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嚴格來說,這個人數原本是應該可以繼續擴張的。不過李如月卻在和丈夫商量之後,确定了二十人這個限制。
《戴森球計劃》雖然是硬核科幻類型的遊戲,但本身實際上隻有一款獨立遊戲的體量。
這個體量,真的不大。
兩千萬的投資,已經足夠後期制作遊戲的資金了。
其實按照現在的遊戲進度來說,《戴森球計劃》甚至都不需要這二十人的員工。
哪怕隻有原本的五個人都足夠了。
區别隻是,多了這十五人,可以将原本外包的一些項目,全都由自家公司制作了。
不過林賓雖然并沒有對于柚子貓指手畫腳的,但也提出了一個十分合理的要求。
那就是優化。
在搞懂了這種類型的遊戲的具體玩法之後,林賓就明白了,這種遊戲,其實說白了就是個人電腦配置檢測器。
它一開始,可能隻有幾個G,配置也不算特别高。
但遊玩到了後期,伴随着模塊化、自動化的到來,這遊戲對于電腦的負擔就會逐漸增大。
這個時候,哪怕是目前市面上最頂級的電腦配置,甚至是超算級别的電腦,都無法扛得住無限制的爆産能。
簡單來說,這是一款下限很低,但上限又十分高的遊戲類型。
這種遊戲類型,就注定了遊戲優化對于整個遊戲的重要性。
所以林賓提出的這個要求不但不違和,反而很關鍵。
其實以目前柚子貓展現出來的demo來看,這已經是一款可以開啓搶先體驗的遊戲了。
但是林賓卻還是要求柚子貓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優化。
當然,主要是因爲這遊戲目前可體驗的内容的确是有一點少。
雖然這本來就是一款并不需要多麽複雜的内容就可以遊玩的産品,不過在林賓的要求下,柚子貓自然也不會拒絕繼續優化産品的體驗。
如今騰飛手裏的資金零零總總算下來,還剩下1.2億。
這筆錢原本林賓是打算拍幾部網大的。
不過正好柚子貓帶給了他一個靈感。
《戴森球計劃》是不是好遊戲?
反正林賓玩起來很開心。
那它就是一款好遊戲。
既然是好遊戲,那投資它就不會虧。
但問題是,好遊戲和賺錢這是兩回事。
以目前國内國單遊戲的市場來看,這個市場顯然是不足以支持一款成本千萬的遊戲盈利的。
就連登陸了STM的《血嫁衣》,也隻是有口皆碑,距離回本還遙遙無期。
所以将原本預算隻有五百萬的《戴森球計劃》的成本提高到兩千五百萬,按照初步定價70元來計算,這款遊戲最少要賣出35萬套才能盈利。
之所以定價要比《血嫁衣》要貴,是因爲《血嫁衣》雖然成本高,可因爲主演好歹都是三線藝人。
所以他們都屬于自帶粉絲的那種。
雖然三線藝人的粉絲大多數隻有幾十萬,但這其中哪怕隻有百分之一去進行消費,也是妥妥的上千份。
所以定價低一些,也是好讓遊戲回本遙遙無期。
而《戴森球計劃》就是純粹的獨立遊戲了。
而且這個遊戲的主角是一台名爲伊卡洛斯的機器人。
所以自然不可能有什麽粉絲基礎。
定價70元對于獨立遊戲來說,已經是非常高的價值了。
橫向對比同樣被譽爲經典的《缺氧》,也是差不多的檔位。
這個價格已經是很高了。
其實别看現在《血嫁衣》的銷量已經提升到了65萬套,但對比《血嫁衣》算上後續宣傳的一共八千萬的總成本來說,連一半都沒達到。
而且國單這東西基本上是沒有什麽市場的,在沒有粉絲加持的基礎下,想要達到三十五萬套的銷量,基本上要等到第二年才能有可能。
如果不被市場認可,恐怕弄不好兩、三年之内都無法回本。
否則柚子貓爲什麽選擇放棄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作品?
雖然是爲了夢想,但說到底,不還是爲了賺錢從而更好的完成夢想麽?
不能盈利的夢想,隻是鹹魚無助的呐喊而已。
就比如林賓不也是爲了虧錢而奮鬥麽?
雖然接連背刺,但他也是不忘初心的仍舊在努力虧錢。
這才是柚子貓選擇出售自己的原因。
當然,這對于林賓來說,自然是好事。
隻要短時間之内不能盈利,那等到結算的時候就可以做到虧損。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接下來的林賓就在考慮,是直接拍攝網大将公司資金消耗一空好呢?
還是前去收購那些獨立遊戲公司好。
不過轉念一想,看似是選擇,實際上卻早就已經有了答案。
原因其實并不複雜。
隻是因爲騰飛沒有多餘的工作人員。
伴随着《天明》的拍攝,基本上已經将騰飛的三個拍攝組人員全都消耗一空了。
雖然前陣子的确是招了一部分人。
但這些隻是文員,而不是專業的幕後人員。
所以騰飛目前已經找不到多餘的人了。
而且随着項目逐漸變得越發龐大,對于人員的需求也就越發嚴重。
雖然可以直接如同其他娛樂公司一樣,向外組局進行拍攝,但是一來這樣會導緻管理混亂,二來也是因爲這幾年伴随着騰飛的發展,着實招惹了一番那些業内頂級的大導演們。
雖然林賓的本意隻是想着讓自家電影虧損,但是奈何那些大導演們就仿佛紙糊的一般脆弱。
凡是遇到的大導演,碰到騰飛的作品,全都撲街了。
又或者直接被碾壓了。
這就導緻,莫名其妙的,騰飛就有了一個“大導演殺手”的诨号。
這個名字聽上去有意思。
但實際情況卻是,騰飛找不到業内的閑散人員了。
換句話說,騰飛遭到了那些大導演們幕後的抵制。
雖然他們并沒有直接說封殺騰飛,但是騰飛卻也的确找不到多餘的幕後人員。
就算有一些新人不怕這個,但藝人卻不同。
藝人很少隻出演一家的作品。
而如果一名藝人隻出演一家公司的作品,要麽雙方有着更深的利益捆綁關系,要麽是親人,要麽這本來就是他自己的公司。
換句話說,在整個娛樂圈裏,藝人非以上情況下,隻出演一家公司的産品,他是走不長遠的。
說人話就是,一家公司說一個藝人的演技好,大家隻是聽着樂子。
但是如果多家公司的作品,多位導演都對其交口稱贊,那他的演技就算再差,也是有點東西的。
更何況,雖然普通觀衆并沒有什麽演技,但誰演得好,誰演得不好也是心裏有數的。
而單一公司的風格相對固定,所以時間長了,别說業内,就連觀衆也認爲他沒什麽演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