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什麽意思?”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如果有這樣的一個君主,有着周公那樣的才能和周公那樣的美貌,但是他驕傲自大并且又吝啬小氣。那麽!他這君主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點一斑知全貌嘛!”
“哦?是這個意思啊?”樂歌應道。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先生看人,不從外表或者才能,而注意小節!從某些細節上來看。”
“哦!”樂歌笑道:“那應該是在說‘朽木不可雕’這句話之後的事吧?”
“樂伯伯!”曾參聽了,臉色當場變了變。
是啊!以前的時候,先生就是宰我“朽木不可雕”,結果呢!宰我本事大得很,很有才!先生自己都承認:看走眼了。
“呵呵呵!”樂歌看着曾參,笑道:“繼續往下讀吧!開個玩笑!”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學了三年,還做不了官,這種人是很少的。”
“專科啊?”樂歌問。
谷:古代以谷作爲官吏的俸祿,這裏用“谷”字代表做官。不至于谷,即做不了官。
曾參進一步解讀道:“先生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治國安邦的人才。一般學習三年爲一個階段,此後便可做官。”
“你先生是想建立自己的圈子,傳播自己的學說思想。天下官員都是你先生的學生,那還不就是你先生的天下?你先生的學說思想占據了天下?嘿嘿!”
“是!”曾參應道:“先生當年聽了老子的道學,從而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還不是?他聽了老子的話,但并沒有全盤接受。他自作聰明,想另創一門學說思想!”
“樂伯伯!”曾參應了一聲,沒有說是不是。其實!他是默認了。本來就是那麽回事,無須默認。
“繼續往下讀!”樂歌揮舞了一下手臂,說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笃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隐。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堅定信念并努力學習,誓死守衛并完善治國與爲人的大道。不進入政局不穩的國家,不居住在動亂的國家。天下有道就出來做官;天下無道就隐居起來。國家有道而自己貧賤,那是恥辱;國家無道而自己富貴,那也是恥辱。”
“這是後來的孔子說的吧?你先生周遊列國回來後說的吧?”樂歌問道。
曾參搖了搖頭,說道:“關于隐居的事,聽學長們說?先生經常說。隻是!最終沒有去隐居。而是!繼續生活,走自己的人生路!這就是我的先生孔子!”
“呵呵呵!”樂歌笑道:“不是執着!是你先生心裏不服!”
“樂伯伯!”曾參聽了,很是不滿。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隐。這是道家思想啊!你先生怎麽可能會用?是不是?所以!這應該是晚年的孔子,你先生說的話!”樂歌追問道。
“是!”曾參不得不點頭承認。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這句話!應該是符合你先生的!是不是?”樂歌道。
“是!樂伯伯!”曾參再次點頭承認道。
“你不會是把不同時期的話編排到一塊來的吧?”樂歌問道。
曾參趕緊解釋道:“不是!這是先生晚年說的話!”
“嗯!好了!繼續往下讀!”樂歌點頭道。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去管理那個職位上的事。”
“哦!這是你先生做官的經驗之談。不過也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最要緊的!别人的職位有别人來管理,不需要我們去好管閑事。再則!這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不在其位而謀其政,則有僭越之嫌,這是違禮之舉。”
“好!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
子曰:“師摯之始,《關睢》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從魯國的太師摯演奏的序曲開始,到最後演奏《關睢》的結尾,豐富而優美的音樂在我耳邊回蕩。”
“什麽意思?”樂歌不解地問道。
師摯之始:師摯是魯國的太師。“始”是樂曲的開端,即序曲。一般由太師演奏,師摯是太師,所以這裏說是“師摯之始”。
《關睢》之亂:“始”是樂曲的開端,“亂”是合奏樂,也是樂曲的終了。
“嗯!繼續往下讀!這一段我沒有懂什麽意思?是說音樂呢?還是有什麽喻意呢?往下讀!”樂歌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什麽意思?”樂歌問:“好像剛才不是說音樂,而一種喻意。”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狂妄而不正直,無知而不謹慎,表面上誠懇而内心裏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爲什麽會是這個樣子。”
“呵呵!”樂歌笑道:“你先把孔子聽音樂編排在前面,這裏說這些,是不是說?音樂中的‘亂’也就是合奏好像很亂,但卻能很好地融合成爲美妙地音樂。而社會的亂,卻是越來越亂?”
曾參朝着樂歌看着,沒有解釋。
“看着我幹嘛?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這才應了一聲。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學習知識要像追趕什麽一樣,唯恐追趕不上。又要像害怕丢失掉了什麽一樣,隻有通過不斷努力,知識才會不斷地增長。”
“什麽意思?與上面的文似乎不連接了?往下讀!我看看你到底是什麽意思?”樂歌催促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怎麽東扯一句、西拉一句了?”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多麽崇高啊!舜和禹得天下,他們不是奪過來的,而是上代的國君禅位給他們的。”
“呵呵!”樂歌笑道:“這一篇‘泰伯篇’怕是要完結了吧?這裏是點題了?”
舜禹:舜是傳說中的聖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個國君。傳說古時代,堯禅位給舜,舜後來又禅位給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