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香帶了一根鑲了一顆金珠四顆南珠的七寶璎珞圈、一雙她親手勾的毛線襪子和帽子去了董家。
這是她個人送孩子的禮物。
飛飛喜歡奶娃娃,也想跟着去,荀香沒帶。
“不行,等他大點你再去。”
小東西生氣了,荀香的轎子還沒出内院,它已經飛遠了。
看方向,它是飛去邱府了。
如今小東西去邱府比去丁府、孫府和普光寺還去的勤。
孫與慕難得在家,普光寺沒有好吃的,隻有邱府有好吃的肉肉,還有好玩的小姐姐。
小東西在京城已經熟門熟路,經常玩得幾天不着家。
荀香生氣也沒辦法。
米紅棉她還沒搬進正房,在後院廂房裏。
除了董夫人,張氏和米大夫人、米大奶奶、米三奶奶、米紅岚、王夫人婆媳也在這裏。
孩子六斤半,紅兮兮皺巴巴的,兩頰的酒窩很深,看得出像米家人多些,很漂亮可愛的奶娃娃。
荀香喜歡的緊,捏了捏他的小臉,又趴在他的身上聞了聞奶香。
“好可愛的寶寶,好香啊……”
董夫人笑道,“承承,看看,這是小姑姑,學問可好了。等你長大了,跟着姑姑學畫畫,學做詩……”
董義阖早就把孩子的名字取好,男孩叫董佑承,女孩叫董佑馨。
荀香笑道,“還要學掙錢。姑姑本事多,你想學什麽教什麽。”
衆人笑起來。
張氏笑嗔道,“哪兒伱這麽自賣自誇的?”
米大夫人拉着荀香的手笑道,“香香有本事是真的,人還良善厚道。哎喲喲,我天天跟岚丫頭說,要多跟香香學。”
她特别感激荀香對弘一的善意。這孩子還通透,每次請弘一去丁家玩,都會把紅棉請去,還不說透。
晌飯後,張氏悄悄跟荀香講了丁山想給王雷準備通房的事。
“之前我還挺爲珍丫頭高興,覺得她找到了一個好人家。可現在看三叔一家的緊張勁兒,也替珍丫頭緊張。
“聽說,好些将軍看上了王雷,說他文武雙全,身手好,有讓他去守軍的,還有讓他去金吾衛的……你爹說,若他真的考上武舉人或武進士,前途不可限量。
“你爺的話你三爺爺他們不見得聽得進去。你爹讓珍丫頭年前住來咱家,多看我處理家事,多跟楊舒出去結交手帕交……”
沒說讓荀香帶她出去結交,荀香認識的姑娘太高大上。
想到丁珍看王雷的愛意和幸福,王雷看丁珍沒有多少情緒,荀香說道,“這還要看珍姐姐如何去處理。再喜歡一個人也不能過于卑微,該堅持的原則要堅持……”
這話她說的沒有底氣,丁珍像大多鄉下女孩一樣,心思單純,沒有多少見識,跟王雷的差距的确太大。
封建社會禀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夫妻都是這樣。
他們兩人還算好的,婚前經常見面,彼此印象還算不錯。
丁珍也有優點,親戚背景強大,與香香郡主有一起長大的情誼,性絡溫柔,還比較有上進心。
再說,這門親是王家主動求的。王家也求仁得仁,與主子董家成了姻親,還多了更多的高門親戚。
想讓他們伉俪情深,琴瑟合鳴或許不太容易,但像有些家庭那樣日子過下去還是能做到。
個中滋味,唯有自知。
就像自己的公主娘和驸馬爹,他們的夫妻關系也是一言難盡……
時間過得真快,那個可愛的小女孩也開始爲婚姻苦惱了。
丁珍是同她一起長大的小堂姐,也是她看着長大的孩子,荀香還是想幫幫她。
“我爹說的對,讓她多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我無事也會接她去公主府住住,多帶她結交朋友,還讓王嬷嬷和衛嬷嬷教教她……”
不止是讓丁珍長見識,還是讓王家看到東陽公主和自己對丁珍的看重。
正說着,米紅岚來了。
幾個已婚婦女又去看産婦和奶娃娃,兩個小姑娘手拉手去外面散步。
荀香很喜歡米紅岚這個小手帕交,覺得跟她相處就像跟陶婧和薛恬相處一樣輕松自在。并說好,過幾天請她和陶婧、楊舒、薛恬、丁珍去公主府玩。
米紅岚也邀請她們去米府玩。
張氏和米夫人等人申時初才告辭回家。
她們走後,一直在外院的董義阖才來到兒子院子。
他由董平陪着坐在廳屋裏,董夫人把小佑承抱出去給他看。
端方嚴肅的董義阖眼睛都笑沒了。
荀香玩笑道,“大表伯當了祖父,笑的跟花兒一樣。”
董義阖笑道,“香香記住了,改天畫幅我們一家三代的全家福。”
晚上,荀香依然與董夫人一張床歇息,聽董夫人講着孫子的各種可愛。
講着講着又流了淚。
看到這個小孫子,她怎麽舍得離……
次日,董佑承洗三宴,請了許多親戚朋友來吃席。
丁立春同楊舒定親這麽久,荀香第一次和這位未來大嫂長時間相處。
她一來,荀香就拉着她和米紅岚、陶婧、薛恬、丁珍去後花園的亭子裏喝茶聊天。
楊舒皮膚白淨,五官偏立體,個子一米七多點。
這個個子在這個時代的女人中屬于不多見的高個子,好在楊舒比較瘦,方不顯得太高。
若在前世,這個身材長相屬于絕對的大美女,但在這個時代勉強算中人之姿。
而且,楊家是寒門出身,不算富裕。
但丁钊、張氏和丁立春就是看上了她,覺得楊副統領正直仗義,楊家家風正,姑娘秉性純良。
這幾個女孩裏,楊舒歲數最大,已經十六歲。她十分照顧幾個小妹妹,若丫頭沒來得及續茶,她便會幫着續上。
性格也好,開朗爽利,笑聲清脆。
荀香非常喜歡她。
兩個小嫂子各有千秋,都很好。
薛恬不說了,丁家屬于報恩,自己還先看到了小姑娘的好。
而楊舒,就是丁钊爹和張氏娘選的了。那麽多人家,楊家家世并不是最好的,姑娘也不是最美的。
他們注重的是“适合”。
許多人喜歡說底蘊,有底蘊的家族培養出來的人并不一定都有底蘊。而許多寒門或是商戶,雖然根基不深,但做出來的事卻盡顯智慧。
二更還在寫,晚些時候上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