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台灣最大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走進唐朝 > 736.第736章 新官僚體制(一)

736.第736章 新官僚體制(一)

是不是建立教育部,其實根本不是重點,把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程度,對于這個時代的文人來說,根本沒有接受不了的理由。教育同樣也是封建社會重要的愚民政策的表現,受過教育的人比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更加利于統治,無知者無畏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說教育助學基金是敬翔準備看李烨如何運作的話,接下來讨論的事情,就有點讓敬翔抓狂了。

首先李烨提出的官吏分開的想法,并沒有引起敬翔多高的重視,本來封建社會就隻有官沒有吏,沒有什麽分不分開的說法。一般人可能認爲官和吏應該是一會事情,最多是官職大小的區别。事實上官與吏不僅不是一回事,而且,從他們之間的區别中,我們還可以隐略看出現代官僚制度的萌芽,官與吏的區分,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一個相當重要原則,官就是官、吏就是吏。

官與吏主要區别主要在于這幾個方面:首先,從身份上講,官是上等人,是人民爲他服務的;而吏則是下等人,是爲官服務的。吏雖然在官府裏承擔着執法工作,卻仍然是百姓,在古代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中,吏相對于官而言是明确無誤的下等人。吏的身份,從元雜劇中角色的相互稱呼中也可以看出,平民百姓們遇事相求時,習慣上尊稱外郎、孔目們爲外郎哥哥或者孔目哥哥,按例不跪,而進了衙門遇到官,必須尊稱大人、老爺,必須下跪。吏見官時雖然不必每次下跪,但官是可以斥令吏跪下講話的;自然,書吏之間一般以兄弟相稱,卻斷斷不可稱縣令爲兄弟,縣令哥哥這樣的稱呼絕對聽不到。換言之,雖然同樣在衙門裏辦事,官與吏之間實際上等同于官和民的關系。古代的官場中有官和吏的區别。官之所以爲官,在于可以管人,掌握人的命運,包括吏的命運。吏是做事的,比如那些班頭、文書先生、賬簿先生、師爺等等,雖然管的事大小不同,多少不同,但都可以影響到一些事情能不能辦、如何辦、辦得順不順利等。作爲我們研究對象的公務員中間階層群體,可以看做現代的吏階層,是相對于官而言。

其次,他們的工作性質不一樣。當官的職責是根據自己施政理念發号施令,治理轄區,所謂一朝把權握,便将令來行是也,而吏的任務則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爲自己頂頭上司服務,所謂學成文武術,售與帝王家是也,如果我們不嫌牽強的話,也可以說:官是政治家,他必須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執政理念;而吏則是技術專家,他要做的是如何通過自己的技術經驗将上司的計劃一步步實施,并取得最佳效果。

最後,是他們的不同歸宿。這歸宿簡言之就是官流吏留。過去說,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官是三年一任,清代地方官平均一任隻在一年半左右。而吏則不然,用清人阮葵聲的話說:吏則土著世守(《茶餘客話·論吏道》)。官是外來的,吏是本地的,官闆凳沒坐熱即去,而吏紮根在此,老子做完兒子做。這種不同的歸宿,其好處在于:因爲官是流動的,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形成他的權力網絡,進而魚肉百姓;而吏則因爲是當地的,熟悉該地風俗人情,因而也有利于政策的貫徹執行,又因爲他隻是一個政策執行者,沒有大權,所以可以有效防止其貪污腐敗。

官和吏從來就不分家,從表面上看官是有俸祿的,而吏一般很少有什麽俸祿一說,而且不屬于國家編制,有點像後世的臨時工,專門是給官員背黑鍋的。

而李烨的意見則不同,李烨已經在新城實施了吏的國家化,也就是說吏不再是國家的編外人員,真正的成爲了國家行政中的一顆螺絲釘。這點敬翔還好理解,畢竟吏幹的就是官府的事情,區别在于有誰來出錢,是不是國家的一部分在敬翔看來并不是重要問題,隻要國家負擔的起就行。

