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沒有把下學期開學的時間,當成一回事。
剛回部落沒幾天。
不約而同的,把部落裏三十個學生就送了來。
送來的,可不是七八歲的孩子。
全是即将成年的大小夥子。
十二三歲的年紀,還真是能吃跨一個家庭的時候。
兩位裏長一開始,隻打算讓他們來“巨坑裏”上幾個月學的。
還想着,要是能拐上一個識文斷字的媳婦兒回去就更好的。
他們的算盤珠子,蹦到了尤裏長的臉上。
尤裏長,對外也不是個能吃虧的主。
他先是對着小夥子們來了一番噓寒問暖。
給大家說明了下學期開課的準确日期。
接着,以部落裏不方便留宿他們這些大小夥子爲由。
給他們劃了一大片的宅基地,讓族人們幫着這六十個小夥子,一人修建了一棟屋子。
舉族之力,用的還是下班時間,不到一個月就把屋子給蓋了起來。
送了房子,送家具。
這個年頭,誰家不是全家老少擠在三兩間房裏住啊?
來自“糜子裏”和“野澤裏”十二三歲的小夥子們,以往單間的待遇都沒有過。
突然,一個人就擁有了一棟房子。
有竈房、有寝室、有客廳、有茅房!
無異于天上掉下了一個餡餅!
等到喬遷新居了,都還沒開學呢。
尤裏長又上門來勸小夥子們:
這般在家閑着,無聊不?
新家裏,缺糧缺肉不?
你們都快是成年人了,總不能讓我們“巨坑裏”一直養着吧?
小夥子們臉紅脖子粗,他們當然要自己養活自己了。
那正好!
咱們部落的工作組可多了,你們都趕緊掙公分去吧。
不但,能用公分換到夠自己嚼用的糧食、肉類、仙菜。
掙得多了,還能給自家爹娘送一些回去!
還沒有完全脫離原身家庭的小子們,一聽這話,撸起袖子就是幹!
“糜子裏”的小個子小夥子們,大多都是不懼高的,就進了燕窩采摘組。
水性好的“野澤裏”小子們,大部分都進了捕魚組。
剩下的,跟着木工組打雜去吧。
看着這些新加入的勞動力,“巨坑裏”的族老們都樂開了花。
他們的老觀念裏。
想要讓部落壯大起來!
就得靠人。
尤其是男人。
壯勞力是越多,越好。
去年娶回來的六十六個新媳婦,倒是挺争氣的。
已經陸續生出了三十幾個孩子,還有十幾個挺着大肚子的。
就是吧。
想要等這些小家夥長大成人,還要十幾年呢。
人家“糜子裏”和“野澤裏”的這些大小夥子們,哪怕平均身高還不足一米六。
甚至,大部分小子,還比不上“巨坑裏”的小娘子個子高。
但,那也是健健康康的大小夥子呀!
以往“巨坑裏”當爹做娘的,不愛把閨女遠嫁。
不就是怕嫁得遠,閨女在婆家受氣,都不方便去給她撐腰麽?
既然這些小子們主動送上門來,他們豈能将這等好事放過!
“巨坑裏”的小娘子們,心裏再不樂意找比自己矮的男人也沒轍。
誰不怕“傳子病”?
姑娘們都有各自的阿娘,爲她們這些年輕人傳授的生活經驗。
這個阿娘說:“他都比你矮上這麽一大截的,以後要是惹你不高興了,你把他捶一頓,他都打不過你!”
那個阿娘道:“你都這麽高了,再找一個和你阿爹那般高的男人,生兒子倒也罷了,再生一個閨女得高成什麽樣?以後就更不好說婆家了。”
也有阿娘看得長遠:“你别看隻看到人家個子矮,阿娘可瞧的清清楚楚,這些人摘燕窩的時候比你阿兄他們靈巧多了!會幹活兒,公分就掙得多.”
十二三歲的姑娘們,這輩子走過最遠的路,也就是從“巨坑裏”到了新住處,
才剛認得幾個字。
見識有限,倒是聽勸。
在家裏織完布後,偶爾也會喚上姊妹們,出來看看這群大小夥子。
有姑娘在圍觀,六十個外來的小子們,幹活更是卯足了勁兒。
年輕男女,看對眼了也不扭捏。
反正,短短兩個月時間,已經定下來十幾對。
還有上升的趨勢。
總之,“巨坑裏”以自身豪橫的實力,接納了來自“糜子裏”和“野澤裏”的六十個大小夥子。
桑裏長和巫裏長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消息傳回去,兩人很是平靜的接受了的現實。
沒辦法,不想接受也得接受!
神女的庇佑,他們離不得。
有了他們的加入,“巨坑裏”這兩個月的勞動成果還是很顯著的。
早在神女離開之前,尤阿爹帶領的木匠組已經根據《木工之友》的圖示,做出了織布機來。
不僅織布的效率變高。
甚至,還能把苎麻絲線,紡成蠶絲一般細的線。
線越細,織出來的布就越輕薄。
用來做貼身衣物穿都使得。
新工具趁手,婦人們已經把從“巨坑裏”帶來的麻線,都給織完了。
還在新住所附近,找到了大片的野生苎麻。
眼下隻等這些苎麻長成後,再大展身手。
亞麻色的細麻布,不用染色,就這麽原生态的布匹,就能在地球村都能賣出高價來。
尤阿爹管理的家具組,做了一整套,相當精緻的雕花木器家具及擺件。
木質,用的是血檀木!
血檀,其樹木在砍伐過程當中會流出紅色的液體,跟流血一樣。
上一次搬家的時候,從老坑中取出來的幾十根約有兩百圈年輪的血檀木來。
因爲保存得當。
至今木料的紋理仍舊細膩、顔色鮮豔。
用來做陪嫁木器,再适合沒有了!
地球村的亞洲土豪們,識貨得很!
一套,就賣了一個小目标。
古法采摘燕窩組,也一直沒有閑下來過。
現在燕窩的儲備量,相當富足。
上架後,又是秒殺的命運。
會抓魚也會養魚的“野澤裏”小子們,也爲部落出了一份力。
他們在深水潭下方修了一個淺水潭。
前前後後,一共養了三百多條二十斤以上的“忘不了”魚。
不要覺得多。
不管是燕窩也好,“忘不了”魚也罷。
不夠賣,根本不夠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