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爹本名叫周彥聰,很文藝的一個名字,生的兩個兒子哥哥叫周書源,30多歲,娶了媳婦馮氏,卻一直沒孩子;弟弟叫周書清,剛20歲,單身一個。劉芾把建煤礦的任務交給了哥哥,把開金礦的任務交給了弟弟,每人配上5個綠營兵打下手,剩下的人手自己想辦法。不過劉芾有個要求,就是開礦是危險工作,工資上不要克扣,夥食也得跟上,另外就是礦洞的安全,劉芾堅決要求用更粗更密的木方子加固礦洞,盡量不要出現活埋人的慘劇。
周家世代采礦爲生,當然懂得找個道理,不過懂歸懂,真正能做的并不多,因爲有個成本問題,不過劉芾說了,我不差錢,我隻管出銀子看效果,剩下的你們合計,缺多少直接找我要。
有了東家的表态,尤其是作爲台灣巡撫三公子的身份表态,周彥聰老爹感慨萬分,直說劉芾是菩薩心腸。有了好處就不能便宜别人,周老爹在征得劉芾同意的情況下,一邊在台灣當地招收礦工,一邊讓大兒子緊急啓程回河南,把那些當年跟着自己一起鑽煤洞的老夥計老哥們全家都給勸來。<節前,20多公裏的石闆路終于修完了,起點在後世的基隆港,終點是金瓜石金礦的山下,另外在中間分了一個叉路,通向八鬥子煤礦。
煤礦和金礦都已經建設的差不多了,已經小規模的開始試采了,根據周老爹的親自估算,如果人手充足,八鬥子煤礦每年能出好煤3萬噸,如果換上機器開采,至少要翻5翻;金瓜石的金礦年産1萬兩不成問題,銅礦由于是伴生礦,準确估算不容易,不過一年5萬噸是最少的。
劉芾聽過礦山的整體情況,馬上給歐洲的大衛發電報,把礦山的規模大概說了一下,讓他自行調整礦山設備的采買。沒幾天,大衛就發來了回電,表示訂單已下,初期的水泥和礦山設備已經有一部分運往台灣,估計2個月以後就到了。
台灣形式一片大好,劉芾心情也是比較舒暢,過節的時候,學校、礦山、被服廠統一放假,按人頭發放過節費,連碼頭給自己看船的綠營兵都人手一份,當然了,劉福、劉大貴、洋教師、周彥聰一家,都算專家級的,紅包明顯大很多。本來劉芾還想給幾位外國員工放個探親假,結果一想,來回得小半年,還是算了。<節中,府城東邊20公裏的海邊卻是一片人生鼎沸。朝廷批準了劉銘傳建鐵路的要求,不過資金基本沒咋到位,要自己想轍。劉銘傳還想啥轍啊,自己那個傻兒子身家無數,又是開學校,又是開礦山的,修個小鐵路肯定也不再話下。就這樣,修鐵路這個事情就落在劉芾的肩上了。劉芾一點都不嫌沉,其實他早就想修鐵路,可是沒有理由和老爹說,現在得來全不費工夫。至于老爹給不給資金,那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老爹給了一批工程技術人員,裏面還有不少留學歐美的人才,現在劉芾缺的不是錢,是人。
曆史上這條鐵路是從新竹—台北—基隆,全長99公裏,一共修了6年才完工,共花費了130萬兩。這些旅遊手冊上都講的很清楚了,不過劉芾給帶隊的英國工程師定了一個期限,3年必需完工,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每提前完工一個月,總工程師獎勵白銀5萬兩,其他技術人員人人有份。在白銀大炮下,不管是哪國人,一般都不會做太激烈的抵抗。這位英國工程師甚至連抵抗都沒抵抗,直接都答應,然後像哄鴨子一樣,哄着幾十位技術人員趕緊去幹活。
給老爹放下購買設備和招募人工的100萬兩銀子,劉芾就撒手不管了,這是國家建設項目,他想承包也承包不下來,具體事情有自己老爹去扯皮。
除了基隆鐵路開始建設以外,劉芾還從本地和大陸雇了幾百壯勞力,開始按着地圖平整後世的基隆港口附近的荒地,具體的港口位置還要等大衛找的專家來确定,不過大概位置地圖上都有,先平整着,反正煉鋼、造船、煉油、發電這些工廠都要用地的,浪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