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你就繼續拋吧,沒有想到敬翔的馬匹拍的越來越精湛了”,李烨在心裏非議道。
在某些方面敬翔與唐初的房玄齡有些相似,都是一個能臣,而非是直臣,就算李烨做什麽事情有些出格,敬翔也會捏着鼻子不作聲,不會像魏征一樣直言納谏,最多是在一旁悄悄的提醒李烨,希望李烨能加以改善。
李烨和敬翔相處的非常融洽,在李烨看來敬翔的圓滑和處世哲學,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幫助李烨拾遺補漏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把有時李烨偏激的做法變得容易讓人接受。
債券的發行就像敬翔當初估計的一樣,開始的時候遼東半島的百姓很難理解,爲什麽遼東半島會向百姓借錢,雖然李烨支付了百分之五以上的利息,但是這些利息并不能讓人心動。李烨的話從敬翔的口中傳出去,債券竟然變成了遼東半島的建設資金籌集,畢竟遼東半島現在要進行許多大項目、大工程,敬翔自然而然的把百姓的目光吸引到遼東半島的恢複重建工作上。
這樣一來,發行債券的理由就容易被人接受,李烨當初的赤字經濟到了敬翔那裏,再轉一個彎就變得更加有深意了,有點像是後世的愛國主義教育,如果不買一點債券,怎麽體現出百姓擁戴遼東半島。
結果八十萬遼東半島債券還沒有開始發行,已經被預訂一空,許多人爲沒有提前出手懊惱不已,紛紛表示要遼東半島再發行一些債券,不然不能體現出自己擁戴遼東半島的信念。
債券發行到這一步變得皆大歡喜,遼東半島有了一大筆的資金可以運作,百姓手中多餘的錢不過是換一個地方存起來,而且可以多得到一些利息收入,一件在李烨看來就是經濟上的事情,被敬翔包裝成愛國主義宣傳工具了,讓李烨啼笑皆非。
從這一點上看,敬翔比李烨更加清楚現在的百姓心裏想什麽,當然也比李烨更加了解唐代,這點是李烨拍馬也趕不上敬翔的方面。
李烨從來不認爲自己比古人聰明,如果除去千年的知識,李烨可能甚至不如一個街頭賣菜的老農,這就是命運,是命運把李烨推向了曆史的前台,是命運一直推着李烨往前走,已經停不下來了。
一個人是改變不了曆史的,李烨隻是在影響曆史,用自己的方法去影響身邊的人,從而改變身邊的一些事物。那些想用自己的能力就能改變曆史的人,在李烨現在看起來有些可笑至極,因爲李烨在影響曆史的同時,也在被這個曆史所影響。
李烨的一舉一動都成了舞台上照射的演員,有些李烨很想跑到幕後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李烨發現自己身邊已經有太多的人,他們可能需要李烨關心照顧,需要理由去幫助扶持,需要李烨給他們下達命令,李烨現在已經不再是當初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的代表,一群人的利益和訴求的代表。
全唐詩的編撰隻是爲了排解程菁菁心中的憂郁,而突發奇想做的一件事情,也許是李烨後世看過太多曠世巨作的原因,對于全唐詩的編撰工作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全唐詩的編撰可比後世《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編撰工作不知道小了多少倍,恐怕隻有《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工程量的百分之一,這在李烨看來也就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沒有必要驚動敬翔。
李烨完全錯了,而且錯的有些離譜,後世的全唐詩庫共收錄唐代詩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詩作四萬二千八百六三首,共計九百卷。李烨雖然不清楚這些情況,但是并不表示敬翔不知道這件事情的工程量,想把唐代三百年來的詩詞收集起來,這本身就是一件工程浩大的創舉。
當然敬翔是錯誤的曲解了李烨的意思,李烨并不是真的想把唐代三百年的詩詞收集整理起來,而是給程菁菁找點事情做而已,當時李烨根本就沒有往編撰全唐詩的規模上想,以訛傳訛的結果就是這樣。
一件内宅的事情就這樣鬧得沸沸揚揚,還驚動了敬翔親自跑過來詢問這件事情,李烨除了苦笑還能說什麽。
