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是誰?”樂歌問道。
曾參回答道:“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魯國人,相傳他是《左傳》一書的作者。”
“哦?”樂歌應道:“大人物啊!我樂歌孤陋寡聞了!”
“樂伯伯!”
“世上這種逢迎的人太多了,假一套的人太多了,我也很看不起他們。”
“是是是!樂伯伯!”
“但是!”樂歌話鋒一轉,說道:“這種人最會生存!生存能力最強!”
“樂伯伯!”
“我們不要瞧不起他們,當我們在無奈的時候,也會作出相同的表現!”樂歌說道。
“是是是!樂伯伯!”曾參應和道。
“曾子!你把這一段安排這裏,應該是有用心的吧?”樂歌看着曾參,問道。
曾參頓了一下,點了點頭。
“結合上下文來看,你是花了心思的!可以看出來!難道不是?”樂歌盯着曾參的臉,問道。
在樂歌的逼視下,曾參不得不點了點頭,承認了。
“這一段話是接上一段話的,是不是?接伯夷叔齊的,是不是?”樂歌問道。
“這個?”
樂歌繼續說道:“你之後把那個借醋的人編排在後面,是不是爲這一段文字作鋪墊?是不是?或者說!是作一下對比、說明!是不是?”
“樂伯伯!”曾參謙虛地說道:“我沒有那麽想,我就胡亂編排的。不過!聽樂伯伯這麽一解釋,好像又那麽回事了?”
“你啊!曾子!怪不得你先生看好你!你果然牛叉啊!你胡亂地編排了一下,都是那麽地合理!了不起啊!你不比顔回差!差不了多少!”樂歌看着曾參,誇獎道。
“樂伯伯!我?”曾參支吾道:“聽了樂伯伯的話,我感到慚愧!慚愧啊!”
說着!曾參把頭低了下去。
孔子反感“巧言令色”的作法,他提倡人們正直、坦率、誠實,不要口是心非、表裏不一。看不起那些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人。要像伯夷叔齊那樣,愛憎分明,保持立場不變,做一個真實的人!
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就不能一概而論。
比如說!在亂世、敵人面前,我們就不能說真話。還有!在某些場合下,也是不能說真話的。說真話不是對所有人都要說真話的,是要看情況、場合的。
總之一條!我們做人要正直、坦率、誠實,不要口是心非、表裏不一。不要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人。要像伯夷叔齊那樣,愛憎分明,保持立場不變,做一個真實的人!這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就不能一概而論。
“繼續往下讀!我看看後面是怎麽編排的?有沒有與上面的文字組合一個整體?”樂歌點了一下頭,催促道。
“是!樂伯伯!”曾參應了一聲,繼續往下面讀。
顔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什麽意思?”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解讀道:“顔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先生身邊。先生說:你們兩個何不說說自己的志向給我聽聽?子路說:願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好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顔淵說:我願意做這樣一個人: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先生說:願意聽聽您的志向。先生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人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都得到關懷。”
“表面上說的是一個人的志向,其實!通過一個人對志向的表述,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怎樣地人!是不是?”樂歌問道。
曾參應道:“是!”
“子路是獵戶出身,經曆過苦難,有些英雄主義。所以!他的志向是:願意與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而顔回!他就的志向就很文人化。是從道德品質上面來看待人生的。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好像!就比子路高尚許多、進步許多。是不是?”
“這個?”曾參覺得不好回答。
“而你先生!他的志向就不是個人了,而是天下人!所以!你這是在誇你先生,無意中貶了子路。”
“沒有!沒有!”曾參趕緊擺手道。
“是沒有!你不是有意的!你寫的子路,确實是這樣地一個人。但是!對于明眼人來說,是不是有貶的意思?貶得不動聲色?”
“沒有!沒有!”曾參頓時變得一臉地哭喪相。
按照樂歌的說法,他就不是什麽好人了?
所以!趕緊問道:“那麽?要不然?把這一段給删除掉?”
“我隻是跟你開玩笑的!哈哈哈!”樂歌笑道。
“樂伯伯?我?”曾參不得不承認道:“經過樂伯伯這麽一點,我也感覺出來了,好像是我在貶子路!不不不!我的本意沒有貶的意思,隻是!拿來陪襯!這這這?樂伯伯!不瞞您說,子貢他們之前已經看過初稿了,都認爲很好。所以!才保留下來的!樂伯伯!要不?删除掉吧?”
“不用了!你繼續往下讀!既然如此,要是把它删除了,反正整體就不完整了!保留着吧?”樂歌表态道。
“可是?别人要是背後說我貶子路呢?”
“你沒有貶啊?你這不是‘實事求是’?子路就是這樣地人啊?是不是?”
“這個?”
“你繼續往下讀!我聽着!”
“是!樂伯伯!”曾參隻得應了一聲,繼續往下讀。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完了,我還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們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并承認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并且!還能夠從内心裏譴責自己的人。而更多地人卻是即使自己的内心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卻不願意面對,或者!怪罪于别人!”
“哦!說得對!你先生總算把人看清楚了!古往今來,人們往往能夠一眼看到别人的錯誤與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錯誤。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的人,并且不怪罪于他人的人确實少有。”
“是!樂伯伯!”
“繼續往下讀!”
“是!”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即使隻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會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隻是他們沒有我那樣好學罷了。”
“這說的也是大實話!”樂歌點頭道。
“是!樂伯伯!”
“還有!你先生也是在鼓勵你們,叫你們不要灰心。要相信自己!要相信他的學說思想。隻要你們有心,一定能建立起自己的小圈子!”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