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看着樂歌,然後說道:“先生說:顔回算是個賢人,他的品質是多麽高尚啊!一箪飯,一瓢水,這就是他的飲食了。住在簡陋的小屋裏,别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的生活,他卻從來沒有因爲窮困清苦的生活而改變他的好學精神,并能夠從學習中得到他的樂趣。他真是個賢人,他的品質是多麽高尚啊!”
“你先生還是希望你們、世人都要向顔回學習。你把這段話放在這裏,應該也是有用意的吧?放在這一篇中,你應該是有用意的!”樂歌道。
“是!樂伯伯!”曾參坦白道。
“好!”
孔子給了顔回高度評價,講顔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裏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爲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說起顔回,曾參的神色有些變化。顔回的爹顔路跟他爹曾參都是先生早期的學生,是好朋友。他們兩家,一直是有來往的。顔回父子都是老實人,主要收入靠家裏的幾畝薄地。另外!父子二人都在孔子的私學裏當代課老師。
要知道!給孔子的私學當代課老師是沒有多少收入的。顔回的父親顔路以及其他家人,身體一直都不好。所以!顔回一家人生活一直都清苦。
見曾參楞神了,樂歌這才催促道:“繼續往下讀,抓緊時間!”
“是!樂伯伯!”曾參應了一聲。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冉求說:不是我不喜歡老師您所講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夠呀。先生說:能力不夠,是指走到半路上開始慢慢地慢了下來,再也趕不上前面的人了。而你!是你自己認定自己能力不夠而不想再前進。”
“畫是什麽意思啊?”樂歌不解地問道。
“畫:劃定界限,到此爲止,停止前進。”曾參解讀道。
“哦?”樂歌點了點頭,說道:“你們文人啊!說話太讓人費解了!真的!你要是用大白話說多好?是不是?”
“這個?”曾參遲疑了一下,應道:“書面文字都這樣啊?爲了簡約啊?一卷竹簡隻能刻錄那麽多字?要是大白話說了,那得用多少竹簡啊?”
“不是說:學富五車?呵呵呵!”
“樂伯伯!”
冉求認爲自己的能力不夠,但孔子認爲冉求并非能力的問題,而是他思想上的問題。所以對他提出批評,指出冉求的錯誤。并非能力不足,而是不想前進。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
子謂子夏曰:“女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對子夏說:你要做具有君子素質的儒,不要做具有小人素質那樣的儒。”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釋道:“先生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子儒與小人儒的區别在于内在具備的素質的不同!儒是給人的外在形象!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是要看一個人内在具備的素質!一個人有沒有仁德!懂不懂得禮制等等!一個人的外在形象是可以包裝的,而内在的本質卻是無法改變地!”
“什麽是儒?”樂歌問。
“這個?”曾參爲難了一下,說道:“儒的本意即柔,指讀書人。指:具有讀書人風度的、有較高素質的那一類人!”
“這就是儒?”樂歌追問道。
曾參楞了一下,解釋道:“儒:以前是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神職人員。現在不是!現在是指地位低微的讀書人。”
“嗯!繼續往下讀!”樂歌應道。
“是!樂伯伯!”曾參答應道。
子遊爲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子遊做了魯國的武城的長官。先生說:你在那裏得到了人才沒有?有沒有發現人才?子遊回答說:有一個叫澹台滅明的人,從來不走邪路,規規矩矩地,沒有公事他從來不到我的屋子裏來。這樣的人算不算人才?”
“你先生是怎麽回答的?”樂歌問。
曾參看着樂歌,回答道:“澹台滅明:姓澹台名滅明,字子羽,武城人。先生聽說後,收了他做學生。”
“哦?”
“先生極爲重視人才、發現人才和提拔人才。”
“哦?好!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應道:“先生說:魯國大夫孟之反不喜歡誇耀自己。公元前484年,魯國與齊國打仗。魯國右翼軍敗退的時候,孟之反留在最後掩護全軍進城。在快進城門的時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馬說,‘不是我敢于殿後,是馬跑得不快。’”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給予了孟之反高度評價,認爲:不居功,勇于奉獻的精神,是做人的美德,值得我們去學習!”
樂歌點了點頭,應道:“哦!”
曾參繼續往下面讀: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如果沒有像衛國大夫祝鮀那樣的口才,就要有像宋國的公子朝那樣的美貌。如果這兩樣都不具備,那麽!要想在今天的社會上立足下來,就比較艱難了。”
“什麽意思?什麽意思?”樂歌追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感歎世道的變壞、變亂!”
“這個我知道!可這祝鮀、宋朝是什麽人?”
曾參解釋道:“祝鮀:鮀(音tuó),字子魚。衛國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辯受到衛靈公重用。宋朝:宋國的公子朝。他因貌美而招來世人喜歡,都願意與他親近。據說!與南子的關系很好。”
“南子?”
“傳聞而已!不可亂說的!”曾參申明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