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
“什麽意思?”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比起那些處在沒有飯吃饑餓着的人來說,吃着雜糧粗食,把水當湯喝,已經是夠幸福的了。比起那些被奴役的下人來說,能夠有時間枕着胳膊休息,想着那些快樂的事,已經是夠享受的了。如果能夠擁有這樣地悠閑自在的生活,我就足夠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是不會長久地,它飄忽不定,又轉眼即逝。”
“好!”樂歌應道。
“先生說:不義而富且貴是不會長久地,不義是不得人心的!所以!他們暫時的富貴就好比天上的浮雲,轉眼即逝!”
“你先生這倒是說對了!好!繼續往下念!”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再給我幾年時間,五年或者十年,用來學習《易》,把《易》好好地研究一下。結合我的人生經曆和所見所聞,總結一下。告訴人們,不要再犯同樣地錯誤了!”
“你先生還是迷信于《易》啊!還沒有擺脫出來!唉!”樂歌歎道!
“怎麽是迷信呢?”曾參争辯道。
“如何你先生真的讀懂了《易》,那就好了!就怕他沒有讀懂,迷信于占蔔!唉!”樂歌歎息道。
“這麽說來?樂伯伯你?你懂得《易》了?”曾參很不滿地問道。
樂歌并沒有生氣,他知道曾參是不滿他說他先生的壞話。所以!點頭說道:“我沒有去研究《易》,但我跟随老子的時候,聽老子講解過《易》。所以!我大概地知道什麽是《易》。”
“哪?”曾參追問道:“樂伯伯你給我說說?什麽是《易》?怎麽才算真正地《易》?怎麽才是正确理解?”
“呵呵呵!”樂歌看着曾參,搖頭笑了起來。
他知道!曾參的牛脾氣又上來了。這不明擺着?人家心裏不服,就要來揭你的底。你要是答不出來,人家就鄙視你。你要是東拉西扯,人家就跟你争辯。這就是曾參!這就是曾參之類的書呆子喜歡的德性——較真!或者說!擡杠、較死理。
“樂伯伯?”
“那好吧!”樂歌看着曾參,搖頭笑道:“我們是老熟人了,都彼此了解了。你不服,我得說!是不是?”
“樂伯伯?”曾參發現樂歌看出他的心思了,頓時不好意思地低下頭。
“既然都到這個份上來了,那我就給你說說!不然!你鄙視我!”
“樂伯伯!我?”
“不用解釋!唉!”樂歌又無奈地搖搖頭,說道:“老子說:《易》是一本占蔔的書。但是!智者并非完全相信、依賴占蔔!你聽懂了沒有?”
“這個?”曾參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
他跟随先生這些年,也聽先生說起過。但是!先生自己也是初學者,自己都不懂又怎麽能給他講解呢?
“什麽叫占蔔?”
“什麽叫占蔔?”
“就是有幾種可能,不知道到底是哪種可能,到了這個時候,才通過占蔔來決定。”樂歌解釋道。
“這個?”曾參應了一聲。
心想:你這不是廢話麽?誰不知道?所以!才來占蔔啊?
“庸俗的人、無知的人、不知究竟的人、迷信的人,等等這些人,他們一味地迷信占蔔,也就是迷信《易》,凡事不經過大腦思考,直接來占一卦,這樣地占蔔結果是沒有用的!這就是迷信。知道麽?”樂歌解說道。
“我不懂?”曾參老實地應道。然後反問道:“大家平時占蔔,還不都是這樣:遇上什麽事了,情急之下先來占一卦?難道不是?”
“這就對了!”樂歌看着曾參,笑道:“所以!這些人都沒有懂《易》!”
“那要怎麽來占蔔?”曾參不服地問道。
樂歌笑道:“智者占蔔,先問事由,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當一切都清楚了,不用占蔔,就知道會是什麽結果!難道不是?”
“難道不是?”曾參應道。
“是嗎?”
“遇上事了,我們也不知道會是什麽結果,拿不定主意了,才去占蔔的。難道不是?”曾參問道。
“道理是這個道理,你說的。但是!對于智者來說,卻不是!”
“爲什麽?”
“智者就是智者,他們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要清晰、明智一些。所以!智者的預測結果可能性會更可靠一些。”
“那還要占蔔幹嘛?”曾參質問道。
“心理依賴!”
“心理依賴?”
“給自己一個信心!”
“給自己一個信心?”
“有一個心靈的寄托!”
“有一個心靈的寄托?”
“就是!堅定一下自己的信念,不讓自己胡思亂想!有一個念想!你懂麽?”
“念想?”曾參搖了搖頭,表示他沒有懂。
“唉!”樂歌無奈地搖了搖頭,歎道:“我都不知道怎麽說你才能明白?你?”
“樂伯伯!”曾參看着樂歌,很認真地說道:“你不會是你自己都沒有懂吧?”
“我?我沒有懂?”樂歌氣道:“你是聽不懂!對牛彈琴,牛能聽得懂麽?”
“樂伯伯?你?”曾參不敢再頂撞了,隻得把頭低下。
“智者占蔔!”樂歌大聲地說道:“對事情了然于胸,不管出現什麽情況,都有應該之策。然後!再去占蔔,看是什麽結果?如果占蔔出來的結果是大兇,那麽,就作最壞的打算。如果是大吉,就會心裏平靜一些。這才是占蔔!知道麽?”
“我不懂!”曾參應道。
“不懂就算了!我看你這輩子都不會懂了!你?往下讀你的《論語》吧!”樂歌怒道。
“樂伯伯!”
“我不想再跟你教條了!”樂歌把頭扭向一邊,不再理曾參。
“樂伯伯!我?”
“不要教條了!往下念《論語》吧!唉!我不計較你!我知道你的那個德性!你跟你先生都是一個德性!教條!教條!教條!不全面考慮問題,隻會抓住一點不放。你?你們!你要是不改變你的這種思維模式,你這輩子都不會有發展的!你?曾參!曾子!你?”
“對不起!樂伯伯!對不起!對不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