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阿布思望口中的這名密探隐瞞在渤海國一名官員家中,普通的情況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什麽價值,除非是能影響到李烨和整個遼東半島的情報,才會讓這名密探冒着被發現的風險将情報傳遞出來。算算時間,情報正好是一個多月前從渤海國傳出來的,那時李烨還沒有派人潛入渤海國刺探情報,也就是渤海國内部發生過什麽重大的事情。
李烨有些失望,看來這封從渤海國傳回來的信應該跟李燕沒有多大的關系,李烨無精打采打開手中的信,希望信中能有李燕的消息。
阿布思望擡頭發現李烨的手微微的顫抖起來,臉上的表情一會是疑惑、一下子又變成迷茫,反而擔心的李烨憤怒表情沒有看出來:“難道信中沒有什麽重大消息不成,不對啊!”。
李烨反反複複的把信看了兩遍,低頭想了一會,站起身來走到牆上的地圖面前,好像比劃着什麽,然後突然轉身道:“把敬翔、速拉丁、李景請到會議室來,要快……”。
阿布思望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本能的站起身來走出李烨的書房,心裏暗暗地嘀咕道:“李烨好像沒有生氣,反而能感覺到一種解脫和喜悅,到底信中寫了些什麽”。
當阿布思望滿心疑惑的走進會議室時,發現李烨拿着那封信站在地圖面前思考着什麽,敬翔、速拉丁和李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滿心狐疑的站在李烨的身邊,等着李烨說話。
過了很長時間,李烨才發現自己身後沾滿了人,臉上抱歉道:“都來了,快坐吧,這封信諸位都好好看看,事情已經超出了我們預想的範圍,諸位細心的斟酌一下”,李烨的手中的信首先交給敬翔,自己依然站在地圖前面,不知道想些什麽。
又過了很長時間,李烨才轉過身來,發現會議室裏的人都用着一種奇怪、驚訝,帶着一絲不解和興奮的表情看着李烨,好像不認識李烨似的。
李景有些急不可待道:“李刺史,信中所言是否屬實”。
阿布思望不置可否的看着李景道:“這封信應該是一個多月前發出的,因爲雪大路險耽誤了行程,所以可以看出來當時發信人并不知道現在的情況。從時間上推斷,這件事情應該發生在二三個月前,正好是我們擊敗窦天問和二萬渤海國軍隊不久之後,消息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
“那麽李刺史認爲信中所言是真的了,難道不會是渤海國陰謀的一部分”
李烨面無表情道:“這件事情不妨假設一下是假的,渤海國就會秘密調派軍隊囤積在邊境周圍,趁我們不防備的時候進攻遼東半島。但是這件事情一旦是真的,渤海國必然引起朝堂内讧,不敢輕易出兵,現在我們可以看看渤海國的動靜,至少現在還無法看出渤海國出兵的迹象,也就是說這件事情有很大可能性是真的”。
一直沒有出聲的敬翔道:“那李刺史認爲這件事情是真的了”。
别人說什麽都沒有用,隻有李烨相信了才是真的,可是有誰能夠告訴李烨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不要說現在的李烨對身世一無所知,就是以前的李烨也不可能知道出身不久之後發生的事情,憑什麽斷定這件事情就是真的。
敬翔的話真的把李烨問住了,如果說這個世界誰最了解李烨的身世的話,也隻有萊州的魯鵬。可是魯鵬隻知道李烨的親生母親是一個外族女子,其他的事情從來沒有聽别人說過,李烨的母親在海州東海縣前後不過二三年的時間,根本沒有人了解李烨的親生母親的身世,現在讓李烨說這些事情無疑是對牛彈琴。
這件事情來的太突然了,人的第一反應是這件事情是否真實可靠,然後才是信中的内容,也隻有确定了事情的真僞,才能讓人放心事情的真假。
見李烨也不置可否,敬翔又道:“我們不妨先假設一下這件事情是一個巨大的陰謀,渤海國所圖爲何,想把李刺史的名聲搞臭,然後讓李刺史在大唐無法立足,可是這對遼東半島的局勢沒有辦法好處,反而加深了李刺史對于渤海國的仇恨,此不智的計謀想來一般人不會如此。而且信中根本未提及李燕的事情,可以看出來這件事情與李燕綁架之間沒有相互的聯系,那爲什麽會在這時候出現這種事情就不得不讓人深思了”。
