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其人自不用多說,千古忠烈。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是後世多少忠國烈士的榜樣,亦是漢人風骨的寫照。
其文學造詣在當下,可爲文壇盟主,氣節操守亦被百姓稱道。
在民間的号召力,更是趙維這些皇族後輩所無法比的。
至于另一位,張珏,張君玉,後世雖名聲不顯,也沒有文天祥那麽高的名望,但是在軍中,尤其是巴蜀之地威望,卻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了。
張世傑别看是太尉之尊,總領大宋軍權,可是和張珏比起來,渣渣都算不上。
張珏可以說是南宋末朝最後一位戰神般的人物了。
這麽說吧,由于在宋金時期北宋南撤之時,爲了抵擋金國南下,宋軍将黃河掘開了一個大口子,人爲造成了有史以來黃河最大的一次改道——借淮入海。
也就是說,原本由山東入海的黃河,一路南下與淮河彙流,差點并入長江。
這次最大規模的改道,使得淮河下遊不堪重負,形成了橫亘千裏的泥塘黃泛區,成了南宋在江淮地區最爲重要的天然防線。
而江淮泥沙不僅僅是擋住了金人,也擋住了後來的蒙元。
以至于,蒙元攻宋,無法從最便捷的江淮南下,而隻能選擇另外兩個突破口。
一個是襄樊,也就是襄陽和樊城。
這個後世小說、電視劇中時常提起的四戰之地,被大别山脈、大巴山脈和秦嶺相夾正中,是蒙軍南下的必經之路。這兩座城池元軍打了六年,最後以守将呂文煥投元而告終。
另一個便是四川。
進入四川,由三峽出長江,一樣也可順江東去直搗黃龍。
而四川最爲重要的大争之地有三處:
一處,是重慶府,也就是後世的重慶。這是三峽門戶,這裏若失,則三峽門戶大開,蒙元出川易如反掌。
第二處,是位于泸州的神臂城,扼守長江之上,是重慶的西大門。此處若失,長江上遊沿線的元軍便可直達重慶城下。
第三處,是位于合川的釣魚城。扼守嘉陵江岸。自甘陝入川的元軍,過秦嶺蜀道,經利、巴二州順嘉陵江南下。若有失,重慶亦是南門不保。
而事實上,元軍最早占領的南宋疆土就是四川,而最後占領的也是四川。
早在近半個世紀之前,還是大蒙古帝國時代,蒙哥大汗便雙管齊下攻略巴蜀。
一面是,自甘陝發兵自秦嶺蜀道南攻;而另一邊,則是征服西夏、吐蕃、大理國,繞道雲貴高原,自巴蜀盆地的西南攻入。
在蒙哥大汗苦心經營十餘年之後,終于在四十年前占領巴蜀全境,隻餘重慶、神臂、釣魚三城未入囊中。
可以說,勢如破竹的蒙軍隻要攻下三城,占領三峽門戶,南宋已經可以宣告滅亡了。
但是,蒙哥沒想到,他這個橫掃歐亞的不世汗王會折戟于一個他都沒聽過的釣魚城下。
他的繼任者忽必烈更沒想到,擋在南宋面前的最後一塊門闆,整整困了他三十六年。
正是這三座孤城,構成了南宋最後一道防線,直到趙宋滅亡,也沒放一個元卒近入三峽水道。
而從蒙軍入川的這四十餘年中,幾乎全都有張珏的影子。甚至最後最艱難的後二十多年,張珏是獨撐大局。
在巴蜀軍民的眼中,張君玉的名字就是定海神針,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連在元軍将士眼中,他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如果說,忽必烈最想擒在手中的第一人是文天祥,那第二就是張珏。
盡管張珏直到被俘也隻是一個小小的川陝都統制,重慶知州,但此人無論是才能還是名望,皆在絕大多數宋臣之上,絕不容忽視。
與文天祥一文一武,不僅僅是兩位忠義良臣,更重要的是,這二人在舊宋百姓心中代表着人心。
是的,盡管趙維不願意承認,可是趙家幾代昏庸已經把祖宗積下的德性敗光了!想要多元朝手中重奪江山,光有美洲先進的武器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民心所向與其說要的是文天祥和張珏,還不如說趙宋需要的是人心。
可是,問題來了,張珏和文天祥一樣,都不幸被俘。
這種級别的高級戰犯,都在大都,也就是後世的北京關着。忽必烈時不時叫過來聊聊天,期盼早降。
就比如文天祥,原本的曆史裏,文天祥從被俘到被殺,整整四五年的時間,忽必烈左勸不降,右勸不降,還不舍得殺,差點就放了當道士去了。
元帝如此重視,别說救人,見上一面都不可能,怎麽救?癡人說夢呗?
反正,馬小乙是理解不了的。
但是話說回來,趙維又何嘗不知道不太可能救呢?
可是沒辦法,換做别的時候,趙維這個穿越者還可以慢慢積攢名望,慢慢喚起民志。
可這是宋元之交,且是崖山海難之後,哪有時日讓趙維循序漸進?
除了這兩個人,大宋沒有任何人有能力,有底氣。
“正因爲難救”趙維見馬二爺依舊不肯作罷,隻得道出實情,“所以才去找你爹啊!”
“我爹?”馬二爺一怔,“我爹能幫你救人?”
趙維一樂,“你爹不能幫我救人,但你爹可以幫我去大都。”
馬二爺聽的雲裏霧裏,更不懂了,“我爹怎麽幫你?”
“嘿嘿。”趙維笑的更賤,“你爹能降元。”
“噗!!!”
馬二爺怒了,“你讓我爹降元?”
好吧,這個四哥是什麽人都坑,讓他爹降元,那還不如殺了老爺子來的痛快。
之前說過,馬小乙的父親叫馬南寶,馬家亦是新會的書香之家,且有商産。
本無關家國大業,更是不可能于史冊留白。然而,就是這麽一個無名小卒,卻是趙氏皇族的恩人。甚至宋廷能走到今日,全拜馬南寶所賜。
事情自宋景炎二年說起。
當時的官家還是趙昺的兄長端宗,躲避元軍追擊逃至新會香山境内,本地巨商的馬南寶獻糧千石以作軍資。
後來,宋廷繼續逃亡,輾轉又回到馬南寶家。馬南寶冒着風險,将端宗一行藏于家中,暫爲行在。
也就是那個時候,趙維和馬小乙臭味相投,玩成了兄弟。
後來,端宗再逃,落海病逝。
逃亡宋廷根本就沒有能力安葬端宗,又是馬南寶把僞作之靈柩出葬。又雇人于壽星塘做五處疑冢,掩蔽真相,端宗遺體葬于崖山永福陵。
馬老太爺對大宋可謂是衷心耿耿,天地可鑒,而且早就做好了與宋廷共生死的準備。
長子早亡,他便把唯一的兒子馬小乙送到駕前,自己也打算随軍漂泊。
可惜造化弄人,崖山海戰之前,馬南寶重病不起,無法随駕,這才錯過了後來的美洲之行。
在原史之中,大宋亡于崖山,馬南寶得知,嘔血而泣,不久便随駕黃泉了。
就這麽一個忠心家國的讀書人,你讓他降元?
馬小乙看着趙維,幹笑一聲,“呵呵,你信不信我爹大耳刮子抽你?”
趙維一愣,下意識摸了摸臉頰,“信!”
。
————————
這章有點水了,都是人物說明,對不住。
不過很有必要,畢竟都是重要角色。
求票看的舒服别忘收藏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