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在中國曆史上一直地位特殊,有它獨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同時又是政教合一的民族。英國人一直視西藏爲禁脔。清帝遜位後,西藏也鬧起過一次獨立,後由陸軍統領鍾穎率軍由西康開入撫平。後英駐華公使朱爾典突提抗議,要求中國不得幹涉西藏内政,不得派兵入藏,如中國不接受,英國便不承認民國政府。袁迫于形勢,乃改剿爲撫,恢複達老賴十三封号,撤消征藏軍,同意與英國在印藏邊境的大吉嶺開“西藏會議”。此次藏人又受英人挑唆,複又有獨立之苗頭,是可忍孰不可忍。
張漢卿通電表示拒絕,以西藏爲中國固有之領土,任何人都無權繞開中央政府遂行談判之事。并要求外交部通知英國駐華公使:“戰端一起,則西藏無複故往之地位、達老賴無複尊貴之稱号、中央當設省管理”。一面電令西北人民軍總司令韓麟春派一部從青海西進西藏,在唐古拉山口一帶集結,準備以武力壓制争端。
達老賴十三世自知不敵,不敢言戰,複派人求和。英國駐華公使爲西藏問題向中國外交部提出照會,内容爲:
(一)中國不得幹涉西藏之行政,并不得于西蒙改設行省。
(二)中國政府不得派無限制之軍隊,駐紮西藏各處。
(三)英國現已認定中國對于西藏有宗主權,應要求中國改訂新約。
(四)需保留英政府前之特設通信機關,以杜絕印藏之交通。
(五)如中國政府不承認以上各條件,英國政府亦絕不承認中華民國之新共和政府。
除此之外,且暗示北京政府,若不同意上述條款,英政府可能以廣州軍政府爲談判對象。張漢卿暗自冷笑:“不知廣州軍政府有沒有這個膽量接下這張牌?”反正長江沿岸爲直系地盤、華南被廣州軍政府一系控制,而由于有日本在,英國對北方無法有較大的影響。奉軍本以陸軍見長,倒不懼英國船堅炮利。中國政府根據張漢卿之要求答複英國照會,十分強硬:
(一)中國按照1906年之《中英西藏條約》,除中國外,其它國皆無幹涉西藏内政之權,今謂中國無幹涉西藏内政之權,可謂無稽之談。
(二) 至于改設行省一事,爲民國必要之政務,各國既承認中華民國即不能不承認中國改西藏爲行省。故中國對于西藏,何時改設行省,此爲中國内政,英人不可幹涉。
(三)按照1908年之通商條約,英國以市場之警察權及保護印藏交通,委任于中國,故中國于西藏緊要各處,當然派遣軍隊,此爲國家主權象征,不容讨論。
(四)中英關于西藏之交涉,已經兩次訂立條約,一切皆已規定明确,今日并無改訂新約之必要。
(五)中國政府從前并無有意斷阻英藏交通之事,以後更當加意保護,斷不阻礙英藏正常交通。但是英人須自律,以行爲不違反中國法律法令爲準則。
(六)承認中華民國是另一問題,不能與西藏問題并爲一談,英國不要出爾反爾,贻笑于國際社會。
中國政府複書發出,英政府一時未有複文。張漢卿雖然表面強硬,内心也不願在此時與列強有真的動作----日本這心腹大患一日不除,根本不敢在其它方面作任何過激作法。在8月25日西藏達老賴派人求和之際,以“達老賴迷途知返,中央爲國家和平發展、藏地人民不起兵禍,明令暫緩進兵,恢複之前狀态”爲由,将西藏問題總算拖了下去。
眼見得奉系已經取得在北京的控制權,爲緩和時局,8月14日,美國議員團與前駐華公使芮恩施抵達北京,會晤張漢卿,以期繼續穩定美國在華的利益。張漢卿亦投桃報李,對美國議員團來訪表示歡迎,積極釋放善意,并期待着美國能在經濟、工業發展方面給予中國大力支持。
