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锟、張作霖到京後,于1920年8月11日組成靳雲鵬内閣。組成如下:外交總長顔惠慶,内務總長張志潭,财務總長周自齊,海軍總長薩鎮冰,司法總長董康,教育總長範源濂,農商總長王乃斌,交通總長葉恭綽,陸軍總長靳自兼。這個内閣名單是直奉兩系相互妥協的産物。9人中,張爲直系,王屬奉系,靳、周、葉均接近奉系。大體上看來靳内閣逐漸倒向張作霖一邊,這使曹锟、吳佩孚十分不滿。
直系在馮國璋時期,在地方上擁有強大的力量,主要由直系的旁系----“長江三督”(即是江蘇督軍李純、江西督軍陳光遠與湖北督軍王占元)加上直隸督軍曹锟構成。在馮國璋死後,直系一如過去的小站系(袁世凱力量,分爲直、皖二系,和有重要關系的奉系)産生了分裂,長江系的李純一度想與保定派的曹锟角逐直系的領導人,卻英年早逝,在戰勝皖系的第3個月在江蘇任上離奇自殺,并将督軍之位傳于齊燮元。王占元任督軍,他是馮國璋舊直系人馬,素與吳佩孚關系不好,正史上吳借川湘聯軍攻鄂的機會把王占元逼下台,算得上是“政見不和”的同道中人了。
直系的主力爲保定派的曹锟,曹锟的軍事力量主要建基在陸軍第三師上,而第三師師長便是吳佩孚。直系保定派的分裂自第一次直奉戰争之前,因爲和戰問題産生了分裂,一爲主戰的洛陽派,而洛陽派的領袖是開府洛陽的吳佩孚;另一爲主和的天津派,天津派的領袖是王承斌;最後一派則是以曹锟爲首領的保定派,保定派主要持着觀望的态度。
約定戰後劃歸直系勢力的安徽、浙江、山東三省因各種問題,并未如預想的那樣完全倒向直系:
安徽督軍倪嗣沖是段祺瑞的有力支持着,皖系失敗後,倪被解職赴天津意租界隐居作寓公去了。手下張文生、馬聯甲倒向直系,算得上是一點收獲。
山東一直是皖系地盤,督軍爲鄭士琦所得,他積極進行“保境安民”之策,努力在直、奉兩種勢力間保持均衡,實際上還傾向于已經下台的皖系。他的後任也是坐觀皖系失敗的“直皖系”山東督軍田中玉,并于戰後再兼省長之職。因爲鄭、田二人的謹慎,吳佩孚沒能在戰時戰後找到借口,對山東無法染指。
浙江是皖系的“鐵杆”地盤。然而督軍盧永祥的地方軍事力量實在雄厚,加之他轉變也快,在直皖之戰中并沒有多少小辮子可抓,且戰後民間主和之聲高漲,直系無力也不敢再輕啓戰端,以至于坐視浙江成爲皖系最後的一塊根據地。
反觀奉系,衆志誠城,齊心協心,得利得益。在這次驅段中,奉軍以極低的代價,得到天津(因奉軍關内人數衆多,直系兵馬在戰後複回防駐地,天津漸成奉系一軍獨大之勢)和直隸東部沿京奉線鐵路一帶的地盤,這地盤算起來是他在段祺瑞手中硬搶下來的,除此之外,依之前直、奉雙方所訂協議,直系讓出綏遠特别區。張景惠第16師未出一槍,即拿下富饒的前後河套。
綏遠在清朝時屬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因設有綏遠将軍駐守此地,故名綏遠。設歸綏道,屬山西省,1914年,袁世凱政府将之分出山西,建立綏遠特别區,面積近33萬平方公裏,地形以高原爲主體,可分三部分:北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主要是戈壁沙漠,富含礦藏,著名的礦都白雲鄂博即位于此。中部有黃河貫通而過,形成河套地區,分前套跟後套,是精華區,包頭、歸綏(即呼和浩特)等大城市多在此區。南部是鄂爾多斯高原爲主體,成吉思汗陵便在此區。
綏遠南接陝西、山西,西接甘肅(甯夏特别區),北即外蒙古,東臨察哈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綏遠的獲得,使西北與東北的奉軍不但填充了原先呈挑擔狀的不利地形,而且西北東北各大城市之間聯系距離大大縮短,以弧狀環繞北京,加固了奉系在北京的優勢。
汲金純第28師在占據薊縣----廊坊一線後,靳雲鵬政府依張作霖“請求”,劃唐山、秦皇島歸熱河,改熱河特别區爲熱河省,以湯玉麟爲保安司令部兼省主席。至此,張作霖已擁有10省區之地,且幾乎控制了北京政局。
直系落于下風,其幕後主子終于坐不住了。7月23日,直奉軍分别進入南苑北苑後,公使團照會外交部,決定在京奉路派外軍維持交通,并将天津總站改歸英國人管理。因爲天津在直皖戰後已處于奉軍勢力之下,英美國家故意以此擠壓奉系勢力。
1901年9 月簽訂的《辛醜條約》第七款規定,各占領國在北京建立使館區,使館區的居民有權在使館區“自行防守”。第九條給予占領國權力酌定數處,留兵把守,以保衛北京通到海邊的鐵路線。當是時,美國駐在北京公使館的衛隊有45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駐天津的爲陸軍第15步兵團的2個營946人,擁有6門三英寸大炮,指揮官爲劉易斯利特爾中校。在整個華北地區,法國駐兵最多,爲1560人。英國其次,爲1034人(其中在天津有224人)。
以這麽點兵力就想爲直軍撐腰?張漢卿嚴辭回絕,命令汲金純部占領天津各主要街道,并通電表明立場:直奉皖之戰爲中國人内戰,任何外國幹涉都視爲對奉軍赤|裸裸的威脅,英美駐華北軍隊不得移出租界半步。一切租界外的沖突事件,都應由當事國負全責。
英美不甘示弱,聯系日本意圖共同施壓。日本雖也不願看取奉系坐大,卻又樂于将奉系攬于懷中。因爲親日的皖系段祺瑞政府已倒台,日本迫切需要扶持新的代理人來繼續其在中國的利益,直系與英美利益相關很難插手,扶持奉系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于是日本選擇緘默。英國在北方勢力較弱,無力與奉軍争衡,無奈之下,便慫恿西藏du立,以此作爲對民國政府特别是奉系的制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