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擎在心裏翻了個白眼兒,這得虧您沒問,您要是問了,我就更沒臉了。
藍母怎麽想的,曾尛不知道,反倒是曾誠和曾立夫婦,覺得藍家人很實在,甚至還張羅着,要不要秋播的時候也過去幫忙?
因爲吃了人家一頓飯,叔叔嬸嬸竟然想用體力去回報人家,這是多心善啊?
可是曾尛卻一點也不想讓他們再去受苦受累了,到此,她覺得她對藍家已經仁至義盡了。
如果藍母今天沒有說那些話,甚至哪怕說一句用他們自己的糧食做頓飯,她也不會攔着叔叔嬸嬸去幫忙,可是現在,她打算不慣他們這毛病,再大的恩賜,她覺得她已經還夠了。
于是對叔嬸道:“秋播的時候就不用去了,藍擎說了,村裏面會有人幫他們的。”
聽言,曾誠和曾立也就不在勉強了,畢竟人家都說了,他們上趕着過去幫忙算怎麽一回事?
之後的三天雖然每天都會有降雨,但因爲天太熱了,并不能緩解田裏的幹旱。
而這個時候,田裏面的水都是人工一車一車的拉的,非常費時費力。
但好在小溪流距離田地還不算太遠,又無形之中省了不少的力氣。
溪流是從山上流下來的,曾尛覺得,如果将這裏的田地都改成梯田,從山上把水引流下來,會更加的方便,如此一來,也無需全家老小齊上陣的給田地裏送水了。
曾尛不懂種田,但她腦海裏有梯田的一些形狀和原理,她打算有空的時候好好想想,然後再整理成合适的話,轉述給自己的長輩們聽,他們種了一輩子的地了,應該更有經驗。
挑水擔水的過程有多辛苦,自是不必說,得虧沒讓叔叔嬸嬸去給藍家擔水插秧,否則那還得把人折騰成什麽樣兒?
耗時三四天,才将地裏徹底的打掃幹淨,灌溉到合适的水位,之後就是插秧。
插秧之前苗床已經準備妥當,一般秧苗長到3~5寸長時即可移栽,一個四方格一個四方格的擺放在家裏面,隻等這邊地一收拾出來,就開始插秧。
在他們這裏,第一天插秧,稱爲“開秧門“。
這天家裏要備好飯菜酒肉,供家人‘享用’,餐間,還要每人吃一個雞蛋,意謂“讨彩頭“。
所以7月底這天一大早,曾家人就在曾家老二的院子裏聚餐,老太太、兩位嬸嬸一起做的。
早飯非常豐盛,粘稠的碎米粥,新鮮的炒時蔬,白水蛋是曾尛拿過來的,說是自己買的。
現下他們家是五口人,都說半大小子餓死老子,他們正在長身體,吃的多,曾尛拿糧食過來,奶奶不許,那她就隻有在家煮好雞蛋拎過來,她可不好意思在叔叔家白吃飯。
現在曾家人已經接受了曾尛用知了猴換糧食雞蛋的事實,雖然他們迄今爲止沒見過和她合作的那個人,但糧食總是造不了假,是以不但不懷疑,還非常支持,有時候叔叔嬸嬸晚上閑了,也會去幫曾尛抓知了猴。
這五六天過去,她已經又賣了6300元,加上去藍家那天賣蘑菇野菜的1810元,還有這些天的糧食、雞蛋、調味料、肉、糖果等花銷,她還剩下一萬三千元。
當初給老五(小兔)買了兩罐奶粉,現在一罐還沒吃完,估摸着能吃到她滿月。
到8月8号的時候她就滿月了,原本沒這麽省的,但他們家是混合着米油一起喂的,所以感覺上要比幹吃奶粉的奶娃娃要瘦,要省好些。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照顧的還算仔細,還是她平日裏喝的水比較好,小兔一天比一天白皙,一天比一天漂亮,而曾家因爲這孩子的加入,每天都洋溢着歡樂的笑聲,無比和諧。
現在她和曾森、曾焱以及曾淼都能幫家裏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她和曾森下地幹活,曾焱和曾淼就在家裏幫着打稻谷,總之孩子們誰都沒偷懶,勤快的圍繞在長輩們跟前兒,活色(shai)的很。
爺爺奶奶經常誇他們有眼色,懂禮貌,也不枉她這段時間的辛苦教育。
因爲隻有懂事了,才不會讓人覺得煩,人家不煩了,才能和諧相處,這就是爲人處世之道。
豐盛的早餐過後,她和小木跟着叔叔嬸嬸,一起去地裏插秧。
清晨稻田裏的水非常的涼,貿然下去很容易得靜脈曲張,尤其這水裏面還有水蛭等可怕的蟲子,其實她很怕的,她在空間賣漁具的地方倒是找到了那種連體的下水皮褲,可是這東西也不能貿然拿出來,因爲說不出它的來曆。
所以下水之前,她穿了兩條褲子,并用布條把腿紮結實,腳上也穿了兩條襪子,防止被螞蟥(水蛭)咬。
她建議叔叔嬸嬸還有玉蘭他們也綁上,但他們都嫌棄麻煩,而且常年插秧,早已習慣。
曾森倒是沒有反對姐姐的好意,反正衣服到時候還能洗幹淨,于是就仿照姐姐的方法,武裝完畢之後才下水。
玉蘭在旁邊笑他們倆太矯情(别來給我計較那個時候有沒有這個詞,我隻是間接的表達這個意思,認真你就輸了),曾尛卻不覺得哪裏矯情,幹活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蹲下去拔秧的時候,要先用縛秧苗的稻草在秧田上面橫掃幾下,意謂防止“發秧瘋“。
發秧瘋即手背發腫。
這是他們這邊的習俗。
然後就一個人把兩列,開始插秧,秧苗不應該過于密集,爲此叔叔嬸嬸還專門給他們這幾個小的示範了一下行距,看清楚了位置,動起手來也就得心應手了,每兩個孩子中間都要安放一個大人把關。
插秧比較快,一般一個上午能插好一塊地,插秧結束,稱“關秧門“。
關秧門後,叔叔還會繞田走一圈,拔一把秧苗帶回家,扔在門牆邊,說是“秧苗認得家門,豐收由此進門。“
等所有地裏都插好了秧苗,結束那天的晚餐,也非常豐盛,自家人圍坐在一起,快樂聚餐,稱“打散“。
當然,除此之外,在每天的插秧種田時,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外,中途還要加兩次點心,爲的就是讓他們這些辛苦的勞作者,吃飽了好幹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