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長青和陳明亮商量是下午就到縣裏,反正這一趟以打探消息爲主,順便看看電子表或者别的生意,隻打算少帶點錢,隻當先跑一趟去見識一番。
本來姑姑兩口子讓燕長青不用再回大燕莊,讓燕二河回家交待一聲,不過燕長青執意要跑一趟。
雖說自己賺到錢,平時辦事的時候家裏人也任自己折騰,但他們肯定擔心。
一家子人都是安分守己的人,現在出了自己這麽個‘妖孽’,日子是過好了,可他們心裏肯定不那麽踏實。
回去和他們慢慢說一下要出行的事兒,說清楚點更好。
擔心是避免不了的,不過自己說,總比傳個話就跑幾百裏外好一點,少擔心一點也是好的。
不就是跑一趟嘛,二十裏路,小意思。
于是午飯前,燕二河吭哧吭哧像犁地的牛,騎着自行車帶着侄子回了村。
……
燕長青都顧不上去看發電機房的進度,先和爸媽爺爺說了要去江城的事兒。
擔心是肯定的,不太想讓去,還好燕長青說的清楚:“要是能賺錢,跑幾天就能把買發電機的錢還上,然後就安心在家弄電的事兒。”
家裏都想讓二叔跟着去,畢竟在他們眼裏,姑父和叔叔的親疏關系可不一樣。
燕長青倒是無所謂,但是燕二河自己不願意去:“我姐夫他倆都是聰明人,遇到事不商量都知道咋辦,我去了幫不上忙,真遇到事兒說不定還拖累他們。再說去一趟路費可不便宜,我去啥也幹不了,白花那路費幹啥?”
燕長青苦口婆心安慰家裏人:“沒事的,我姑父是個見機行事的人,你們别老覺得他不靠譜,想想他都舍得給我姑花錢買花廠指标,他能會不照顧我好嗎?再說我也不需要人照顧……”
一直說到吃飯還在說。
吃過飯就準備出發,背上一個小包裹,帶上二胡和戶口本,兜兜裏還裝了一把小鋼豆。
帶二胡是準備趁有空把路費掙出來,小鋼豆是在油田學維修時候撿的廢棄鋼珠,數量不算少,所以不心疼在姑父家浪費的兩顆——都怪用力太大砸進了門框裏面,摳不出來了。
本來燕長青是打算自己騎車回去的,自行車是姑姑家的,正好不用家裏人多跑一趟。
但是燕大海不同意,堅持要送。
燕長青想反對,想了想還是坐車吧!
出了門老媽跟着往外邊送,依依不舍的。
不過走沒幾步,就看到二娃站他家門外難過。
燕長青一看就明白:“二娃,咋又挨打了?”
二娃很堅強地一抹臉:“沒挨打,他們做飯慢……我等着着急,站外邊看看……看燈籠。”
說着話擡頭張望,發現站門口也看不見村裏那唯一的燈籠,于是隻能四十五度角的擡頭望天。
不用猜都知道,上午大家都去鎮上,燕長青和二叔有自行車回來的早,别人都沒這麽快。
這孩子多半是剛回來,餓了又開始鬧人,然後不出意料挨了打。
二娃那一臉帶着點憂傷的堅強不屈,讓燕大海夫婦都忍不住笑了起來,頓時送别的氣氛都輕松起來。
感謝二娃。
……
到了鎮上陳有亮都準備好了。
不過姑姑還要唠叨一會兒,還檢查燕長青帶了什麽。
陳有亮看見燕長青連戶口本都帶着,深表贊歎:“還是長青想的周到,有戶口本你說不定還能省個票錢。”
坐車可不看年齡,是看身高的,燕長青現在坐車全看售票員心情好壞,正常他要買半價票,不過從鎮上去縣城的車他坐的次數多,混了個臉熟,遇到熟悉的售票員多數時候不用買票。
燕長青帶戶口本是另有原因,不大方便給姑父說。
主要吧,姑父這人雖然長相還行,但是氣質不大好,臉上還受過傷,有疤痕。
帶戶口本是防止萬一到了大城市,遇到熱心人或者負責的治安員們,可以證明自己不是被拐賣的。
這絕對不是多此一舉,因爲燕長青擔心的,是他上輩子曾聽姑父親口說的,當時他帶的是還是自己親兒子。
所以面對姑父的誇獎,燕長青隻能微笑。
在姑姑的依依不舍,老爸的擔心,還有黑皮蛋表弟帶着仇恨妒忌眼紅委屈的複雜目光中,燕長青和陳有亮倆人坐上了去鎮上的車。
……
到了縣城一下車就開始打聽去江城的車。
結果當時就傻了眼,沒車。
