋友,反而有可能是你最大的敵人和對手,韓遂在西涼邊境地區其實早有些名聲,而北宮伯玉領導并發起的這次羌人叛亂,也并非是完全沒有任何的準備。
北宮伯玉甚至對于韓遂在洛陽時的一些事情都了如指掌,這不但讓韓遂感到驚訝,更是頗爲感歎,感歎北宮伯玉爲了招募他,也算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随後北宮伯玉耐心的跟韓遂分析時局利弊,說東漢王朝已經是腐朽至極,皇帝昏庸無能,重用宦官,以至于朝局極其混亂,忠義之臣受到迫害,沒有機會爲國效力,而奸佞小人卻活得異常滋潤,天下大亂是遲早的事情,盡管之前的黃巾起義失敗了,但接下來的起義将會絡繹不絕的出現。
與其爲這樣腐朽衰敗的東漢王朝效力,還不如加入他們的叛軍,然後憑借着他韓遂的真才實學以及在西涼地區的影響力,與他們羌人一起做一番大事業,不說能夠稱霸天下吧,至少也能夠雄踞一方,若是時機成熟,還真有機會去逐鹿中原。
北宮伯玉盡管口才并不算特别的好,但是奈何他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基本上都是說到了韓遂的心坎之上,以至于韓遂根本找不到反駁的理由,雖然當時并沒有立刻答應北宮伯玉,但是在經過一番心理鬥争之後,還是做出了選擇,最終加入了羌人叛軍,并且還憑借着自己原本在西涼地區的影響力,爲這支叛軍帶去了不少人。
後來邊章見到韓遂已經答應加入叛軍,北宮伯玉又給邊章許諾了許多讓他難以拒絕的誘人條件,邊章也沒有堅持多久就也加入了叛軍之中。
本來北宮伯玉和羌人叛軍推舉韓遂跟邊章成爲叛軍領袖,主要是爲了将他們倆當作是傀儡,借助他們的政治影響力來更好的策反西涼地區的漢人,但是最後韓遂所表現出來的政治與軍事才能,使得他在統帥的位置上越坐越穩,倒是北宮伯玉自己顯得有些被邊緣化了。
而且伴随着整個叛軍的勢力壯大,羌人叛軍的數量在其中占比也越來越小,這些都導緻了北宮伯玉以及許多羌人叛軍都感到不滿,北宮伯玉甚至是有些後悔推舉韓遂成爲叛軍統領了。
但是現在木已成舟,北宮伯玉已經拿韓遂沒有任何辦法了,但這并不意味着他在暗地裏沒有謀劃着某些陰謀,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他的這些小動作并沒有瞞過韓遂的眼睛。
韓遂知道北宮伯玉以及羌人部衆對自己始終存在着一些不滿,畢竟有句話說得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很多時候一個民族内部甚至是一個家庭内部的人都會各懷鬼胎,更何況是他們現在這種情況,但韓遂也知道還不是直接跟北宮伯玉翻臉的時候,他現在還需要借助和利用北宮伯玉在羌人之中的影響力,畢竟他才是羌人叛軍的最初領導者。
但是韓遂已經開始進行謀劃,準備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尋找機會徹底的幹掉北宮伯玉,并且完全瓦解掉他背後的羌人勢力,最好的辦法是同時扶持一些新的羌人代言人,而他現在正是在尋找更加合适的人選。
封鎖大散關的部隊是最後撤去的,某天夜裏這支部隊就悄悄的離開了,等到第二天一大早的時候,孫堅再次登上城牆去遠眺關外的情況時,卻發現對面的情況有些不太對勁。
孫堅立馬派出人馬出關去看個究竟,發現韓遂的軍隊已經退去,隻留下那些修得還挺不錯的防禦工事的,很快孫堅就親自率軍出關而來,在看到那些依仗着地形而建的防禦工事時,孫堅不禁感歎,幸虧自己沒有沖動之下貿然的出關沖陣,否則的話以這樣的防禦工事強度,自己不知道會付出多大的傷亡代價。
但與此同時,孫堅也感到十分的奇怪,韓遂軍爲何會突然一夜之間就撤退了,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很快孫堅就推測可能是張溫與董卓的大部隊終于支援過來了,逼迫韓遂隻得放棄對大散關的圍堵,率全軍向西涼方向撤退了。
孫堅留下一半的兵力繼續鎮守大散關,自己帶着其餘的一半人馬直奔陳倉城而去,此時的陳倉城依然沒有從之前的那一場大火之中恢複過來,韓遂大軍在此匆匆而過,也沒有精力和想法去對它進行重建,而孫堅率軍來此,則是想在此等待張溫和董卓的部隊前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