與英國有“英日同盟”的日本在英國于西南挑起事端時不甘示弱,也打起了自己的主意。本來舊的國際關系,無論英日、俄日、法日、美日的條約協商,都以維持中國現狀,保全殘餘中國領土,以及列強對中國機會均等爲政策。可是自張漢卿東北自治以來,奉系實力大增,已嚴重阻礙了日本在東北的擴張。本來南滿以及内蒙東部(興安河境)此時在正史上均爲日本利益,目前除南滿鐵路、關東州以及在哈爾濱的少量駐軍,日本的勢力已大爲壓縮。英國見獨力難支,便有聯合日本壓制中國的打算,即以支持日本在蒙古的行動爲條件,以交換日本支持英國在西藏的活動。
在日本駐遠東部隊故意驅逐下,8月23日,俄舊黨白俄恩琴率衆三千餘人西侵外蒙古車臣汗。早已嚴陣以待的“安蒙軍”戢翼翹部從庫倫出兵應戰。28日,日本政府密令哈爾濱日軍司令鼓動外蒙古王公獨立。以内、外夾攻之勢,意圖擾亂蒙古局勢,從中得利。戢翼翹持續以重兵陳列于邊境,恩琴不敢交鋒,待在俄境,意圖伺機而動。
按照張作霖與蘇俄特使的協約,中華民國政府停止對俄國部分的庚子賠款。因美國早已放棄庚款改爲赴美留學及建造清華大學之費用,英法日各國覺得面目無光。8月25日,英法日公使抗議停付俄庚子賠款。
然而民國政府停付庚約,對曆經割地賠款的中國人來講,大長了一口氣。張漢卿連續逐英驅俄,在國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信。在人民黨的發動下,北京、天津及奉天各地都連續爆發了聲援張漢卿的群衆遊行。
張漢卿也說服張作霖,順應民意,改組擴大的東北聯省自治政府爲“國家統一委員會”。在奉系轄下各省的呼應下,張作霖就任主席,另有若幹個副主席虛位以待。“國家統一委員會”下設行政委員會,由王永江任主席;設财經委員會,由劉尚清任主席;設農工委員會,由莫德惠任主席;設交通委員會,由常蔭槐任主席;設計劃委員會,以張漢卿、蔣柏裏爲正副主席;設軍事委員會,由張作霖兼任主席,孫烈臣爲副主席,吳俊升、張作相、張漢卿、韓麟春等爲委員。
國家統一委員會的成立,使奉系明确了責任和發展的方向,也使一大批不滿軍閥混戰、外敵侵入的愛國志士找到了救國的方向。一時“國統會”網羅了大批人才,人民黨也空前壯大,在民衆中的影響越來越有旗幟的作用。由于這些口号的提出,使各愛國人士看到中國統一的曙光,并不約而同地将人民黨的目标視爲畢生的奮鬥目标。正史上同期即将成立的**黨在此時再也沒有人民黨更鮮明的目标,因此也沒能夠有足夠成長的土壤和力量獲得支持,竟不經意間湮滅在萌芽狀态。
張漢卿深知輿論的重要性,奉軍進京不久,他親在秦皇島創辦第一份黨派專屬的報刊《人民日報》,作爲人民黨的喉舌,在東北聯省自治政府轄下的各省建有分社,全面介紹人民黨的思想與治國理念。
在張作相東北邊防軍壓力下,8月31日,哈爾濱以西日軍撤退。
然而日本不甘失敗,蒙古内部也暗潮湧動。9月2日,外蒙古王公派代表至哈爾濱,向日人借款購械,謀起事,密以蒙古林、礦做抵押。“奉情局”對日蒙勾結已充分作了情報準備,張漢卿指示不動聲色,靜觀其變。
9月5日,吉林保安司令部一部擊斃俄舊黨高梅闊夫于吉林省境,此舉不但驅除了白俄在東北的勢力,也從此斷絕了日人與白俄内外勾結圖謀在奉軍腹部四面開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