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北京又是一片冰封世界,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穿越長城而來。冷風刮在臉上令人生疼,令走在火街小巷中的男女都把脖子往下縮了又縮。
唯一熱火朝天的是袁世凱的稱帝大業。
袁世凱要當皇帝了,雖然還沒有登極宣告天下,内外一應事宜,卻都要照着皇帝"章程"去辦理,他自己先在第二個申令上就把"本大總統"的習慣稱謂改爲"予"了。他的坐椅上便加了黃緞子墊披,在懷仁堂接受以内史阮忠樞率領的簡任級以上文武官員的朝賀;緊接着,奉天将軍段芝貴首先稱起臣來,原總統府的日本顧問有賀長雄也以"外臣"呈折;
随後,袁世凱便發了一串串"政事堂奉策令":
不許"好亂之徒"對改變國體造謠煽惑、勾結爲奸,否則,當執法以繩,不少寬貸;
封黎元洪爲武義親王;
清室優待條件永不變更:
特命清宗室溥倫爲參政院院長;
修正政事堂組織令;
特命馮國璋爲參謀總長;
舊侶及耆碩數人,均勿稱臣;
著政事堂饬法制局将民國以來法令分别存留廢止;
封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爲"嵩山四友",頒給嵩山照影各一幀;
特封龍濟光、張勳等6人爲一等公,湯芗銘等9人爲一等侯,張錫銮等12人爲一等伯,朱慶瀾等4人爲一等子,許世英等6人爲一等男,李兆珍等2人爲二等男;特任陸征祥爲國務卿,仍兼外交總長。
大肆封爵,公侯伯子男都成群的封,唯獨王,卻隻封黎元洪,并且還專發了冊封令。就那份"武義親王"的冊封令,袁世凱就絞盡了腦汁。
袁世凱最怕人罵他是從大清皇帝手中奪權,他雖然背叛了辛亥革命,表面他還要表揚辛亥革命的功臣。這樣,便造成了一種形勢:袁氏的中華帝國不是從愛新覺羅氏的大清帝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是從中華民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黎元洪算是辛亥革命的代表人物,拉住黎元洪,黎既是民國元勳又是帝國親王,他袁世凱就不能算是背叛民國。再就是,拉住黎便可以穩定一切參加辛亥革命的人們。
但是,黎元洪還算頭腦清醒,他拒絕了袁世凱的封爵。這讓袁世凱很是不悅。對于黎元洪封乇不成,朝中又不能沒有王,袁世凱便想冊封那個倒台的小皇帝溥儀爲懿德親王,并且表明"清室優待條件永不變更"。
大約是有了"永不變更"優待條件,舊清廷到是樂意爲袁"效勞",清室内務府重又拾起招牌,參政院一個咨文,由溥倫跪到袁世凱面前念了一通。開首說的什麽?袁世凱沒聽明白,末尾一段他聽清楚了,是說"現由全國國民代表決定君主立憲國體,并推戴今大總統爲中華帝國大皇帝,爲除舊更新之計,作長治久安之謀,凡我皇室,極表贊成"等語。袁世凱見清室如此奉承,十分高興,當即下令任命溥倫爲參政院院長,以代黎元洪,"并賞食親王全俸,以示優異。"
封王的事情剛剛告一段落,洋人又站了出來,表示反對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想不通:“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當自己的皇帝,管你外國人屁事?”
