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刺史叫做崔暢,是前京兆尹崔光遠的族弟,天寶七年進士出身,在梁州已經出任刺史三年,剛剛送走了前來梁州避難的天子和百官,沒想到又迎來了岐王李邺和他的軍隊。
崔暢已經得到朝廷的通知,岐王軍隊将借梁州、鳳州和興州三年,作爲攻打隴右的後勤重地。
雖然條約中不涉及官員任免權和賦稅,隻有駐兵權,但崔暢卻心知肚明,事情哪有那麽簡單,若惹惱了岐王,一個軍紀問題就會讓他苦不堪言。
崔暢之前已經和劉晏詳細談過,劉晏明着告訴他,節度使府雖然設在秦州,但節度府所有的文官都會暫時留在梁州,崔暢立刻明白了劉晏的意思,節度府實際上就設在梁州。
而且在梁州的官員、家眷和軍隊加起來至少有七八萬人之多,這讓崔暢的壓力很大。
岐王到來,崔暢親自率領州縣官員前往碼頭迎接,劉晏笑着給李邺介紹崔暢,“殿下,這位就是梁州刺史崔使君,是崔光遠的族弟!”
崔暢連忙躬身行禮,“下官崔暢參見岐王殿下!”
李邺微微笑道:“以後就要麻煩崔使君了,有什麽難處盡管告訴我,我們一起解決!”
“多謝殿下!”
李邺沒有太多的寒暄,作爲岐王,他需要保持一種高姿态,此時他的家人們上了馬車,李邺随即也登上馬車,在數百親兵的護衛下向城内駛去,把和崔暢等地方官員打交道的事情交給李泌等人。
南鄭縣位于漢水北岸、褒水東岸,正好是兩條河彙合處,有人口十餘萬,之前曾擁擠到三十餘萬,都是關中和長安逃難來的百姓,現在難民基本上都回去了,南鄭縣又恢複原來的人口。
南鄭縣是一座大縣,城牆周長四十裏,城外都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城西的麥田幾乎都是軍田,城東的麥田都是民田,漢水兩岸,矗立着巨大的灌溉風車,取水入田。
另外在縣城東南方向十五裏外,還有一座風景秀麗的莊園,那是李林甫的莊園,現在歸東府家族所有,也就是李岱這邊的家族,有個管事負責經營莊園。
南鄭縣的氣候溫暖濕潤,山水極有靈性,滋養着漢水兩岸的百姓,天子的臨時行宮叫做南鄭宮,是一座占地三十畝的官宅,目前已經挂牌爲岐王府。
南鄭宮看起來和普通官宅沒有區别,分爲三進,然後還有幕僚院和親兵院,前院是功能房和下人居住的地方,中庭大堂、會客堂、餐堂、起居房等等。
“邺兒!”
裴三娘在東院喊他了,李邺對獨孤新月和楊玉環笑道:“你們先去後宅看看,我馬上就來!”
十幾名侍女、乳娘和木大娘跟着兩位夫人去了後院,李邺走了過去,正好遇到欣喜萬分的裴三娘。
“娘,你怎麽這樣高興?莫非撿到寶了?”李邺開玩笑道。
“是撿到寶了,你過快來看看。”
裴三娘最關心的是給李騰空她們找住處,她當然是關心清羽,這可是她看中的兒媳,相處一段時間,發現她非常善良孝順,簡直就是上天安排給她的兒媳婦。
李邺來到東院,也吓了一跳,東院居然是一座道觀,應該是新建的道觀,占地約四到五畝。
“好像有牌子!”
李邺走到正面看一座主堂的上方,确實挂了一塊大牌子,是天子李亨手書的‘三清殿’。
“大唐所有皇宮都有道觀!”
獨孤新月走過來笑道:“路上我就在想,南鄭宮應該也有一座道觀,這其實是皇宮内供奉李氏先祖牌位的地方,但又覺得可能比較倉促,來不及修建,沒想到真有道觀。”
說到供奉先祖牌位,李邺這才理解爲什麽會有道觀,李氏皇族可是把老子李耳奉爲祖先。
李邺又看了看前面的香灰銅鼎,裏面很幹淨,笑道:“修好後還沒有使用呢!”
裴三娘連忙道:“阿邺,西院給女護衛居住吧!”
李邺點點頭,“可以,公孫大娘和她的徒弟們也可以住在西院。”
“那我去把伱大姑找來。”
“娘知道她們在哪裏嗎?”
裴三娘點點頭,“我知道,她們去了六安觀,南鄭縣我很熟,六安觀太小了,她們根本住不下。”
裴三娘坐上馬車匆匆去了。
李邺這才跟随妻子來到後宅,頓時把李邺吓了一跳,後宅是以一座五畝大的湖爲中心,環湖修建了十二座小院,每座小院占地約一畝,中間是主院,占地三畝,由一座兩層樓和一座閣樓組成。
每座小院都修建得很精美,各具風格,所有的小院都用一條帶屋檐的長廊連接起來。
這完全就是量體裁衣,爲天子李亨和他的嫔妃們打造的,每個嫔妃住一座小院,李亨住在主院,但這麽多院子對李邺有點太多餘了。
獨孤新月笑道,“咱們東西很多,住不了人就放東西吧!其實女護衛們也可以住進來。”
李邺府上有十二名女護衛,分三班晝夜保護李邺的家人,原本讓她們住西院,但住在内宅也可以。
李邺點點頭,“先暫時住一住吧!等我拿下張掖,咱們就搬到張掖去,在那邊造一座真正的王府。”
内宅的事情自然有獨孤新月安排,李邺又去了後軍元帥府,這裏便是原來的臨時朝廷,數百名官員擠在一座占地二十畝的官衙内辦公,現在改爲後軍元帥府,主管後勤。
說是後勤的官衙,實際上就是河西隴右節度府,隻不過還得在秦州再設一座節度府,朝廷方面也能交代。
前期過來的劉晏已經将官衙都安排妥當,李邺的官房也有了,在官衙最裏面,是一座占地一畝的小院,有個小院子,左右參軍房,正官房、參謀室等等。
李邺有兩名記室參軍,一個是季廣琛的長子季壽春,另一個是堂兄李洵推薦給他的,南鄭縣主簿溫景年,唐朝名臣溫大雅的玄孫,和李洵明經同科,和李洵關系極好。
兩名記室參軍,季壽春負責軍,溫景年負責政,他們的職責是整理文書,甄别輕重緩急,把最重要、最急切的及時呈交給李邺。
另外還要負責替李邺草拟各種文書。
兩名記室參軍都是二十餘歲,季壽春今年二十五歲,溫景年二十七歲,兩人都精明能幹,文采出衆,人品也很好。
官房内,李邺接見了第一個手下,那就是李白,李白是跟随張平回到襄陽,正好遇到了大遷徙,李白當然才華橫溢,隻是因爲他性格驕傲,所以屢屢得罪人,二十幾年來混得很不如意,現在已經五十歲了,依舊一事無成。
“卑職參見殿下!”
李邺笑眯眯請李白坐下,對他道:“本來我是想請先生辦報,但現在條件還不具備,不如先生先替我辦學吧!”
“殿下是讓我當教授嗎?”
“不!不!是出任學官,在梁州創建一所學府,讓散居各地的河西隴右的士子們有一個安心讀書的地方,再從中替我選拔人才。”
李白沉吟一下問道:“請恕卑職冒昧,卑職這個學官類似于太學學正嗎?”
太學學正隻是八品小官,如果岐王最後給自己隻有八品官,那李白真的就無法接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