衆人點頭同意敬翔的分析,如果說渤海國想通過李烨的身世把李烨搞臭,完全沒有必要要事情做的如此逼真,隻要随意編造一個似是而非的身世,完全不用牽扯到皇家,這也不符合常理。
敬翔接着道:“我們不妨假設這家是真的,渤海國現在知道李烨身世的人并不多,不然不可能沒有任何消息透露出來,渤海國來信讓李刺史去渤海國接李燕回來,完全與李刺史的身世在時間上對不上。渤海國可以用李燕要挾李刺史,不用派使到大唐通報此事,渤海國到底用意何爲。所以不管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現在我們要考慮的事情是李刺史處境和馬上要面對的危機,這件事情不管結果如何,李刺史的身世必然會成爲危機的直接爆發的誘因,必須提前做好應對之策”。
衆人還在考慮事情是否真實的時候,敬翔已經在考慮這件事情對于李烨的影響了,正如敬翔所說這件事情不管是否真實,對于李烨的打擊都是不可估量的。
速拉丁問道:“那按照敬明府的意思,不管這件事情是否真實,我們現在應該考慮的是唐朝堂的反應,那朝堂對于這種事情一般會如何處理”。
除了敬翔算是大唐正宗的文人以外,剩下的人包括李烨還真的對朝堂的對外政策知之甚少,根本想不到朝堂在這件事情上會采取何種處理辦法。敬翔解釋道:“渤海國是大唐的藩屬國,每逢國王駕崩和登基都會向宗主國彙報,在得到宗主國正式任命後,新國王才算是名正言順繼承大統,朝堂也會派使者到藩屬國進行宣慰和冊封,但是藩屬國内部的事務,作爲宗主國從來不會過問幹涉”。
“可是李刺史的事情卻是特例,首先李刺史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而且還是大唐的刺史,要說也不是什麽大事情,問題就是李刺史現在的身份過于敏感。你們想想,如果渤海國真的要封李刺史爲郡王的話,李刺史現在的身份怎麽辦,難道讓一個藩屬國的郡王擔任大唐的刺史,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試想一下,大唐既然承認李刺史渤海國的郡王身份,又要擔心李刺史在大唐的官職,這顯然很難做到平衡,最可能的結果是讓李刺史返回渤海國做自己的郡王,大唐當作這件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
衆人倒吸一口冷氣,按照敬翔的分析來看,一旦唐朝廷認可了李烨渤海國郡王的身份,那豈不是李烨在大唐境内再也呆不下去了。如果李烨做不了登州刺史,那麽李烨在大唐的地位将一落千丈,遼東半島也會受到牽累,以後遼東半島再想平平穩穩的發展就不可能了。
敬翔見衆人還在品味剛才的話,又接着扔下了一顆更大的重磅炸彈:“如果上述分析不出什麽以外的話,李刺史是有家難回、有國難投,大唐是回不去了,渤海國也是危機重重,李刺史隻能留在遼東半島無法動彈。渤海國的計謀好毒,一來放出李刺史是渤海國郡王的消息,讓李刺史無法在大唐立足,二來遼東半島與渤海國關系緊張,想安安穩穩的做渤海國的郡王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三來可以窺視遼東半島,一箭三雕的好計謀”。
敬翔前面說的兩種可能性衆人比較贊同,可是說到窺視遼東半島,速拉丁有些不贊同:“敬明府窺視遼東半島的話怎麽講,難道渤海國真正的目的是遼東半島不成”。
敬翔繼續分析道:“諸位可以想一想,如果大唐和渤海國都認同了李刺史的身份,李刺史是不是隻能留在遼東半島,也就是說大唐和渤海國都承認了李刺史對于遼東半島的控制權。現在問題出來了,李刺史是渤海國的郡王,李刺史又控制着遼東半島,這樣豈不是說遼東半島也是渤海國領土的一部分了嗎?如果這時候渤海國再攻打遼東半島,就不是以前說的侵略,而是清除不臣之臣就是渤海國内部事務,大唐和周邊的勢力根本不能插手,那麽李刺史憑借着遼東半島能夠與渤海國對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