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阖眼道:“叔至可敢一賭嗎?”。
陳到道:“賭什麽?”
陳群道:“若是我家主公不能擊敗劉使君,我願以人頭作保,放陳到回小沛。”
陳到眼眸一亮,亦道:“若是擊敗了吾家主公,我願降。”
陳群顯得很有信心:“何不擊掌爲誓?”
二人擊掌,陳群便去尋找高謹,将誓約俱言相告,高謹道:“這樣也好,我讓陳到親眼看到,泰山軍的鐵騎如何踏破沛國郡。”
遂将陳到重新收押,與陳群、張遼話别,這才帶一隊衛士出城去尋覓呂婉君去了。
……………………
許昌,一份急報傳至司空府裏,曹操接到急報,撫額歎道:“高謹還是回到下邳主掌了下邳軍政,吾失策矣。”
郭嘉、荀彧亦是苦笑,二人聯手主導了一個圈套,不成想設套未成,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原本若曹操不邀高謹到許昌,或許高謹尚沒有奪權的機會,因爲他們并不知道,呂布的繼承人已經選定了呂顧,若高謹還留在下邳,呂布要讓呂顧順利接替,必然會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消減高謹的軍權,而高謹去了許昌,這個做法就沒有了必要,使得憲兵營仍然成爲了高謹的力量。
到了呂布病入膏腴,再沒有餘力來制衡高謹時,呂顧縱然想削弱高謹,亦有心無力了,憑着他的聲望,代政便裁處高謹,對于禁等人下手,無疑隻會激起變亂,可以說,高謹能有今日,曹操亦有推波助瀾的責任,如今賠了一個女兒,又爲自己培養了一個對手,此時曹操的心情可想而知。
曹操道:“節兒現在甯死也不願改嫁,吾亦不能逼之太甚,本就心憂的很,今日再看到徐州來的急報,便覺得頭疼的厲害,奉孝… 你來說說看,現在該如何辦?”曹操撫額忍痛的将目光落向郭嘉。
郭嘉一時失算,此時亦覺得羞愧難當,難得表現出正經的模樣危襟正坐道:“高謹此人野心勃勃,奪得了軍權,必然有問鼎徐州之心,隻是不知他會先聯結劉備,亦或是讨伐沛國,此人行事無常,應當早做準備,曹公該遣一使者去劉備處修複關系,若是高謹結連劉備,曹公可在他們之間挑撥是非,若是高謹征讨沛國,曹公亦可助劉備一臂之力。”
曹操颌首點頭,亦覺得此話很有道理,道:“甚善!”
郭嘉繼續道:“隻是若曹公與劉備聯結,那麽高謹四面楚歌,必然會引強援以爲自保,河北袁紹現在雖與公孫瓒作戰,卻早有南下之意,若是高謹結連袁紹以對抗主公,恐怕對曹公不利。”
曹操點頭道:“不若送一封書信給袁術?”
郭嘉搖頭:“袁術此人剛愎自用,前次敗給高謹,自然深恨之。他出生名門,一向惜名,高謹固然可恨,可是主公先許諾他的婚姻,而後又将女兒嫁給高謹,已令他名聲掃地,如此一來,恐怕袁術恨曹公之心,不亞高謹了,現在若再派遣使者,袁術必不會應。”
“除此之外,袁術的元氣已受重創,恐怕暫時沒有征伐的餘力,否則他早已調兵報壽春之恨了。”
荀彧道:“據說江東孫策聽聞袁術受創,對淮南、汝南亦有垂涎之心,袁術不得不防。”…。
曹操笑道:“這江東猛虎竟也有北上之心了?”
郭嘉道:“袁術本是兵多将廣,在以往孫策對其俯首帖耳,現在高謹一擊之下如喪家之犬,實力僅存十之六七,孫策豈是甘居人下之人,早晚與其舊主反目。”
曹操道:“如此說來,這個高謹既不能對他給予壓力,亦不能放任是嗎?”。
郭嘉稱是道:“正是如此,不可令他奪徐州,亦不可逼之太甚,否則隻會便宜袁紹。”
曹操深以爲然,道:“那麽該當如何?”
郭嘉道:“主公何不将其女送去下邳,繼續維持這段親事?高謹與曹公畢竟有姻親,就算高謹有心聯結袁紹,怕袁紹亦會疑他。”
曹操恨恨道:“如此,恐天下人笑爾。”
荀彧道:“曹公何必顧忌他人?”
正在這時,有人來報,下邳高謹調泰山軍,會同陷陣、憲兵二營兩萬餘浩浩蕩蕩攻打劉備去了。曹操大愕,撫案道:“高謹的動作竟如此快,内部不安,竟敢輕易征伐。”
郭嘉道:“高謹或許是寄望用勝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曹操道:“立即派人去沛國,命沿境的州縣加緊戒備,以防萬一。”
傳令之人告退而去。
片刻之後,又有人來報:“主公,高謹使者到,請主公發還曹夫人。”
曹操氣惱道:“吾不願見來使,奉孝,你去見,若他們所要節兒,大不了許諾便是。”
郭嘉遵命,于是去見高謹的使者,高謹的使者乃是楊森,楊森算是第一次作爲使節出訪,頗有些忐忑不安,到了許昌之後,立即令人報之曹操,自己則在儀館下榻等待消息,不多時,便有人叫他去司空府,他壯起膽子,随引路之人前去。
楊森本是個小人物,後來遇到高謹,亦成了高謹的心腹,高謹當權以來,自然沒有忘記他,楊森此人做事滴水不漏,是個能吏,口齒也還算伶俐,因此高謹有心提拔,可是楊森畢竟是個要出身沒有出身,要功勞沒有功勞之人,這次前來許昌,便是考校的意思,若是楊森能将此事辦的圓滿,自然有上升的必要,可是若辦事不利,恐怕隻能去治軍治所做一個書吏了。
到了曹府,楊森終是松了口氣,此時想到他已是使者,再不是從前的吳下阿蒙,便也覺得氣壯了一些,穿過了幾個樓宇,進的一處大廳,廳堂内倒是并未看到曹操,而是一名年輕的儒士相侯多時,楊森當然知道此人絕不是曹操,亦向他行禮道:“不知先生是誰?”
“郭奉孝是也。”郭嘉咄咄逼人的目視了楊森一眼,正希望從這個使者身上探聽出一點虛實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