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老們七嘴八舌的回道:
“不僅有石碑,石碑上還刻了字!”
“彎彎曲曲,和天書上頭的字很不一樣,和我們一塊兒去的小子們都讀不出來。”
“神女,我們把石碑給運回來了,要不要請天神幫我們開開眼?”
“.”
族老們扯着嗓子,吵得慌。
天知道,他們有多心急。
挖到十幾塊碑文後,他們一刻不敢停的給運了回來。
直覺告訴他們,祖先們的來處就要被揭曉了。
激動得,不能自已。
尤大娘子這個自诩“巨坑裏”文化最高的人,走到碑文前一看,傻眼了。
篆體,竟然是篆體!
還真是需要開天眼才行了。
在族老們殷切的灼灼目光下,她趕緊用雜貨店的掃描系統将十幾塊碑文,給掃描進了系統裏。
外星文都能翻譯的智能轉換器,區區篆體更不在話下。
裝模做樣的把十幾塊碑文從頭看到尾後,神女開始娓娓道來:
原來,“巨坑裏”、“糜子裏”、“野澤裏”三個部落的兩百來個祖先,都來自于一個叫做南越的古國。
這是一個在秦朝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
一度與夜郎、毋斂、句町等國交界。
秦末,民間掀起了全國性的大起義。
當時的南海郡郡尉,見秦朝廷無力南顧,便起了割據的野心。
秦二世王,就讓還是龍川縣縣令的國主,依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險可據之利建國。
并當即向國主頒布任命文書,讓他代行南海郡的職務。
國主上任後,封鎖了五嶺上所有的交通要道,斷絕了與嶺北地區的一切聯系。
秦亡,中原大亂。
桂林郡、象郡的一些越人部族亦紛紛獨立,不再受南海郡的節制。
國主發動了對桂林郡、象郡的戰争,最終實現了嶺南地區的統一。
漢高祖三年,國主在南越國稱帝。
後接受漢高祖賜南越王印绶,臣服漢朝,成了漢朝的藩屬國。
元鼎四年,南越丞相發動叛亂,殺死南越王第四任國主,立皇室旁支侄子爲南越王。
元鼎五年秋,漢武帝發動對南越國的戰争,于元鼎六年冬滅亡南越國。
南越國前後一共曆經五任國主,享國九十三年。
“巨坑裏”的趙姓一族,就是南越國被叛軍殺害的,第四任國主僥幸逃亡出來的嫡支後裔。
尤姓一族,是護衛王室後裔的暗衛。
冼郎中所在的冼家,在南越國皇宮做了幾代禦醫,還從冼家祖先的墳墓裏,挖出了不少的醫書竹簡出來。
“巨坑裏”的另一個大姓張家,是第四任南越國國主的妻族。
比起“巨坑裏”的皇族後裔與守衛者,“糜子裏”的先輩們是皇族的家奴,“野澤裏”的祖先們是南越國的舟兵。
南越國軍隊分化出了步兵、舟兵、騎兵等兵種。
舟兵,即水軍。
難怪這些人擇湖而居,男女老少的水性都這般優秀。
碑文上還記錄了,他們當時所乘船隻因爲風浪擱淺于此海島。
一開始,他們在海島尋居所時,還遭受過島上原著居民的獵殺,不得已,尋到這片桃花源地時才将入口處給封了起來。
後來,他們就把南越國的玉玺以及大海航線羊皮卷,葬入了第一個祖先仙逝的墳墓底下。
除了玉玺,他們當年還埋了不少寶藏在某處。
祖先們在碑文上交待了,讓後代們一定要多多開枝散葉,壯大家族人丁。
平平安安是他們最大的希望。
若後世人裏出了大能者找到他們封住的路口,要舉族搬遷時,就可以利用這些寶藏與玉玺複國了。
最好是,能将他們骸骨葬入南越國的祖墳地雲雲。
念至此,尤大娘子瞄了一眼熱淚盈眶的巫祝,又看了一眼幾個不知所措的舅舅,心中啧啧不已。
沒想到啊,沒想到,她娘竟然還是皇家女。
聽完來龍去脈,所有人都沉默不語。
半晌,巫祝艱難的開口:“神女,再念一遍給我們聽聽,再念一遍!”
他們不是聽不懂,而是懂了,又感到茫然。
大秦、南越,漢朝,聞所未聞。
一遍聽完,再來一遍。
直到尤大娘子的喉嚨沙啞,族老們才肯罷休。
這一夜,多少人家燈火通明。
尤大娘子也不例外的失眠了。
她愁啊,也不曉得如今是什麽朝代了,要是她的舅舅們真想要複國可怎麽整?
他們這一千五百号人送上門去,可能都不夠給人塞牙縫的!
要是不複國的話,他們又以什麽身份回去?又用什麽理由将祖先們葬入祖墳?
封建社會,可真是愁死個人咯。
第二日。
她還要跟随巫祝和族人們,回去挖玉玺和他們的皇室遺産。
碑文,隻她一人能讀懂。
寶藏和玉玺的位置隻能靠她指引。
她不去,誰去?
久違的“巨坑裏”。
小兩年沒有回來了。
巨坑之上的土木房屋,都長滿了雜草。
一片荒蕪。
墓地,就在原始森林邊緣最矮的一片山丘上。
時間越久遠的仙逝祖先,墳墓的位置就越高。
十三塊碑文,都出自山頂最高、建得最宏偉的一座墳墓。
幹活兒,幹活兒。
在神女的指引下,小夥子們一陣的忙活。
一個小時後
什麽叫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看看,僅九十三年國祚的南越國國主的後裔,都能帶走一百多箱金餅和十大箱珠寶就隻感受其深意。
他們埋的珠寶大多都是,象牙、玉、水晶、瑪瑙、珍珠、琥珀、琉璃、金銀、煤精、雞血石、石榴石等制作的串珠、臂飾、手镯和戒指等。
裝金餅和珠寶的箱子都是一樣大,紅木原料,長約50cm,高18cm,寬21cm。
可能是木料做了防腐的處理,埋了數百年也不見腐掉。
最讓尤大娘子意外的是,這些金餅看起來的純度極高,至今仍舊看起來金光燦燦。
這一堆寶藏中,占據C位的,還當屬玉玺。
南越國的玉玺,不同于秦朝時期用玉石雕刻,而是一尊以盤龍爲鈕式的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