外國人對中國國體變更,許多日子以來便說三道四,後來竟發展到日、英、美、俄、意等5個國家的公使出來幹涉。袁世凱厭煩了,他想投靠外國人,現在外國人幹涉他了。袁世凱是一代枭雄,但是也僅僅是就中國而言,他和這個時代許多中國政治家一樣,缺少世界性的眼光。
實際上中國的政局是受世界政局影響的。早在辛亥革命時,在中國起着舉足輕重作用的英國人,就是牽着袁世凱往前走的,朱爾典導演了一出"南北議和"的戲,袁世凱當上了大總統。
而今天的英國,卻不是當年了,歐洲戰争激烈,英國精疲力竭,盡管他們還想支持袁世凱,但已無力兼顧,他們隻好把東方勢力讓給日本。日本也非當年的日本,他們遠離歐洲戰場,正可以在中國趁火打劫。雖然統一強大的中國并不符合日本的利益,但是同時他們怕中國太過動亂以至于影響他們在中國的經濟利益。
在中國大部分省奉命投票贊成帝制時,日本代理駐華公使小幡便夥同英、俄兩國公使到中國外交部,提出緩辦帝制的三國聯合勸告,理由是:中國改行帝制,難保國内不引起騷動。因此,三國政府希望中國政府暫緩實行。
袁世凱的皇帝夢做的興緻正高,怎麽會答應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緩辦呢?于是他便指使陸征祥據理說明不能緩辦原由。
陸征祥照辦了,外交部把日、英、法、俄四國公使請來,陸征祥信誓旦旦地向他們保證,說:“現在全國已有20個省區投票贊成君。立憲,如有少數暴徒反對,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有足夠的力量消滅他們。至說實現帝制的時間,我可以向諸位保證,本國政府決定在年内不變更國體。請各友邦放心。”
此時此刻,袁世凱直接控制的軍隊已由原來的七個師兩個混成旅,猛增至十二個師三十二個混成旅、團,若加上姜桂題的毅軍、倪嗣沖的安武軍和龍濟光的振武軍,總兵力達三十八萬餘人,袁還擁有三十九艘艦隻的海軍和八個較大的兵工廠。正是有了這些家底,袁世凱才有信心能掃平任何反對他稱帝的人。
但是洋人們依舊不相信,次日,意大利又加入了勸告行列。外國人幹涉越來越烈,陸征祥作爲外交總長,也越來越覺得壓力大。
遠在在徐州的李默涵也收到袁世凱冊封爲奮勇将軍,三等爵的“诏書”。李默涵特地找來一衆手下,引接袁世凱派來的使者。
來“傳旨”的是華安喜,“奮勇将軍,跪接聖旨吧。”華安喜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
“跪接?聖旨?”李默涵冷笑道:“無功不受祿,我沒有爲袁大總統立下尺寸之功,實在愧不敢當。”
華安喜糾正道:“奮勇将軍,你口誤了。應該是洪憲皇帝陛下,不是袁大總統啦。再說,當初擁護皇帝陛下稱帝,你也是簽了文書表示贊同的呀。這就是擁護之功,你當之無愧嘛。”
“我還是那句話,無功不受祿,特使遠道而來,鞍馬勞頓,還請先去休息。”李默涵一擺手,“劉師爺,你要好好招待華大人。”
華安喜臉色一沉,“李巡閱,你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啊,辜負了皇帝陛下的恩典。”
李默涵也沉下臉,說道:“受之有愧,隻能不受。送客。”
見李默涵态度強硬,華安喜也無可奈何。
送走了華安喜,李默涵回到内室,隻見梁啓超已經等在裏面了。“怎麽樣,袁世凱的來人說什麽了?”梁啓超忙問
“不外乎封官許爵。”李默涵笑答:“看來袁世凱是鐵了心要當皇帝了。”
梁啓超說道:“我本來希望袁世凱能挑起振興華夏這副擔子,看來他還是被權勢迷了雙眼。”
“不擔心。袁世凱做不來的事情,隻有你我來做。”李默涵問道:“你派去的人可靠嗎?那可是一筆巨款啊。”
梁啓超說道:“放心,這人決定可靠。有了這筆錢,松坡就可以安心起義讨袁了。”
李默涵說道:“隻要松坡兄在雲南起義,袁世凱勢必調集大批北洋軍南下讨伐。屆時,我們再在山東發難,沿着津浦鐵路北上,直搗黃龍,殺進北京城,活捉袁世凱。你我和松坡便是二造共和的英雄。以先生你的威望,加上我和松坡兄的實力,還怕不能号令天下,爲國家謀福祉嗎?”
梁啓超激動又興奮地握住了李默涵的雙手,“說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