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拍電影也沒有那麽簡單啊!”
李逸也是第一次了解這背後的原因,聞言笑了笑:“咱們開店,要激發客人的食欲,我就不複刻得一模一樣了。”
說着,他就去儲藏室撈了一筐活蹦亂跳的青蝦出來,去頭取肉,取了幾十個蝦仁。
取了四顆蝦仁出來,李逸用刀随意切成了小塊,放進了碗裏。
往碗中撒了些胡椒粉和料酒,又捏了一撮玉米澱粉,簡單抓拌了下,他就将蝦仁倒進了砂鍋裏。
“這樣可以。”
戴隴看出了他的意圖,點頭笑道:“加點胡蘿蔔丁,玉米粒,看上去更好看。”
李逸往湯中加蝦仁,是用蝦仁成熟後的淡粉色來中和淡綠色湯汁給人帶來的不适,激發食欲。
他提議加胡蘿蔔丁和玉米粒也是進一步增加色彩的豐富性,讓湯汁更加誘人。
不過李逸卻沒有接受,搖頭解釋:“加點蝦仁就可以了,再加胡蘿蔔丁和玉米粒就完全不像了。”
“也對。”
戴隴沒有堅持,随即問:“那菜心片呢?”
“菜心片還是要加的,但要調整一下位置。”
李逸說着,就用刀背把剩下的蝦仁都剁成了蝦肉泥。
往蝦肉泥中撒了些胡椒粉、一點料酒,又加了些許生粉拌勻後,他就拿起了處理好的黃魚,來到竈台邊,用湯勺舀着鍋中的湯汁,往黃魚肚子灌去。
看到他的操作,戴隴倒是不稀奇,而趙炆卓、熊鑫鑫幾人卻都好奇的湊了過來,目不轉睛的打量着。
攝影師也來到了近前,拍攝着李逸操作的特寫。
直播間觀衆同樣看得認真,不時發着彈幕贊歎。
“真的一滴也不漏啊!”
“這菜不可能不好吃。”
“發明這道菜的一定是個天才,怎麽能想到這樣做魚呢?”
“不漏是不漏,但嘴巴那裏怎麽辦?怎麽堵住?”
很快,李逸就用實際操作解答了觀衆的疑惑。
他将灌了八分滿的黃魚拿回了案闆旁,挖起了案闆上剁好的蝦肉泥,就抹在了黃魚腔口的位置,将黃魚的腹部堵了起來。
跟着,他就架起了油鍋,往鍋中挖了幾勺雪白的豬油。
魚自身的油脂含量是不夠的,除了魚腩、魚頭等脂肪含量較高的部位,其他部位的肉質都比較瘦,所以要配葷油才夠香。
等到鍋中的豬油全部融化後,李逸就關小了火。
随後,他就回到了案台旁。
看了眼鏡頭,李逸笑道:“如果你們想在家自己試着做這道菜,我接下來怎麽做,你們要注意看了。”
說着,他就示意攝影師靠近,拍攝着盤中的黃魚。
“接下來咱們要用油炸的方式給黃魚定型。”
李逸解釋:“這一步最好不要用漏勺來盛着黃魚直接炸,因爲魚皮受熱後會粘在漏勺上,如果不注意,會很容易弄破魚皮,影響美觀。
灌湯黃魚講究的就是完整性,如果不完整了,這道菜的品相就大打折扣了,也就算失敗了。
所以在炸的時候,咱們最好是用手拿着,用三四成熱的油慢慢炸,讓它定型。”
聽到他的話,直播間裏滿是“驚恐”的表情包。
“啊?用手抓着炸?”
“逸哥你太看得起我們了,這種菜我們也就看個熱鬧。”
“我看出來了,他是真想教我們啊!”
“用手拿着炸?不怕崩到手嗎?”
“虧賊!”
“我隻是想吃魚,不想吃炸坤爪。”
看着直播間觀衆說笑的彈幕,李逸被逗樂了,笑了笑才解釋:“不想被油崩,魚身上就要盡量别殘留水分,所以在下鍋前,可以先用廚房紙把魚身上的水分盡量擦幹一些。”
說完,他就拿過了廚房紙,把魚拎了出來,放在廚房紙上,仔細擦了兩遍,确保沒有明顯的水迹,才放進了一個幹淨的盤子裏。
跟着,他從一旁拿了個小碗過來,往碗中打入了一顆雞蛋,隻取了蛋清,随後又往裏加了20克生粉,調了一小碗蛋白糊。
“爲了幫魚更快速的定型,我們可以往魚身上抹一些蛋白糊。”
李逸抓起了調好的蛋白糊,就淋在了魚身上,随後一邊在魚身上塗抹,一邊往封口處抹着:“在蝦泥封口的位置也可以抹一點,蛋白和澱粉遇熱後會快速糊化,可以幫它快速定型,也可以封住縫隙,避免漏湯。”
将蛋白糊抹均勻後,李逸就來到了油鍋旁,用掌心感受了下油溫。
“注意,炸這條魚的時候,油溫一定要控制在三四成,也就是150℃左右,不要太高,不然魚皮一炸就破皮了。”
李逸提醒着,随即就回到案台處,用左手食指勾着魚嘴,右手提着魚尾,拎起了黃魚,将黃魚放進了鍋中。
黃魚入鍋,鍋中油脂的反應并不劇烈,隻從黃魚腹部向上飄着些許細小的氣泡。
一旁的攝影師将鏡頭靠近,拍攝着鍋中的特寫。
隻見李逸勾着魚嘴的手指已經快要貼近油面了,看到這一幕,後方的趙炆卓和熊鑫鑫幾人都不由得皺眉吸了口涼氣。
他們雖然練武出身,多少都受過傷,但那都是被動受傷,很少有人主動找罪受。
就算是當龍虎武師,摔摔砸砸,也就是一兩秒的事。
但李逸不一樣,他這是把手伸進油鍋裏啊!
直播間裏,被這一幕驚到的觀衆也都齊刷刷的刷着“鐵手無情”。
這一場面,就連戴隴都看得微微皺眉。
雖然三四成的油溫的确不算太熱,但也已經超過開水的溫度了。
李逸爲了炸制的效果,讓黃魚浸得深了些,可以理解。
但他真就不怕燙嗎?
不過,戴隴很快就看出了端倪,李逸靠近油鍋的手并不是一動不動的,而是在不停的換着手指。
這會改變接觸手指靠近油面的位置,不會長時間的受熱。
看到這一幕,戴隴才松了口氣。
原來是有技巧的,他差點以爲李逸真有一雙鐵手了。
炸了一分多鍾後,李逸将魚拎出油面,看了眼炸制的程度。
看到已經微微發黃的魚尾,他就将魚重新放回了油中,松開了右手。
魚尾落入鍋中,全部沒入了油中,浸炸了起來。
看向鏡頭,李逸提醒:“這一步是爲了讓魚身全身受熱,但注意,魚頭我們不要全部放進鍋裏,那樣吃勁兒的是封口的地方,很容易漏湯,所以魚頭要最後再炸。”
說着,他就不停換着手,等到魚身全部定型後,才松開了手,讓魚頭也沒入了油鍋裏,浸炸了起來。
半分鍾後,他拿過了漏勺,将全部炸定型的魚撈了出來,放在了盤子裏。
攝像師馬上湊到了近前,拍攝着特寫。
隻見盤中的黃魚在炸制過後,顔色愈發金黃了。
而且它表皮沒有絲毫的破損,被蝦泥封住的肚子更是嚴絲合縫,一滴湯汁也沒有漏出來。
4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