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時候他不得不出來,雖然會有一定的風險,不過他首先找到的荀攸。賈诩明白,其實現在的他在曹軍之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信任,若是他站出來建議出兵河北,非但不會得到贊許,還極有可能遭到猜疑,可是荀攸不同,荀攸深的曹操信任。
荀攸哪裏會不知道賈诩的來意,苦笑道:“文和,吾早已勸說過滿寵,隻是滿寵并不聽勸阻,一意要等曹公的回音,這良機隻怕要錯失了。”
賈诩道:“謀事在人,若是等曹公回信,哪裏還等得及。我有一個辦法,或可一試。”
荀攸與賈诩并不相熟,事實上,賈诩在這許昌并沒有多少人緣,當年賈诩慫恿張繡偷襲曹操,曹操戰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将典韋戰死這件事雖然曹操口裏說并不計較,可是下頭這些文臣武将們心裏頭總是有個疙瘩解不開。
尤其是曹丕曾經說過,張繡殺了他的親兄,是不共戴天的仇敵。雖然曹丕沒有牽涉到賈诩,但是曹丕這句話,已經聲言要報複了,誰敢和這兩個人走近,因此,張繡、賈诩到了許昌,雖然享受着厚祿,卻沒有一個人敢和他們打交道。
張繡是惶惶不安,賈诩倒是顯得怡然自得,自己獨處,倒是并沒有表現出懼意。
荀攸不知道賈诩爲何找上自己,問道:“文和但說無妨。”
賈诩道:“蔣濟與滿寵交好,何不妨去尋華歆前去說服滿寵。”
荀攸一時醒悟,撫額道:“我差點忘了。”
華歆可不是尋常人,乃是此時著名的名士,這個時期。他的典故非常多。
之後,華歆成爲了高唐吏。盡管是首次爲官,但華歆在爲政期間,“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還是受到了衆人好評。不久,華歆的才華便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先是被舉爲孝廉,後又除郎中。一時間,華歆的前途一片光明。但就在這看似平坦的仕途生涯中,華歆卻由于自己的身體問題,隻好辭官退隐山林之中。
時間繼續前進,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無謀何進輔政。由于何進的征召,華歆不得已二次出山,并被任命爲尚書郎。但誰知數月之後,何進在與宦官鬥争中喪生。随後,西涼董卓又攬政權,并與當時的關東群雄對立,成爲了袁紹、曹操等人的衆矢之的。面對如此的亂世。華歆爲了避西京之難,請求出任下邽令,董卓應允。而舊病的複發使華歆隻能與鄭泰等六七人從小路步行出武關。
就在這次困難的旅途中,華歆卻展示除了才華外的另一閃光面。華歆在與鄭泰等人趕路的途中,遇到一老者獨行。于是老者便請求與衆人同行,而鄭泰等人又見其可憐,不忍棄之,卒與答應。可誰知,老者途中竟堕井,衆人便皆欲棄之而去。此時惟獨華歆站了出來,以“已與俱矣,棄之不義”爲由,說服了衆人,并将老者救出。華歆在危難之際,敢于挺身而出,救他人與水火之中,不得不令人佩服其品行之高尚。
初平元年,經曆了兩次磨難的華歆三次出山,被朝廷任命豫章太守。本以爲這回該相安無事的華歆,卻又一次受到了老天的“眷顧”。孫策的虎狼之師略地江東,華歆知策善用兵,隻得幅巾奉迎。随後,華歆于建安5年又被曹操假天子之命調回朝中爲官。由于華歆平日人緣極好,頗受衆人愛戴。故其部下和百姓在臨别前送了很多禮物,華歆當面照單全收,但卻注明送禮人姓名後加以保存。并在随後當地揮淚送别者過千人的感人場面中,将禮物全部拿出,又對送行的人說:“情意已經收下,十分感謝諸位。但禮物卻不得不請大家各自取回。”華歆的舉動,又一次的使衆人歎服。就這樣,華歆離開了江東,踏上爲曹魏效力的道路。…。
東漢末年的群雄并起,戰火不斷,使華歆的前半生并不是很得志。他在短短的十幾年裏,經曆了數次的磨難,數次的起起落落,道路可謂頗爲坎坷。但憑借着華歆自身品行、才華和努力,最終使自己的仕途生涯慢慢的步入了正軌。
華韻确實沒有愧對名士這兩個字,他見識過人,清正廉潔,早在高唐縣爲官時,官吏們都喜歡遊走于大街抛頭露臉。華歆當時在縣衙爲做吏,他每天都是洗完臉出門,公事一畢就回家,并緊閉大門。他議事論人平和客觀,從不曾诋毀傷害過他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當時的名士,自認爲比華歆更有真知灼見,當時王芬與豪傑商議欲廢除靈帝另立新君,王芬曾暗地同華歆、陶丘洪商議,陶丘洪想參與期間,華歆制止說:“廢立皇帝這樣的大事。就連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難。王芬性情粗疏沒有謀略,這事必定成功不了,不僅自己有殺身之禍,而且會禍及宗族。您不要參與!”陶丘洪聽從華歆的勸告退了出來。之後,王芬果然失敗了,從此陶丘洪才服氣了華歆的見識。
