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古之言,在夏桀的心中早已有了計較,他也承認終古擔心的後果确實有可能會發生,但是也僅僅隻是有可能。
如果現在宗主國無任何動作,夏桀覺得各方國國君仍然不會想着要改變現狀,甚而以爲宗主國是怕了他們,各方國就會變的更加肆無忌憚。
要是放任這種想法自由生長,久而久之各方國國君就會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等到了根深蒂固的時候再去解決,事情就會變得更加的棘手。
即便是使用強有力的手段,強行扭轉局面,到時候也不見得會比終古說的情況好到哪裏。
甚至有可能變的更加的麻煩,因爲斬草難以除根,後期就會像割韭菜一樣,一茬接着一茬。
與其放到以後疲于應付,倒不如現在直接大刀闊斧連根拔起。
夏桀這樣想,還有其他的原因,首先,現在的東夷已經無力再次發動大規模的戰争,對于夏國來說暫時構不成像樣的威脅。
而西戎、南蠻和北狄整體的實力不足東夷強盛時的一半,并且又分爲三方勢力,他們的想法很難擰在一起,假如沒有了東夷王的牽頭,他們三方也很難達成共識。
即便三方能夠聯合,夏桀的王師和邊關士卒隻需要死守其中的任何兩路,而全力攻擊其中一路,定當能各個擊破。
如果等到東夷恢複元氣的時候,再走這一步當真是很危險,到那個時候,夏桀就不得不分心防備着四方蠻夷。
如今外部的因素還在夏桀的掌控之中,他肯定不會放棄這麽好的時機。
盡管沒有了外部因素的幹擾,夏桀也不是一時沖動胡亂下的決定。
他覺得目前各方國對夏王室的做法,也隻是處于惱怒,而不是反抗的境地,從内心裏講,各方國國君仍然認可夏王室是統治者。
夏桀斷定目前各方國國君還沒有滋生聯合對抗的想法,即便是有也是萌芽階段,還沒有走到實施的那一步。
而最爲重要的一點,夏國治下的各方國足有上百之數,其中不乏有夏王室的遠支,他們之間想要因爲有施國的戰争而搞聯盟,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攻打有施國,夏桀也爲自己找好了理由,隻要出師有名,各方國也隻能忍氣吞聲。
這個時候,坐在龍榻上的夏桀,心裏清楚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員,肯定也是不贊同他的想法,因爲終古說完之後,各位官員憂表于面,不難想象出他們的心思。
“終愛卿之言,孤認爲有些不當!如果現在這種局面繼續放任自流,恐日後難以挽回。
想必諸位都明白一個道理,習慣成自然,任何一件事做的多了,大家都會覺得本來就是這樣的,那個時候再想要介入,他們才會認爲孤是肆意妄爲。
孤現在感覺,費愛卿很有先見之明,他說過的一句話放在這裏,孤認爲最合适,‘扼殺病處于幼苗,疏通擁堵在米粒’
孤确實應該采納費愛卿的意見,趁火勢還沒有起來的時候,一把拍滅它。
況且,孤向有施國國君索要妹喜也是好意,孤心中是想納她爲元妃,與有施國結親家之好,這于有施國來說難道不是件好事嗎?
倘若他拒絕,宗主國的臉面何在?孤的臉面何在?如此不識好歹,孤小施懲戒有何不可?
等有施國的事情結束以後,孤也該見見諸位方國的國君了,在這些國君中也有孤的同族和親戚,衆位大人感覺孤說的對嗎?哦!終愛卿你覺得呢?”
終古自然聽明白了夏桀言語中所暗含的深意,夏桀說出此番話語之前,明顯在他的心中早已經過了澄思渺慮,毫不誇張的說整件事情他分析的非常透徹,對事态的發展也拿捏的異常精準。
抛開其他不說,夏桀是天下之王,他肯屈尊納娶有施國的公主爲元妃,對于有施國來說絕對是莫大的榮譽。
從貴族的角度來看,有施國直系宗族的地位,直接提高了一個等級,成爲了堂堂正正的王室宗親,并且是根紅苗正沒有一毫的駁雜。
元妃的身份比較特殊,是需要明媒正娶行交拜之禮的正妻,地位超然,是正兒八經的後宮之主。
這等情況下,倘若有施國國君還要拒絕,當真是咎由自取,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就是給臉不要臉。
即便是其它方國國君明知夏桀是别有用意,但是也不好表露什麽,王上納元妃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因爲這牽扯到了未來繼承人選的問題。
王位的繼承人必須是嫡子,換句話說,繼承王位的王子必須是元妃所生,這樣想來,一切都合乎情理,因爲,王上怎可無後?
況且,夏桀又不是隻字不提直接前去掠奪,雖然方法可能差強人意,但是結果是好的,國丈的身份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更何況,自己的外孫就是下一任夏王。
站在階級高度來衡量,有施國國君根本就沒有拒絕的理由,隻此一條,即便是夏桀滅了有施氏全族也有大把言辭可以解釋,因爲尊卑等級是不容挑釁的。
由此想來,終古暗暗欽佩夏桀的政治手段,行事之前就先占領了大環境的制高點,一把掐住了衆人的咽喉。
而後續可能存在的風險,夏桀也設計好了具體的路線,分而點星聯合鎮壓。
終古之所以能夠想到這點,是因爲夏王室的遠支以及親戚,所分封的方國位置在版圖上來看,就是星光點點沒有規則可言。
如果夏桀能夠利用好這個優勢,撒下一張無形的大網,絕對能夠很好的牽制其它方國,可問題難就難在夏桀該如何去處理跟這些方國的關系。
倘若此舉夏桀隻是飲鸩止渴,仍然是依舊故我,一旦親和夏王室的方國國君心中再有怨言,夏王室也就真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
如果夏桀是有心悔過想要重振朝綱,誠心治理天下,此計不失爲一劑強心針。
發動有施國的戰争,可以起到很好的震懾和提醒其它方國的作用,戰後輔以仁政安撫臣民,然後再配合夏桀所想的方法,當真是一勞永固,無懈可擊。
莫非夏桀幡然悔悟了?一定是這樣!終古心中想到,就今日朝會上夏桀的種種表現來說,夏桀無處不散發着英明神武之主該有的氣度。
另外,在夏桀的心中也有了納元妃的念頭,不管是處于什麽樣目的,這都說明他在考慮夏國的延續,他想要立國本。
如果不是這樣,以夏桀之前的所作所爲斷然不會以元妃的名頭,發動對有施國的戰争,因爲一個側妃的身份,也配的起有施國這種小方國。
而一個君王能有如此心思,證明在他的心中開始有所牽挂。
想到這裏的時候,終古的心中泛起層層浪花。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