“郡王殿下,光是收集唐代三百年的詩詞,恐怕就要耗費數年的時間,加上抄錄、分類、整理、謄抄、排版、堪行等等的工作,以某的經驗來看沒有五六年的時間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李烨現在都不好意思說出當時的想法,要是讓敬翔知道,自己隻是想哄程菁菁開心,恐怕敬翔非要跳起來掐死李烨,這麽大的事情到了李烨嘴裏就變成了小孩子扮家家的小事情,這不是有辱斯文是什麽。
“不至于吧,一本《唐詩集萃》而已,用得着如此嚴肅嗎”,李烨真的很郁悶,自己的家事怎麽就能上綱上線呢?這時候,李烨除了順杆子往上爬以外還能做什麽,事情已經鬧得滿城風雨,就連敬翔都眼巴巴的看着李烨,李烨的腸子都悔青了。
李烨現在真的後悔當時異想天開了,“都是某當時考慮不周,如今此事應該怎麽辦”,有錯就承認,反正有敬翔給自己擦屁股,李烨根本不用擔心出什麽問題。
這件事情都是彰顯李烨文治武功的好時候,敬翔當然不想放過這件事情,而且這件事情宣揚出去,可以爲遼東半島赢得天下士子之心,更可以爲李烨豎立明君的形象。
“郡王殿下,這件事情當然不能半途而廢,不然豈不是傷了天下士子之心。既然事情已經傳揚出來,不如将計就計,把這件事情辦的轟轟烈烈婦孺皆知的一場盛事。郡王殿下繼續派人收集各地的詩詞,不管是唐代的,還是其他朝代的都行,對外就宣稱要收集天下的詩詞編撰成冊,鼓勵家中藏有詩詞的人家獻出詩詞,如果是對詩詞有所造詣之人,可以入選詩詞的編撰工作,隻要此消息一出,天下文人才子必要蜂湧而來,倒是郡王殿下在這些人中選拔一些能臣治理遼東半島,可謂一舉三得。”
被敬翔這麽一說,李烨的确發現自己當時考慮還是有些欠妥,這的确是一個招攬天下人才的好機會。
遼東半島現在卻的是什麽,就是人才,不要看李烨在遼東半島辦學風風火火,但是李烨也清楚,這些從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還是嫩了一點,社會經驗的磨練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那些能在古代成名的文士,那一個放到後世不是清華、北大的天之驕子,這些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但是也是眼高于頂根本瞧不起遼東半島這片蠻荒之地,所以這些年來沒有多少真正的大儒跑到遼東半島。
治理國家當然不光有技術型人才,還想要一些管理型人才,這些人在大唐多的是,不過就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一旦加以利用,遼東半島的實力便會迅速的提高,而且可以增加遼東半島的影響力,敬翔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讓李烨繼續擴大全唐詩的編撰工作,把這件事情搞的是天下世人皆知的地步。
文化影響有了,可是政治影響呢?“敬兄,這件事情對唐朝廷有何影響,會不會引起唐朝廷的忌憚”,李烨擔心自己的舉動會引起唐朝廷中一些目光明銳的大臣猜忌,要是這些人也看出李烨的用意,對于李烨收攬天下士子的計劃豈不是橫加阻攔。
敬翔詭異的一笑道:“這點請郡王殿下不用擔心,此事一旦傳揚開來,唐朝廷中必須不會有所反應,有些大臣也許能明白此事的真實用意,可這又能怎麽樣呢?詩詞而已能說什麽,難道還不讓人編撰詩詞嗎?恐怕此言一出便會萬夫所指給吐沫淹死”。
要是編撰隋唐史,這的确會引起唐朝廷的忌憚,正朔可是一個王朝統治法理依據,而詩詞呢?這可是文人茶餘飯後的抒情之作,現在有人準備編撰成冊,誰不想有一個出名的機會,要是在這件事情上加以阻攔的話,估計會被天下的文人所唾棄。
“那敬兄認爲這件事情如何操作?”
“既然我們要把這件事情搞的天下人皆知,如今的規模就顯得有些小了,郡王殿下不是在修建圖書館嗎?既然如此,不如就将編撰工作移至圖書館進行,同時還可以收集天下的藏書,不知道郡王殿下意下如何?”
“那程菁菁的事情……。”
“這有何難,郡王殿下可以委任程王妃爲圖書館館長,然後再委任一名德高望重文士從旁協助,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參加詩詞編撰工作,也不會有人非議此事。”
“既然如此,此事就這樣敲定下來,敬兄就勉爲其難的擔當此事的編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