華歆曾被推薦爲孝廉,由朝遷授予郎中一職,但因病而辭職回家。漢靈帝死後,輔政大臣何進調河南鄭泰、穎川荀攸和華歆入京。華歆到洛陽後,被授以尚書郎之職。董卓将漢獻帝遷到長安時,華歆請求出任下圭令稱病不去。從藍田翻過秦嶺去了南陽。當時袁術在河南鄧縣,要留華歆幫他做事。華歆勸袁術發兵讨伐董卓,但袁術沒有采納,華歆決定抛棄袁術另走他鄉,恰好漢獻帝派太傅馬日撣安撫關東,馬日撣遂召華歆做部屬。到徐州時,皇帝下诏任華歆爲豫章太守。在太守任上,他爲政清靜不煩擾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擁戴,以至于揚州刺史劉繇死了,整個揚州民衆共推華歆爲刺史。華歆因爲沒有皇命,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适做法加以拒絕。但民衆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幾個月,最終還是被他婉言勸回。孫策占領江東後,華歆知道他善于用兵,于是整理衣冠歡迎其到來。孫策知道華歆有德有才且年長于自己,故此待以上賓之禮。
之後曹操在上書皇帝調華歆到許昌做官。江東方面不想讓華歆離開,華歆對人說:“您因爲能遵奉皇帝之命,這才能與曹公結下友誼,但這份友誼還不牢固。讓我去那邊爲您加深,豈不更好?今天您留我是養一個無用之物,這不是好辦法。”
當時的孫策聽了很高興,于是答應送他入京。聽說他度進京赴任,賓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餘人都趕來相送,并贈送了“數百金”的巨額錢物。華歆是來者不拒,暗中卻在贈金上作了标記。臨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擺出來,對送行者說道:“本來沒有拒絕諸位饋贈之心,所以收受的禮品很多。想着我這次是孤零零地單車遠行,本來是無罪之身,但懷藏壁玉就有被殺的理由,望賓朋好友爲我想一個萬全計策。”誰也沒有保證他帶着沉重的金銀珍寶上路,而十分安全的計策,衆人隻好收回原來的贈予,并佩服他高尚的道德。華歆到京師後,被封爲議郎,兼司空軍事,後升任尚書。又轉升侍中,再代荀彧爲尚書令相當于副丞相。曹操還曾奏清皇帝任命華歆爲軍師。
華歆曆來很清廉,祿米及皇帝賞賜都振濟了親戚熟人,家中沒有百斤,更沒有十鬥糧食的儲存。朝廷每每将罰沒爲奴的青年女子賞賜給大臣,隻有華歆不收留,而是将她們嫁人,許多人都稱贊他是國家難得的長者,其作爲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衆之心呀。今天大官們都有豐盛佳肴,隻有他是簡單的蔬菜佐飯,而很不計較。故此,曹操曾特别拿自己衣服賞賜華歆,并爲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
之後,華韻也用事實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品德,當時他與管甯反目,管甯故意羞辱他,使他遭受了很多人的非議,而後來,華韻卻推薦了管甯,讓管甯來做官。
管甯的遠祖是春秋時代的賢相管仲。他身高八尺,和諸葛亮一般高,也是長了一副好須眉,相貌不錯。管甯家裏很窮,而且他十六歲時就死了父親,親戚朋友可憐同情他,贈送了許多财物讓他葬父,可是管甯一文不取,隻憑借自己的真實财力安葬了父親。管甯好學,結交了幾個後來很著名的學友,一個叫華歆,一個叫邴原,三個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當時的人把他們比爲一條龍,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管甯是龍尾,他們最尊敬的大學者是當時著名的陳仲弓,陳仲弓的學識行爲成了他們的追求目标。但是,龍頭華歆和龍尾管甯之間,曾發生過一件著名的絕交事件,後人稱之爲“管甯割席”。當時,他們求學的時候,常常是一邊讀書,一邊勞動,正是所謂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書呆子。有一天,華歆管甯兩個,在園中鋤菜,說來也巧了,菜地裏頭竟有一塊前人埋藏的黃金,鋤着鋤着,黃金就被管甯的鋤頭翻騰出來了。
