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局将終,
提子即崩。
棋盤空處,
黑白複争。
高雲詢問諸葛瑾家裏的情況,一來是爲了千古流傳的智者化身諸葛孔明、二來是高雲發現諸葛瑾胳膊上居然綁着一塊孝布。
諸葛瑾自然不會知道高雲詢問他家裏情況的目的,覺得高雲是因爲器重自己而關心自己,心裏頗爲感動,趕忙詳細回報,說道:“禀報将軍,現如今家中還有家母章氏在堂,諸葛瑾乃家中長男,家中男丁還有二弟諸葛亮,剛滿九歲;幼弟諸葛均,剛剛五歲。之外還有二妹,長妹諸葛芷一十五歲、次妹諸葛汐一十二歲。家母多病,家中一直依靠叔父諸葛玄接濟爲生。今歲春末,叔父居家遷往荊州。因家父期年未滿,無法跟随。諸葛瑾便在鄉中學館教書,勉強度日。聽聞将軍開科選士,特來應考,祈将軍不棄,予以收錄。諸葛瑾願結草銜環,以報将軍之恩”。
高雲聽諸葛瑾這麽一說,禁不住心裏一震,暗說:“史料記載諸葛亮八歲喪父、十一歲喪母,看來都是真的。這樣看來,這位千古大智囊的童年還真是不幸啊。諸葛瑾這兄弟三個都是三國裏赫赫有名的人物。這樣一推算,那諸葛亮和諸葛均都是諸葛瑾帶大的,難怪才十七歲就這樣老成持重。真是難能可貴啊”。
想到這裏,高雲點了點頭,語重心長的說道:“我方才見先生之時,見先生左臂戴有孝布。卻不想是令尊仙逝,令人歎惋。然人死不能複生,子瑜先生還須節哀順變呐。我敬佩先生才德,欲委先生以重任。但子曰‘父母在,不遠遊’,既是令慈在堂,又兼體弱。我不能讓先生失于孝道。恰好我府下多有房屋空餘,若先生願意,我即刻派人随先生一同去往陽都。将先生家眷及令尊仙位一并接來下邳,便在我府中住下。一來便于我早晚與先生探讨軍務;二來有神醫元化先生在我府中,也好爲令慈調養身體。不知子瑜先生意下如何?”
諸葛瑾是個誠實君子,聽了高雲這話,頓時兩眼含淚,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叩首,泣道:“主公大恩大德,諸葛瑾縱肝腦塗地,焉能報乎!?”
高雲沒想到諸葛瑾這樣動情,急忙把他扶起來,諸葛瑾已經磕的額頭上鮮血直流。高雲哎呀一聲,急的連連跺腳,說道:“子瑜你何必如此啊!”
諸葛瑾情不自禁的拽住高雲兩臂,涕淚橫流,哭泣道:“主公有所不知,家母病重在床,無錢醫治,屬下心急如焚。家中兄弟姊妹俱各年幼,屬下無能,使家中一貧如洗,度日維艱。眼見母親病重,二弟曾數次與我商議,要我将他賣掉,換銀錢爲母親治病。可憐他小小年紀,卻受如此煎熬,屬下身爲長兄,聞聽此言,甯不悲乎!?今日主公如此垂恩,使屬下全家性命得周全矣!叫諸葛瑾如何不感激涕零!主公請坐,諸葛瑾叩謝主公大恩大德!”
