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何謂登堂入室
“樂伯伯是問子路吧?”曾參問道。
“是!你先生爲什麽那樣說子路?”樂歌點頭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一方面爲他的這些學生各有特長而高興,但又擔心子路,惟恐他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爲!子路這個人非常剛強,很容易沖動。”
“哦?”樂歌點頭道。然後問道:“爲什麽把這些内容編排在這裏?”
曾參回答道:“曾參自有用意!”
“哦?”
曾參又道:“其實!也是在告訴世人、後人,學習禮樂雖然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社會的重用。但是!個人的性格、脾氣,也能左右一個人的人生前途、前程!”
“哦?”樂歌應了一聲,說道:“那!繼續往下讀吧!我看看下面還有哪裏内容?下面的内容,應該都跟這有關吧?”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魯人爲長府。闵子骞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什麽意思?”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解讀道:“魯國翻建長府的國庫。闵子骞道:把國庫翻新一下,怎麽樣?可以節省一些,何必要改建呢?先生道:這個人平日不愛說多餘的廢話,他說的話應該都是真的,不可能會改變。”
“什麽意思?”樂歌不解地問道。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闵子骞不說假話,不說廢話。所以!他說出來的話都是真的。還有!因此!他說出來的話都能管用。”
“哦!”樂歌點頭道:“原來是這個意思!”
“是!樂伯伯!”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由之瑟奚爲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仲由彈瑟的技藝實在是太差勁了,他怎麽會是出自我的師門呢?先生的學生們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先生便說:仲由嘛!他在技藝上已經達到登堂的程度了,隻是還沒有入室罷了。”
“呵呵呵!”樂歌笑道:“人各有所長嘛!哪裏能樣樣都精通呢?”
“是!樂伯伯!”
“隻有天才!沒有全才!”
“是!樂伯伯!”
“子路在武功上面,在射箭術上面,在狩獵方面,還是很牛比的!”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先生用責備的口氣批評子路,希望子路在演奏上面再進步一些。可當其他門人都不尊敬子路時,他又改口說子路已經登堂尚未入室,給予子路信心和尊嚴。”
“你先生就是這樣地人!唉!當年孔鯉就是不理解,說你先生說話看心情。可他哪裏知道你先生的良苦用心?”
曾參應道:“那是孔鯉少年時的看法,後來的孔鯉,也理解了先生的良苦用心!”
“可他?天生害怕你先生,不願意跟你先生親近!唉!”想起往事,樂歌歎道。
“是!樂伯伯!”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子貢問先生:子張和子夏二人誰更好一些呢?先生回答說:子張做事有些過份,子夏做事有些不足。子貢說:那麽是子張好一些嗎?先生說:過分和不足是一樣的,都有自己的缺點。”
“沒有好不好之分,都有缺點!你先生的回答很妙!”樂歌應道。
“是!樂伯伯!”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爲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季氏比周朝的公侯還要富有,而冉求還幫他搜刮民脂民膏來增加他的錢财。先生說:他這樣做,他不再是我的學生了,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去攻擊他吧!指出他的錯誤!”
“呵呵呵!”
“樂伯伯!”
“你先生就這樣:愛憎分明!自己的學生做錯了事,他都不能原諒!”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魯國的三桓家族,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魯國國君直轄的土地和附屬于土地上的奴隸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剝削方式取代了奴隸制的剝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大家族第二次瓜分公室(魯公的封地),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經濟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來。孔子的學生冉求幫助季氏積斂錢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氣,表示不承認冉求是自己的學生。而且!讓其他學生打着鼓去聲讨冉求。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是這樣評價他們的:高柴愚直,曾參遲鈍,颛孫師偏激,仲由魯莽。”
“高柴是論語?”樂歌問。
曾參回答道:“高柴,字子羔。先生的學生,比先生小30歲。”
“那麽?颛孫師呢?”
“他就是子張!複姓颛孫。”曾參回答道。
“哦?”樂歌摸了摸腦袋,顯得很不好意思。
真的!這都什麽事啊?同是一個人,爲什麽一會兒用這個名字一會兒又換一個名字呢?
之前曾參已經解釋過了:不同的人提供的資料,對同一個人有不同地稱謂。
結果!讓樂歌經常搞不清楚誰是誰?明明是一個人,結果卻以爲是幾個人。
曾參解釋道:“先生認爲他的這些學生各有所偏,所以必須對他們加以糾正。”
“嗯!你先生就有這麽負責!我信!”樂歌稱贊道。
“是!樂伯伯!”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顔回的學問、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受貧困困擾。端本賜不聽命運的安排,違背禮制去做投機的買賣,猜測行情往往還被他猜中了。”
“呵呵呵!”樂歌笑道:“這就是命!要是子貢老是倒黴,他就不是子貢了!時也!命也!”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