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不恥下問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剛?”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我沒有見過剛強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說:你的學生申枨就是個剛強不屈的人。先生說:一個人欲望太多,就做不到剛強不屈!他隻會在欲望面前屈服自己!申枨這個人欲望太多了,怎麽能夠剛強得起來呢?”
“申枨是誰?”樂歌問道。
“姓申名枨,字周,先生的學生!”
孔子認爲:一個人欲望太多,就做不到剛強不屈,隻會在欲望面前屈服自己!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子貢說:我不願意别人把他的意志強迫于我,強迫我如何如何。我也不願意把自己的意志強迫與别人,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孔子說:子貢呀,明白這個道理很好。不過!你很難做到這一點。”
“爲什麽?”樂歌問:“爲什麽孔子說子貢做不到?”
“這個?”
見曾參不方便說或者說不出來,樂歌笑道:“因爲!子貢是個生意人。生意人有很多無奈,所以他可能做不到。爲了利益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他無法自己。其實!不僅僅生意人如此,任何人都如此,生活中的無奈太多,我們不可能保持不變!永遠保持自己的态度、立場。當然!如果不怕死,不想活了,他們才能如此。”
“這個?”
“你先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說子貢做不到!”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呵呵呵!子貢是個馬屁精啊!這個馬屁拍的!”樂歌笑道。
曾參苦笑了一下,解讀道:“子貢說: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方面的知識,我們可以通過耳濡目染就能夠體會得到;可老師講授的關于人性的道德修養方面的知識和理論,通過耳濡目染是不能夠體會得到的。是需要用心去感悟,需要有舉一反三的靈性。”
“表面上看,是個馬屁精,拍的是馬屁。可仔細一想,也有道理。所以說!子貢能混!人家這馬屁拍的,恰到好處!”樂歌笑道。
不得不說,子貢的馬屁拍的,很到位。
曾參應道:“在子貢看來,先生所講的禮樂詩書等具體知識是有形的,隻要靠耳聞就可以學到。但關于人性與天道的理論,深奧神秘,不是通過耳聞就可以學到的,必須從事内心的體驗,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嗯!”樂歌點頭哼了一聲,說道:“繼續往下面讀!”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釋道:“子路在聽到一條道理後,有急不可待的心情想去實踐一下。但他還是沒有立即去實踐,惟恐又沒有聽到更多新的道理。”
“呵呵呵!你們都笑子路笨麽?還是說子路的好學精神?”樂歌笑道。
“沒有!樂伯伯!我沒有貶低子路的意思!這是事實!子路很好學,自從跟随先生後,他就一直在努力地改變自己!這是事實!”
“子路是獵戶出生,脾氣暴躁,有股野性。自從跟随孔子後,他也想做一個懂事的文化人!所以!他比别人都努力!”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我聽我爹他們說過:以前在學堂裏,我爹是學霸。可自從子路來了之後,他就是學霸了,把我爹給壓下去了!”
“哈哈哈!”樂歌聽了,大笑。
曾參繼續往下讀《論語》: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答道:“子貢問道:爲什麽會給衛國大夫孔圉一個‘文’的谥号呢?孔子說:孔圉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爲恥,所以給他谥号‘文’。稱他爲孔文子!”
“哦?”樂歌應道。然後問道:“自從‘朽木不可雕’之後,你編排的這些,都是在講學習!是不是?”
“然!樂伯伯!”曾參應道。
“好!”
“謝謝樂伯伯!”
孔文子:衛國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
孔子提倡“不恥下問”的學習态度,對後世人産生了深遠影響。
子謂子産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釋道:“先生是這樣評論子産的,說:子産有君子的四種道德:一、他行爲莊重,給人的第一印象好;二、他事奉君主恭敬,懂得君臣之道,不卑不亢,忠誠于君主;三、他養護百姓,對人有恩惠。民安才能國泰;四、他管理百姓事務有法度,公正無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好!”樂歌應道。
子産:姓公孫名僑,字子産,鄭國大夫。做過正卿,是鄭穆公的孫子,爲鄭國的國相。
子産在鄭簡公、鄭定公之時執政22年,是中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樂伯伯!我這麽編排可以麽?”曾參問道。
“嗯!”樂歌點了一下頭。
曾參又道:“先生講的不僅是君子之道,也就是爲政之道。我們先學做人、做事,再學習‘爲政之道’。樂伯伯!我這麽編排,可以麽?”
“嗯!好!很好!繼續往下念!”樂歌興奮地揮舞了一下手臂。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樂伯伯沒有提出異議,說明之前的内容算是過了。所以!曾參也很高興。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釋道:“先生說:晏嬰善于與人交朋友,相識得越久,别人會越尊敬他。”
“呵呵呵!”樂歌笑道:“你這從爲政之道編排到交友之道了?”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我之前已經說了不是?這篇内容不僅僅是先生評價學生、别人,也是在教我們做人、處事、交友等等!”
“好!”樂歌贊道。
晏平仲:齊國的大夫,名嬰。《史記》卷六十二有他的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