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自是知道邰的情況,不過瞧着木離還有隐情要說似的,于是問道:“所以呢?”
“聽說國公爺很看重這個大兒子的婚事,在京城裏挑選了不少貴女,都不甚滿意,屬下是擔心紀府的身份,恐怕國公爺不喜。”
紀府的身份不及京城裏的貴女,再說紀家小女長相出衆,但也不是傾城之貌,何況京城裏那麽多的貴女都看不上,可見國公爺對未來兒媳婦的挑剔。
齊王卻是擡手,制止木離再說下去,齊王下令道:“給國公府送信去,先不說這婚姻之事,且将父子二人請來洛陽城再說。”
木離隻好退下去辦了。
紀家的糧鋪關了幾日,正在紀慶庶想着怎麽補給糧倉的時候,就得知堂兄紀慶中要舉行族會。
一般族會自是由掌家人舉行,比如紀慶庶,不然一般得等到一年一度的族會開始,如紀慶中這樣挑唆起來的族會,這是第一次。
紀慶庶收到消息後,心頭不舒服,倒去了族會。
族會上,紀慶中隻有一個要求,他是來向紀慶庶宣布要脫離主脈的人,以後紀慶中這一支所做所爲不再受族裏管制,也不再受紀慶庶的管制,同時族裏的資源,他們也不再占半分。
這是紀府族人第一次内部分割,還沒有過樣的先例。
紀府老祖的祖訓可不準族人鬧分家,但是不聽族長話的,族長可以驅逐,以後不再受族裏人的庇護。
所以現在紀慶中就着這條家訓,他要離開紀家,他要獨立門戶,不管是紀慶庶驅逐他,還是同意他的獨立門戶,他都成,反正他是不願意再在紀家族會裏了。
這件事上,于紀慶庶來說如同雪上加霜,紀慶中的能耐的确幫了他不少,而且他在族裏也得族人的心。
一但他離開,指不定族人的心也跟着散了。
從族會回來的紀慶庶在家裏喝悶酒,服侍他的卻是阿奴。
半晌後,紀慶庶派人給東邊小院傳話,叫女兒好生抓住這一次國公府的婚事。
一但女兒嫁入國公府,紀家也算是揚眉吐氣,還怕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紀慶中麽。
沒幾日,洛陽城裏來了貴人,那便是京城裏鼎鼎有名的國公爺父子。
這兩人可謂是黃金單身漢。
就國公爺來說,自打發妻生下大兒子後得了病,後來病倒,之後他便再沒有續弦,這位小公爺,如今剛及弱冠之年,正是年輕有爲之時,聽說在軍營裏也深得皇上看重的。
這父子二人是收到齊王的信匆匆趕來的,一入洛陽城,就來城南了。
但當兩人看到了簡陋的齊王府,竟是意外不已。
齊王接見了國公爺父子二人,并留二人在府上住着,這一次齊王與之深談,自是談到了小公爺的婚事上來了。
到這會兒才知道是爲了婚事而來,而且齊王有意無意的提到了紀府,瞧着意思是要将他的姨妹嫁入國公府的意思。
當然是要看重齊王的顔面的,這婚姻之事卻也要兩個孩子之間看得上眼,不然成了婚,成日生了怨怼之心,也不能好好過下去。
父子二人在齊王府留了下來。
不過見了齊王的同時,他還得去見見新封的康樂公主,聽說也在這條街上,結果就隔着一處宅子。
那會兒福宅裏,一群孩子剛散學回來,一個個的都餓着了。
才将吃食端上八仙桌,這些孩子已經坐得整齊了。
就在這會兒國公爺父子登門相見,謝甯去開的門。
那時謝甯穿着一身窄袖青衣,很是中性,走路做事利落的很,開門時,對方還以爲是府中的下人。
當得知是康樂公主的孫女時,這國公爺邰筱斐朝她打量一眼,也顯得恭敬一些了。
這可是京城裏的權貴,在京城裏,國公爺到哪兒,都是對方巴接的對象呢。
謝甯将兩人迎入院裏。
宅子裏的格局差不多,卻是比齊王府還要小,國公爺見了,直皺眉,康樂公主爲何住在這樣的地方。
再等那屋裏出來的孩子時,國公爺父子都驚住了,好在先前打聽到謝府領養了不少孩子的事,不然忽然看到這麽多的孩子,還真是招架不住。
“聽說魏大儒收下了一個孩子爲徒,不知道是哪一位?”
國公爺開口,在幾個孩子裏找。
這會兒小包子從裏頭出列,才走出來一亮相,國公爺就驚住,這孩子怎麽長得像齊王,還有些像當年的齊王妃。
小輩或許都沒太地意,但是國公爺是見過當年齊王妃的,孩子很秀才,與其母着實像呢。
再一想到齊王一直呆在洛陽城不願意回京城,莫非就是爲了這個孩子。
齊王唯一的孩子下落不明,京城裏知道的沒有幾個,國公爺算是其中一個,但是他認爲絕無可能就這麽巧的尋回來了。
他将小包子多看了兩眼,卻還是搖了搖頭,多半隻是長得像罷了,怎麽可能是小世子呢。
小包子上前行了一個晚輩禮,“小生謝玉,正是魏大儒的弟子。”
原來是這個孩子呢,一看就是個靈醒的人,跟了魏大儒,将來前程無量了。
國公爺很滿意。
裏頭闵大家和唐氏出來了,唐氏看到國公爺邰筱斐,還有些不認得,畢竟兩人年齡懸虛,不過這國公爺長得像他父親。
當年唐氏做爲長公主獨女,自是見過這位的父親,她當初還喊過他父親哥哥。
隻是好些年了,記憶也要模糊起來。
邰筱斐看到長相與長公主如此相像的唐氏,立即上前一步,行了一禮,一臉的感慨。
“苦盡甘來,公主以後再也不必這般苦了。”
唐氏笑了笑,将人迎入堂房。
正逢吃飯的時候,趕緊添兩副碗一起吃飯了。
恐怕這還是國公爺這一輩第一次吃得這麽簡陋又人多的一餐。
他看到唐氏身上樸素氣質,心頭還有些難受,想來半生吃盡苦頭,長公主和勇侯的獨女,卻在民間流落了這麽些年。
這一頓飯吃得異常的安靜,謝家的孩子們向來學規矩,并沒有因爲是莊戶出身而失禮,反而做的很好,國公爺見了,都不得不想着唐氏的用心。
即使是流落民間的康樂公主,她仍舊有着皇室的血脈,仍舊是高貴的,帶出來的孩子也是如此知禮節。
坐下來聊天時,國公爺知道他們一家的孩子原來都在讀書,裏頭秀才出身的兩個,還有一個童生,其他的年紀小了些,但将來也必定不會荒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