華歆管甯他們平時讀書養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貪念,見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動心,平時也以此相标榜。所以這時候,管甯見了黃金,就把它當做了磚石土塊對待,用鋤頭一撥就扔到一邊了。華歆在後邊鋤,過了一刻也見了,明知道這東西不該拿,但心裏頭不忍,還是拿起來看了看才扔掉。這件事說明,華歆的修爲和管甯比要差着一截。過了幾天,兩人正在屋裏讀書,外頭的街上有達官貴人經過,乘着華麗的車馬,敲鑼打鼓的,很熱鬧。管甯還是和沒聽見一樣,繼續認真讀他的書。華歆卻坐不住了,跑到門口觀看,對這達官的威儀豔羨不已。車馬過去之後,華歆回到屋裏,管甯卻拿了一把刀子,将兩人同坐的席子從中間割開,說:“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
因爲這件事,使得華韻遭受了世人的嘲笑,而所有人都稱贊管甯的高潔,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華韻的前半生很是坎坷。
漢末天下大亂之後,人的生命财産都不能保障,中原一帶就沒法再待下去了。管甯、邴原還有王烈幾個人相約,去比較安全的遼東去避難。當時遼東太守是公孫度,很有統治能力,而且遼東地理位置偏僻,戰亂沒有波及,是當時一個理想的避難地。管甯幾個人在中原的名氣很大,公孫度是知道的,所以對他們的到來非常歡迎,專門騰出驿館來請他們居住。
見了公孫度,管甯隻談了談經典學術,對當時的政治軍事局勢閉口不談。拜見過公孫度以後,管甯沒有再住驿館,而是找了一處荒山野谷,自己搭個簡易房子、挖個土窯居住。公孫度死後,他兒子公孫康掌了權,野心比他父親還要大,成天想着海外稱王的美事。他想給管甯封個官,讓管甯輔佐他,可是懾于管甯的賢名,硬是開不了口。
曹操做司空後,下令征辟管甯入朝,公孫康把诏命壓下不宣布,管甯當然也不會知道了。中原局勢穩定以後,許多流民都返鄉了。但管甯依然不動,安居遼東。可是,遼東的局勢也有了變化,公孫康死後,他弟弟公孫恭繼位,這個人身體有病,生性懦弱,沒有統治能力,而公孫康的私生兒子公孫淵偏偏是個雄才,不安于下位。管甯看到遼東快要亂了,這才帶着家屬乘船回中原。公孫康親自送他,贈送了許多禮物,管甯先收了,出發時,連同以前公孫度、公孫康的贈物,全部留下來,一芥不取,保持了清白本性。…。
船隊在海上航行時,曾經遇到風暴,大部分船都沉沒了,管甯坐的這隻船也很危險,但是管甯從容不迫,好像沒發生事情一樣。這時,奇迹發生了,夜幕中突然出現了一點亮光,給船隻指引方向,到達了一處荒島,這才轉危爲安。當時人們發現,島上沒有居民,也沒有點火的痕迹,這光是從哪裏來的呢?人們把它解釋爲奇迹,并說這是管甯的“積善之應”。
後來華韻推薦管甯爲官,便是不計前嫌,并且表示願意将自己的官位讓給管甯,說管甯是個大才。管甯也甯死不從。
華韻的名聲因而非常大,許多人都曾拜在他的門下,如滿寵,便是其中一個,滿寵十分佩服華韻的品德,逢人便說華韻如何如何,總以師禮待之。若是讓華韻去說動滿寵,這件事便好說了。
荀攸再不敢耽誤之間,立即去見華韻,華韻的宅邸與别人不同,隻有幾處廂房,隻有一對夫婦幫他處理家務,見荀攸來拜訪,連忙出來相迎,荀攸開門見山的道:“河北已亂,兩袁相争,正是曹公求取河北的大好時機,先生還能不動如山嗎?”。
華韻道:“曹公未回,該當如何?”
荀攸道:“可教滿寵出兵,隻不過滿寵此人過于謹慎,還需先生前去勸說。”
華韻沉吟不決,這件事确實是有風險的,誰都不知道曹公的心思,出兵河北自然沒有錯,可是擅自調兵,誰知道曹公會不會加罪,若是自己前去勸說,曹公治了滿寵的罪,這件事就不是他的願望了。
荀攸見華韻沉吟不決,于是道:“高謹已經北上出兵,若是再延誤時機,整個河北早晚落入高謹囊中,屆時天下十三州,高謹獨霸五州,如此聲勢,豈是先生願意看到的?到時候曹公必然悔之不及,先生若是能說動滿寵,隻要出兵,不管多少,必然能拖延高謹,待曹公大軍回轉,再與高謹、二袁争雄,先生,現在事情緊迫,再不容猶豫了。”
華韻亦是動容,心知這其中的幹系重大,曹操現在不過坐擁兩州,再加上襄樊,亦算是大諸侯,若是真令高謹奪了五州,再回過頭來與曹操征戰,事情就沒有這麽簡單了,面對這樣的強敵,誰也沒有戰勝的希望,于是道:“荀公可乘了車馬來嗎?請借車馬一用,我去滿寵處。”
荀攸苦笑,方知華韻連一輛車馬都沒有,于是道:“我随先生同去。”
二人一道去了滿寵府上,滿寵聽說華韻了,立即降階歡迎,衆人見禮之後各自落座,華韻開口道:“伯甯,你有大罪了,現在爲何還如此閑趣?”
滿寵大驚,道:“不知我有什麽罪過,請先生教我。”在華韻面前,滿寵表現的十分謹慎,側坐躬身。
華韻道:“河北亂象已出,高謹軍北上,是要輕取河北,一旦如此,曹公何以立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