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都在打量宋沅,解決樂平糧産問題,提出田畝革新,親自巡檢各地成果,這些政績他們都有所耳聞,可即便如此,瞧見宋沅這般年輕,他們依舊是不服氣的。
對她的贊譽再怎麽天花亂墜,他們也要試探一番真假,一方民政又不是小打小鬧過家家,若來的是個依仗家世謀臣的繡花枕頭,那便是皇子,他們也不會容忍半分。
他們抱拳:“下官拜見刺史大人。”
“嗯。”宋沅擡手:“諸位大人免禮。”
其他人都站着,就她安安穩穩的坐着,不慌不忙的看了他們一遍後,宋沅揚起淺笑:“本官今日赴任,諸位大人早早就等在衙門,想必提前很久就得知本官行程了,看諸位大人皆有準備,可是有要事與本官商議?”
她剛說完,就有十幾本奏疏遞上來:“各郡的情況皆以整理完畢,請刺史大人過目。”
瞧着那一摞奏疏,站在一旁的衛晏都皺了眉,這麽多奏疏,難道要他們殿下當場看完?
他看向宋沅讨她的主意示下,見宋沅并沒有拒絕的意思,衛晏這才上前把奏疏接過來。
“我一路走來,遇到些事,并未來得及将各地的情況都仔細瞧一瞧,白天往軍中走了一遭,也聽到了幾個問題,少不得與諸位詳談。”她端起茶盞:“都坐吧。”
她發了話,這些人才一個個坐下,但依舊一個個緊盯着她,茶水略有些苦澀,宋沅不是很喜歡,稍稍抿了一些就把茶盞放下了。
“一樁樁說吧,秋收在即,如今也能瞧出莊稼的收成情況了,按照往年的天氣來看,西北在秋收時可會出現意外情況?若不會,你們各地對莊稼的預計收成是多少?”她問話間,旁邊的侍衛已經拿了紙筆坐下,等着記錄他們說的情況了。
那些人并沒有立刻說話,一個個目光交接,都想讓其他人站出來,有個人膽子比較大,起身說道:“殿下想知道的,都在奏疏裏寫明白了。”
“這麽多奏疏,我看起來也麻煩,你們撿精簡話說吧,如今事多,多留你們一日要耽誤許多事,一口氣問清楚了,也免得明日再叨擾你們。”宋沅說的客客氣氣,但意思很明确,别打量她不知道,這些奏疏寫的再好,難保就不是旁人代筆,若想政令落實,官員的能力和配合度是最要緊的,這些人想要試探她的能力,她自然也要試探對方,他們不願意來個酒囊飯袋管事,她也不喜歡和酒囊飯袋打交道。
屋裏稍稍沉默,便有人起身:“下官程徽,任張掖郡丞,張掖今年并無天災,人禍卻不少,自春耕開始,就因爲缺水發生了數起械鬥,被問罪的百姓多達上百人,多爲百姓家中的壯勞力,農耕一事積壓在了婦孺老幼身上,以至于贻誤農時,前些日子下官去每個地方細看過,按照往年粗算,今年可收麥子畝産約爲兩石,合計六十石上下,黍子畝産約爲兩石,合計八十石。”
“麥子共計七千二百斤,黍九千六百斤。”這個收成也太低了些,宋沅擰着眉:“西北缺水,張掖的情況是最好的,收成還這麽低,那其他地方呢?”
又有人站出來:“大人,朝廷下旨,由四地種植棉花,念及西北耕地本就不多,若全部種植棉花,恐怕西北糧食會不足,爲此,除了張掖,其他地方都種植棉花了,糧食産量實在是.”
宋沅:???
還真是大驚喜啊,讓你們種棉花,你們就真的隻種棉花。
“意思就是,整個涼州,今年收成的糧食就隻有這一萬六千八百斤?”宋沅掃過他們:“你們身爲官員,這麽不知變通嗎?民以食爲天的道理還需要我來教?”
她說的不客氣,便有人臉上挂不住站出來反駁:“大人,朝廷有令,棉花惠民,既然是朝廷的政令,下官們總不能不聽。”
“朝廷的哪條政令讓你們不種糧食了?”宋沅沒那麽好忽悠:“便是再怎麽惠民,你們可曾想過西北百姓吃什麽喝什麽?你們要求所有田地種植棉花的時候,可拿出法子解決糧食問題了?是調集客商從中原買糧,還是用棉花交換糧食?這些都不曾協商好,就敢擅自做下決定?”
這番話問的他們都沉默了。
宋沅沉着臉:“你們沒做任何準備,一心想着找朝廷要是不是?朝廷每年稅收的糧食都是供應軍中的,其他地方若有需要,是需要花錢去買的,西北種植的棉花率先供給軍中,五年之内無法爲朝廷創造任何收入,難不成要朝廷花錢養西北百姓五年?”
他們依舊不答,沉默良久,才有人小聲狡辯:“多種棉花,軍中供給完了不就可以賣了?種的少,幾年才能供給完?”
這聲音不大,但宋沅剛好能聽見,她在人群裏找了找:“誰在說話?”
沒人敢站出來,甚至沒人有多餘動作去暴露說話的人,宋沅也就知道這是他們的心裏話。
“朝廷有旨,棉花優先供給軍中,但不是專供軍中。”她再次強調這個道理,面色也越發嚴肅:“既然所有耕地都被種植棉花去了,那今年的棉花收成預計多少?”
又是一陣沉默,他們似乎想以沉默對抗宋沅,這是分明就是下馬威。
滿堂安靜,這樣的氣氛讓衛晏幾人的臉色都有些繃不住了。
“回大人。”屋外站着的一個小小官吏站了出來,他連進屋的資格都沒有,隻能在台階下見禮:“今年的棉花收成大概在十萬斤,若是制成一件兩斤重的棉衣,除去損耗,大概能有四萬多件。”
他說話時,有不少人扭頭看去,便是瞧不見那些目光,宋沅也能猜到目光裏摻雜着惡意,她細看着說話的人,道:“請上前來。”
那人這才走進來,宋沅也算瞧清楚他的模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