諸葛瑾這一席話,确實凄慘,說的高雲也忍不住淚流滿面,雙手扶住諸葛瑾,讓他坐下,滿面悲怆的說道:“琅琊是我得治下,百姓不得安樂,便是我的失職。子瑜家中如此凄涼,也是我的過失。不過你放心,我高雲就是窮盡此生,也要讓這天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還望子瑜多多相助”。
諸葛瑾此時過于激動,心裏的感動無法表達,聽了高雲這些話,更加不知所措,說話竟然語無倫次,焦急之下,跪倒又要磕頭。高雲連忙攙住,幾次三番才把諸葛瑾勸住。諸葛瑾猶自淚流不止。
高雲爲慎重起見,讓高軒和高卓帶領鬼攫營丙字、丁字兩隊戰士保護諸葛瑾回鄉去取家眷。
琅琊隸屬徐州,陽都位于琅琊北部,距離下邳大約四百裏路程。第九天上,高軒和高卓回來複命。諸葛瑾因爲母親病重,又一路颠簸,身體虛弱。便先把母親安頓好,之後才帶弟弟妹妹們來拜見高雲。
高雲看了看這幾個孩子,一個個骨瘦嶙峋,臉上都帶着菜色,心裏不是滋味。
高雲從桌案裏走出來,慢慢踱到這幾個孩子跟前,仔細的打量。
諸葛芷、諸葛汐和諸葛均三個都低着頭,顯得十分拘謹。但惟獨諸葛亮卻是昂首挺胸,毫無卑色。
看着這個不丁點兒的孩子,高雲突然覺得有點哭笑不得,心說:“我這穿越的也太不是時候了。千古智囊的諸葛孔明啊,居然這麽一丁點兒。我本來還想着讓他幫我排兵布陣、一統天下呢。這得等到猴年馬月了。要是像史料上說的,他是二十七歲出山,我還得等小二十年。估計那時候早就不打仗了吧。哎吆我地個親,要是曆史上沒有了諸葛亮這一号,那得少去多少精彩啊……”。
高雲心裏想着,不由得盯着諸葛亮看起來。諸葛瑾是個大廠臉,眉骨和顴骨都很高,說實話長相不咋地。但諸葛亮卻是個小圓臉兒,長得眉清目秀的。高雲不禁對諸葛瑾笑道:“子瑜啊,你這二弟長得可跟你一點不像啊”。
諸葛瑾還沒來得及說話,諸葛亮便脫口而出道:“龍生九種,各有不同,不足爲奇”。
“嗯!”高雲一驚,這話可絕對不是一個九歲大的孩子能說出來的。
諸葛瑾連忙呵斥諸葛亮道:“小小年紀,口出狂言,還不速向主公賠罪!”
高雲擺擺手,笑道:“唉!子瑜此言差矣,令弟雖然年幼,但卻才思敏捷,出口驚人。将來必可成大器啊”。
又問諸葛亮道:“你小小年紀,怎敢以龍自比啊?”
小諸葛亮沖高雲深施一禮,畢恭畢敬的答道:“啓禀将軍,亮以爲龍之爲物,可比英雄。有道是王侯将相本無種,亮雖家境貧寒,但姜呂望曾渭水垂釣、漢高祖起身十裏亭長、韓信曾受百家之食。此皆寒門之士,豈非英雄耶?将軍若以亮年幼,然秦甘羅一十二歲隻身赴趙,以三寸之舌說趙擊燕,使秦坐得五城,昭王封之爲上卿。生有英雄志,豈在年事高乎?”
聽着小諸葛亮用稚嫩的聲音說完這些話,高雲差點兒沒驚呆咯,心說:“聽說過神童,但沒見過神成這樣的。九歲大的孩子,就算打娘胎裏就看書,能知道多少事啊!?這nm是要逆天嗎?”
高雲是越聽越吃驚,親不自禁的連連稱好,心裏越發的好奇,想考量考量諸葛亮到底有多少真本事,便笑着說道:“嗯!說得好!有英雄之志是好事,但是要成真英雄,還得有英雄之略。我問問你,如今天下,其勢如何?”
高雲話音剛落,諸葛亮便即答道:“弈局将終,提子即崩。棋盤空處,黑白複争。”
小小諸葛亮這十六個字,讓高雲大驚不已。不但用棋局比拟天下,避開了言語忌諱,而且用這短短十六個字把天下大勢說了個透透徹徹。“弈局将終”說的是漢室天下已經到了末尾;“提子即崩”是說董卓把小皇帝這顆無氣之子提出局外,必然會導緻天下大亂;而“棋盤空處,黑白複争”則是說新的群雄即将誕生,這沒有主的空白天下又将進入群雄逐鹿的局面。
這樣巧妙的回答,高雲深信自己也做不到,但九歲的諸葛亮竟然毫不思索的就說出來了,這絕對已經遠遠超出了神童神馬的範疇了。所謂神童不過是在某一小方面的精通,但是像這種天下大勢的大智慧,絕對不是一個孩子可以理解的。高雲幾乎想破腦袋,仍舊覺得這實在太不科學。
思量了一會兒,高雲又問諸葛亮道:“那以你之見,若欲争之,當以何爲先?”
諸葛亮張口即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欲争全局,以民爲先;‘兵馬不動糧草先行’,九州之地綿延萬裏,天下之雄,難以數計。非一征一戰所能成功,其利在持久,以糧資爲先;‘令行禁止,賞罰分明,軍之常法也,’三軍之衆,動辄十萬,非一人可治。若禁令不行,則爲烏合之衆也。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欲成百戰百勝之兵,以法爲先”。
“好!”高雲聽罷,不禁鼓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