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伯伯!”曾參神色一變,變得很認真、嚴肅起來。
“說!有什麽事?”
“樂伯伯!我?”曾參想了想,還是決定下來了,問道:“我?我就是覺得:先生的思想前後落差很大,這會不會影響先生的形象和整體一緻性?”
“這個?”樂歌想了想,點頭道:“我覺得?好像沒有大的問題!你先生的早期思想,主要在周禮、仁政上面,在恢複周制上面,在克己複禮上面!是不是?而晚年!特别是周遊列國回來之後,死之前的一兩年,變化很大。之前!都沒有多大地變化,都能夠保持整體一緻性的!”
“這個?”
“比如說!你說的可能是他的臨終遺言,是不是?從他的話語中就可以看出來,他變得現實了。或者說!變得理論聯系實際了。以前的他!是沒有這麽現實的。你要跟他商談,他隻會在假設的基礎上,然後不談現實隻談未來。
比如說!假如我們個個都克己複禮,那麽!天下就太平,就能達到理想世界。是不是?包括現在的你!曾參!也一樣是這樣想法的。你們就喜歡把一切都建立在‘假如’的基礎上,而不是現實的基礎上。是不是?”
“這個?”曾參不服,但沒有争辯。
現在的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這個思維模式的錯誤。他的這個思維模式,都是受到孔子等人的影響。是的!正如樂歌所說的那樣:把一切都建立在假如、假設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現實、事實的基礎上。
假如我們這樣去做,那麽未來就會如何如何!就能夠達到我們理想中的結果!人生需要理想、夢想,隻要我們去努力,理想、夢想就一定會實現。
從理論上來講,是行得通的。
但是!從現實、事實的角度上來講,就沒有那麽容易。很可能!在你的一生時間裏,都不可能實現。雖然最終可以實現,那已經不是你的事了,那是你的兒孫後代的事了。試想:如果你死在現實生活中了,你還有兒孫和夢想、理想、未來麽?
所以!我們需要理想、夢想。但是!一定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而不是脫離實際,進入想象的世界。我們活在現實生活、現實世界中,而不是活在夢裏。
孔子早期思想,就是理想主義,而沒有考慮到現實。但是!克己複禮并沒有錯,修身養性也沒有錯。如果把自己處于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中進行修身養性,保持自己的品德,那就更好了。
一句話!你能跟敵人講規則麽?你能跟畜生講人類文明麽?而敵人!跟畜生無異!所以!你不能把他們當人看待,而是要把他們當畜生看待。
而孔子思想,是建立在沒有敵人的環境下的。試想:在亂世中,能沒有敵人麽?
在和平時期、在盛世中,一樣有敵人存在。因爲文化的差異、因爲思想觀點的差異,永遠都有敵人存在。
所以!建立在沒有敵人的環境下,是不現實的。或者說!是脫離實際的。
但是!孔子的品德修養,是值得提倡、推廣的。所以!孔子的學說思想永遠有它存在的價值。
“你可以從品德修身這個方面入手,盡量少談他的‘仁政’之類的東東。”樂歌提議道。
“這個?”
“你也知道了,是不是?你先生的臨終遺言,是不是?哪裏還有什麽仁政?是不是?仁政麽?隻有統治!怎麽把天下子民統治起來,然後給他們生存的機會。是不是?統治才是目的!隻有統治了,天下一統了,你才能去推廣你的仁政。是不是?你沒有絕對的權力,不能天下一統,你推廣仁政隻是空談!你沒有保障自己的權益不受侵犯的能力,保護自己的能力,你的一切夢想、理想都是無法實現的!是不是?”
“這個?”曾參着急地說道:“子貢刻錄的這個版本,就有很多先生關于仁政的論述啊?這這這?這可怎麽辦?”
“呵呵呵!”樂歌笑道:“作爲《論語》,作爲對話體,不!作爲孔子語錄,全面記錄孔子的言行,一點也不涉及‘仁政’,那就偏頗和不真實了。是不是?所以!需要是需要的。但是!有一個側重面。也就是:份額、份量的多少而已。談仁政方面的,盡量少編排進去。你懂我的意思麽?”
“這個?”
“不過!我覺得有些記錄仁政的言語,也是一樣可以記錄進去的。也就是說!不影響孔子整體思想、不暴露孔子整體思想強烈落差的言語,都是可以編寫進去的。”
“這個?”曾參點點頭,說道:“謝謝樂伯伯!我心裏大概有一個數目了!謝謝樂伯伯!”
“你先生的思想落差是很大,但是!并沒有影響整體一緻性。或者說!影響不大。因爲!隻能顯示他的思想成長、成熟過程。他的思想脈絡。他是怎樣從一個理想主義者到一個現實主義的蛻變。”
“是!謝謝樂伯伯!”
“因此!他的一些糗事也是可以寫進去的。但是!并不暴露他、揭他的短。而是!一種警示!比如說!‘喪家之犬’,是不是?有什麽不敢寫進去呢?是不是?”
“這個?先生被人罵了、嘲笑了,也要寫進去?”曾參驚問道。
“寫!隻是不是揭露的那種寫,而是寫實的那種寫。這樣寫了,才能顯得《論語》的真實性!揭短不是目的,說事才是目的!”
“是!”
“當然!你們要有這個承受能力!是不是?肯定有人看到這些記錄後,會嘲笑你們,嘲笑孔子和孔門。所以!你們自己要有這個承受能力!”
“是!”曾參說道:“我隻能代表我,可以接受。可我的學長那麽多,别人能不能接受,我就不知道了。”
“不接受也得接受!唉!有些事是隐瞞不了的!唉!”
“是!那就留給曆史去評說吧!樂伯伯!謝謝樂伯伯!”
曾參得到了指點,解開了心中的疑惑,心情好多了。目的達到,他這才起身告辭。
“你去跟方勤招呼一下,保證春祭的時候帶子思回來!去吧!”樂歌朝着曾參擺了一下手背,說道。
“是!謝謝樂伯伯!”曾參應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