不是現在沒車,是壓根沒有從縣城直達江城的車。
想去可以,先到青林市,再從那裏去坐車——青林市屬于玉西省,才可能會有去省會的車。
而且去青林市的車因爲跨省了,車少,隻有上午下午各一趟,現在下午的車已經發走,沒車了。
實際上這還是因爲去年,青林由縣改成了地級市,桐樹縣這邊才加開了一班車,不然隻有上午才有車。
也别以爲有兩班車就一定發,隻是名義上的,坐車人太少也會變成一班車,甚至不發車。
陳有亮也沒招兒:“要不咱們去國道上看看,能不能攔到過路車,就算貨車也行,今天咱們最好能到青林,不然趕不上明天青林去江城的車。”
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這年頭跑得遠一點的客車一般都是早上發車,青林市名字叫市,但實際上還是縣,還是在本省地圖邊緣地帶,去省城的車就算有,很大可能也是隻有一班車。
如果他們明天才坐上去青林市的車,按現在的龜速客車情況,根本趕不上當天去江城的車。
隻不過燕長青看看姑父那獨特的氣質,暗自搖頭:“估計不大行,現在路上貨車怎麽敢拉不認識的人,除非有熟人介紹。”
陳有亮本來隻是随口說說,他也沒覺得過路的車好攔,想了想帶着燕長青朝外走:“那去我弟家,看看他認識不認識什麽人。”
陳有亮的弟弟叫陳有明,本來接他老爸的工作是在鎮上棉花廠上班,不過這人有文化會辦事,上班沒多久就調來了縣城棉花廠,而且還混成了坐辦公室的。
聽說大哥要出去辦事,他問了兩句,見大哥不耐煩,也沒多說,跑廠裏打了幾個電話。
還好最後一個電話打完臉上露出了笑容:“行了,有一輛青林來送貨的大卡車,回去帶的東西不多,後面能擠倆人問題不大。”
……
真的是擠兩個人。
車上拉的是編織袋和醫藥以及食品,還有幾袋子不知道什麽的東西,也不知道怎麽零零散散湊了這一車貨物。
因爲拉的貨物有些零散,所以後面裝貨時特意留了一個位置,是預備給押車的人坐的。
如今的大貨車上路,除了司機還有押車的,通常兩到三個人,基本不大可能隻有一個司機開上車就跑的情況。
頭鐵的情況肯定也有,但是社會教育人,通常比較深刻,一去不回的車和人,在這年頭并不稀奇。
多了兩個人,車上的位置就變得擁擠起來。
大卡車是燕長青拉發電機的那種,五噸車,駕駛室就駕駛位和副駕駛位,不像以後的大卡車,駕駛室裏面有位置還能睡覺。
燕長青和一個押車人擠在副駕駛位上,陳有亮和另一個押車人擠在後面。
這點可以理解,因爲就算通過人介紹坐車的,畢竟不認識,拉貨的人還是外地來的,不可能放心讓他們倆人都坐後邊。
假裝坐車,實際上是來往下扔貨物的,這年頭不算少見。
條件有點艱苦,不過可以克服。
能找到車已經很幸運,反正坐什麽車都要給人家車費。
燕長青隻是擠一點,陳有亮就比較辛苦。
押車是要看着防止人扒車的,不會讓人躲裏面,都是在車鬥最後邊坐着。
最後邊也是最颠的地方,加上車跑起來風呼呼的,滋味可想而知。
雖然才七十多公裏的的車程,但這會兒時間有點晚,車比較趕時間,所以颠簸是難免的。
好處也是司機比較趕時間,一路上都不停。
其實停不停的也不重要,有一段路實在太差,車後面有貨也有人,根本不敢開快。
大車走着,像是七尺壯漢在羞答答地扭秧歌,配上鑼鼓都能去十五的集市上表演。
燕長青一路都聽着司機和押車的聊天,那倆人也和他聊過幾句,不過他隻說是和姑父是探親的,也沒多說。
天黑的有點早,然後司機明顯有些擔心,直到又走了一會兒,燕長青明顯感覺駕駛室那倆人都放松了許多。
司機的話解開了他的疑惑:“進青林地界了,這邊路比較熟,不用那麽快了。”
實際上壓根沒減速,反正加速減速的,速度都差不多。
感謝“流月1988”打賞,多謝各位大佬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