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上四點,蔡悠悠等人冒着嚴寒,帶着捕撈的各種工具,來到了湖邊。
張東告訴大家,這片結冰的湖水,冰層的厚度,至少也在七八十公分以上,甚至有些冰厚的區域,能夠達到一米二以上的厚度。
在這裏,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地在冰面上行走,隻是需要注意,不要在湖面上滑倒了,就可以了。
張東一邊和衆人說着話,一邊到處觀察着。
等他選擇好了下網地點、出網地點和捕魚的區域,冬捕作業就開始了。
首先,需要用專業的工具在冰面上穿鑿出下網眼、出網眼和撥杆洞口。
在冰上穿鑿洞眼可是個力氣活。尤其是像這種冰層厚度達到了七八十公分以上的情況下,在冰上打洞絕對是重體力勞動。
不過,幸好張東來過這裏,對這裏的情況比較了解,所以特意帶來了不少現代化的機器設備。
這在冰上鑿眼的重體力活,就交給機器代勞了。
确定位置後,開鑿第一個冰眼就是下網眼。
再由下網眼向兩邊各數百步(方向是與正前方成70-80度角)确定好位置,這個位置被老漁民們叫做翅旗,具體原因已經無法考證,不過可能是因爲需要插上醒目的旗幟作爲标識。
做完了這一步之後,張東再從翅旗的位置向正前方走數百步,确定圓灘旗的位置,再由兩個圓灘旗位置去前方數百步處彙合,确定出網眼,插上出網旗,這幾杆大旗所規劃的冰面,就是網窩。
張東告訴大家,網窩的大小方向形狀、送旗的角度、準備等,都是根據一些冬捕的曆史資料,一步一步摸索出來,并且通過不斷的實驗,豐富和完善的,裏面有很大的學問。
插出翅旗後,由打镩的機器,沿下網眼向翅旗處,每隔約15米鑿一冰眼,之後下穿杆(長18-20米的細杆),由走鈎的機器将插入冰下的穿杆用走鈎将之推向下一冰眼,穿杆後端系一水線繩(1厘米粗的聚乙烯繩),水線繩後帶大縧,大縧後帶網,跑水線的水下機器拉着水線繩帶動大縧向前走,機器的輪子絞動大縧帶着大網前進,用大鈎将漁網一點點放入冰下,并随時掌握網的輕與沉,靜待收獲。
張東和他的一個助手在操作着機器打冰眼、布漁網,墨洵在旁邊學習記錄着,而王胖子、竹青等幾個男生,則在忙忙碌碌地整理着其他的工具。
而蔡悠悠、花惜等幾個女生,則在沒有污染的區域,随便采了一些幹淨的積雪,在湖岸上用撿來的石頭和帶來的燃料點起了營火,準備燒些熱水,烹些熱茶給大家喝,這樣也可以起到驅寒的效果。
蔡悠悠一邊看着墨洵他們在那邊鑿冰眼,一邊把提前準備好了的幹姜、切成了絲晾幹的橘皮,晾幹的紅棗片,加上一點茶葉和冰糖,加入到了茶壺裏面,煮成了熱氣騰騰的驅寒茶。
看到了那氤氲袅袅的熱氣,王胖子馬上招呼着大家湊了過去,對蔡悠悠笑道:“妹子,我老早就看到你在這邊擺弄着什麽。是驅寒茶嗎?這鬼天氣,早就把我們凍得不行了。你這一杯熱茶,那就是救命的良藥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