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在收編了這一部分南匈奴叛軍之後又接着與剩餘的一部分叛軍進行交戰,在與項羽的交戰之中連續吃了幾次大虧,打得這些叛軍丢盔棄甲,一部分被直接打散逃跑,一部分則投降了項羽。
最開始的時候項羽的部隊隻有兩百人,加上各種後勤人員一共也就五百人,結果與這些南匈奴叛軍打了幾戰下來,士兵數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是越打越多,直到他将叛軍幾乎全部消滅,整隻部隊的戰鬥人員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千多人,算上後勤人員則有兩千多接近三千人的樣子。
項羽覺得投降自己的人數的确有些太多了,自己這支部隊主打的是一個精銳,人數太多反而會成爲一種負擔,因此項羽對這些投降的士兵進行了一番仔細的篩選,隻留下很少的一部分精銳士兵,而剩下的這些人項羽則将他們重新交給了此時的南匈奴單于羌渠。
羌渠單于對于項羽幫助自己剿滅叛軍可以說是非常高興,對于那些投降的叛軍單于也一律不予追究,隻将他們重新加以安排,然而他們之前發生叛亂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對于單于不滿,另外對于他們匈奴人隻能夠生活在被安排好的範圍内也十分不滿,有不少人對于項羽的這個安排并不滿意。
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希望項羽能夠重新考慮一下,他們甯願跟着項羽也不願意重新回到南匈奴原本的地方,受到他們覺得無能的單于的統治,這樣一來情況就變得十分的尴尬了,畢竟人家好歹也是單于,是這些南匈奴人名義上的最高領袖,結果他治下的人甯願跟随項羽也不願意跟随他。
項羽其實也挺難受的,他将這些叛軍重新交給單于的目的可不是爲了讓單于難堪,現在這件事非但沒有變成他預想的三全其美的好事,反而讓自己、單于、投降叛軍三方都陷入了某種僵局之中。
最後單于無奈隻能夠想出一個折中的方案,讓那些願意跟随項羽的叛軍跟随項羽,其餘的人再由他重新接收,這樣一來項羽原本計劃隻保留五百人的精銳部隊,最後也還是留下了八百人左右的部隊,而算上後勤總人數在一千五百人左右,而剩餘的一千多投降叛軍則重新回歸單于的治下。
無論如何這件事也算是比較圓滿的解決了,從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得出來此時的南匈奴單于的實際地位是有多麽的尴尬,他盡管依然名義上作爲南匈奴的最高統治者,但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對于南匈奴人的控制力,在很多事情上隻要與東漢相關聯的事情,他們往往都必須優先考慮東漢這邊的利益,而且在很多事情上也确實失去了決定權,即使是一些官職并不高的東漢官員,也往往是單于所難以招惹的,因爲在他們身後是整個東漢王朝。
毫無疑問東漢王朝加強對于南匈奴單于的控制是一把雙刃劍,在南匈奴單于身邊的護衛大部分都是東漢王朝指派的精銳士兵,他們同時起到保護、監視和控制單于的作用,讓單于根本不敢輕舉妄動,随着時間的流逝單于在南匈奴人的心中地位就越來越岌岌可危,這樣就越需要借助東漢的力量來維持單于的表面統治,于是乎就進一步削弱單于的實權和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這可以說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或許從東漢初年南匈奴并入東漢統治起,這一天就早已經是注定的,隻是當東漢王朝還足夠強大的時候,還有足夠的資源可以每年給予南匈奴援助,也有足夠的軍隊控制能力能夠維持南匈奴這一塊的統治,但随着東漢中後期整個政治局勢的變化,整個帝國自内部開始逐漸衰落與崩塌,對于邊疆地區的控制能力隻會越來越弱。
而邊疆地區無論是羌人、匈奴人、還是鮮卑人都在不斷的發起反叛或侵擾,而随着中央政府的腐化與衰弱,宦官、外戚、士族階層的或明或暗的政治鬥争越演越烈,東漢王朝的中央也已經逐漸無力再靠自己的中央軍隊去保持對這些邊疆地區的統治。
于是像董卓這樣的人才能夠借着與邊疆羌人的作戰之中逐漸成長起來,最終獲得強大的軍權,而此時項羽在與南匈奴叛軍的戰鬥之中也獲得了他所想要的軍隊。
而顯然這并不是結束,而隻是東漢末年一系列亂世混亂局面的開始而已。
在項羽獲勝準備勝利回歸的時候,收到了董卓給他寫來的一封信,信裏的内容大緻是黃巾賊寇大規模起義,他董卓受皇帝的命令去參與剿匪,而董卓也知道了項羽的勝利消息,心中非常高興,希望項羽能夠跟随他一同前去剿滅黃巾軍。
讀罷董卓來信之後,項羽輕輕的歎了一口氣,他想起那日他與黃巾軍的首領張角的對話,時光如梭,一去已然數年,當時項羽還真考慮過是否要借助黃巾軍的力量來爲自己所用,但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那些農民起義軍或許數量十分龐大,但本身的戰鬥力實在太弱。
本身就是長期吃不飽飯快要餓死的農民,身體素質肯定很差,其中甚至還有很大比例的老弱病殘幼,加上缺少正規的武器盔甲以及專業的軍事化訓練,以及大量擁有足夠經驗的基層軍事将領,就算數量再過于龐大,都不過是一些烏合之衆罷了,終究是難以成事的。
而且前世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軍也給項羽留下了許多不好的印象,他深知這些缺少足夠教育的農民大部分都是目光極其短淺之輩,能夠輕易的爲了一時的利益團結在一起,也很容易因爲一時的利益分配不均而導緻分裂與瞬間崩潰,這些農民軍既不是好的對手,更不是好的隊友,若是将希望寄予在他們身上那将會是十分危險的一件事。
但項羽其實也并不是很願意參與對這些農民軍的屠殺,沒錯,在他看來東漢的正規軍或者是自己所率領的這支部隊,在面對上一群由農民爲主的部隊時基本上就相當于是猛虎進入群羊之中,羊再多聲勢看起來再龐大,但終究都是一群羊。
羊兒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從衆性,這就導緻像羊一樣的農民軍很容易在戰場上出現大面積的潰敗,哪怕隻是很小的一個局部戰場被殺崩了,也很可能迅速的轉換成整個大軍的全方位潰敗,而缺少足夠的訓練與實戰經驗以及訓練有素的戰場指揮将領,就會導緻這種情況的出現。
想到這裏項羽倒也不急,他當然不會違抗董卓的命令,但他也不會急于去跟上董卓進軍的步伐,相反他決定減慢行軍速度,等到董卓與其他那些東漢将領與黃巾軍打過一段時間之後自己再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