李烨和敬翔的分歧重要在于官員的選拔制度上,按照李烨的設計,官員可以從兩個渠道進行選拔,一個是從普通的小吏從慢慢的一步步升遷爲官,而小吏則是有普通百姓通過大規模的考試進行選拔,放棄了科舉制度将文人一步升遷到官員的步驟。選拔官員的第二個渠道是通過百姓的選舉制度産生,這種辦法在新城也有初步的實施,但是因爲李烨突然離開了新城暫時中斷了。

李烨這一套制度更像今天西方的官僚體系,普通百姓通過公務員考試(也可以成爲科舉制度)選拔爲國家基層的公務員(小吏),然後通過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現,慢慢的熬資曆,可以成爲基層中的普通官員,一般主要爲副職。要想獲得更大的權力,必須通過全民選舉,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才能爬到一縣一州,甚至最高的權力位子,從而保證了大部分官員的廉潔性和積極性。

在選舉方式上,李烨根據這個時代的實際情況,把選舉官員的每屆任期初步定位六到八年,可以申請繼續連任,最長不得超過十到十二年,這基本上是一個政治家最輝煌的時刻。同時李烨也廢除了高級官員的終身制,他們可以提前享受退休金,甚至可以到一些學校、機構充當教授和幕僚等,保證了整個官僚體制的活力和進取心。

李烨的官僚體質完全颠覆了敬翔對于封建官員體制的認識,其效果可以與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的出現相比,對于敬翔的震撼力可想而知。

敬翔不是不知道封建官僚體制的弊端,選官用人乃國之大事,爲了保證人才選拔,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國家一方面大力發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斷探索和完善選官制度,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科舉制度的創立與完善。“中興以人才爲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賢者亡”之說。因此認真總結中國古代選官用人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選官的體制主要經曆了以下幾個階段:察舉制度:察舉也就是選舉,是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爲官的制度。漢代察舉的标準,大緻不出四條,史稱“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禦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四科取士大約起于西漢,下迄東漢未改。不過有時單舉其中的一二科,或全舉四科,均有诏令臨時規定。

征辟制度:征辟是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與公府、州郡辟除兩種方式。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與聘召的方式,選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學兼優的人士,或備顧問,或委任政事。征聘之方,由來已久,如秦孝公公開下令求賢即屬征聘性質。秦始皇時叔孫通以文學征,王次仲以變倉颉舊文爲隸書征,亦皆屬征召性質。

九品中正制:在漢末軍閥混戰的沖擊之下,鄉裏組織遭到破壞,“鄉舉裏選”的傳統做法難以爲繼。在此情況下,三國時的曹魏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在朝官中推選有聲望的人擔任各州、郡的“中正官”,負責察訪本地士人,按其才德聲望評定九個等級,然後根據士人的品級,向吏部舉薦。吏部依據中正的報告,按品級授官。

起初,這一制度是緻力于解決朝廷選官和鄉裏清議的統一問題,是對漢代選官傳統的延續,也是對曹操用人政策的繼承。但到魏晉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個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壟斷,他們在評定品級時,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劃分,已經背離了“不計門第”的原則。此後的三百年間,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門閥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護士族世襲政治特權的官僚選拔制度。

科舉制:南北朝時期的士族制度,隻是按照門第高低分配權力,不能滿足數量衆多的出身低微的地主的要求,而門第高的士族腐敗,因而加劇了當時的政治腐敗和地方割據分裂的傾向,說明士族制度已經腐朽。隋文帝廢除維護門閥貴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于開皇七年(587)設“志行修謹”、“清平幹濟”兩科。隋炀帝時始置進士科,因爲是分科取士,所以名爲“科舉”。

隋唐時期創立的科舉制度有積極意義:剝奪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權,削弱了地方豪強士族的勢力,使封建官吏的選拔和任用權收歸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選官方面的腐敗,改變了自秦漢以來以薦舉爲主的官吏選拔制度,是曆史的一大進步。通過科舉考試,向整個地主階級開放仕途,有利于籠絡人才,緩和了矛盾,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科舉制度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局的穩定,推動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發展。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