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呵!”孔子不以爲然地笑了。
“先生?嗚嗚嗚!”曾參哭道。
“道家學說說一千道一萬,就那麽回事,它就告訴我們:人與萬物來源于道,所以人與萬物是一樣地:隻是一次生命的過程。我們的人生,隻是爲了活着而活着,隻是爲了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
但是!到底怎麽活?特别是在現階段這個亂世中怎麽活?老子他老人家并沒有告訴我們!他老人家隻是說,要與時俱進,要适應環境。”
“這個?”
“他老人家隻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居後、退讓、保全自己的生命、不要貪财、不要貪戀美色、不要貪戀口感……一句話!人生不過是爲了活着,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這不是?”
“是是是!”曾參止住哭,聽着孔子講道。
“總之一句話!老子他老人家叫我們好好地活着,不要被外界的事物給迷惑了。活着才是目的,不要因爲折騰而把自己折騰死了。就這意思!”
“哦?”
“但是!”孔子話鋒一轉,又說道:“他老人家又說:我們又不單單地是爲了活着而活着,因此而被人欺負,受人奴役。别人生活很幸福,我們卻被人奴役着生活得并不好。或者!我們老是被人欺壓。他說!這樣也不是人生!所以!要反抗!”
“反抗?”
“哀兵必勝!”
“哀兵必勝?”
“他說!當我們承讓别人,隻求簡單地活着的時候,而别人得寸進尺還是欺壓我們,那麽!我們就要反抗,把敵人消滅掉!”
“這這這?”
“這不是?他老人家之前都白說了?”孔子笑道。
“這這這?”曾參想了想,覺得好像是那麽回事。
之前樂歌對他講的,好像也是這個意思?
“說來說去都是廢話,他老人家又說!理論歸理論,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現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具體對待。你說?這不是?說來說去等于沒有說?”
“這個?”
“所以!我覺得他老人家說的,并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并沒有解決人類的現在和未來。雖然有那麽一點道理,可也太被動了?是不是?”
“是是是!”
“所以!我們作爲人!作爲有先知者,就應該站出來,解決人類現在和未來所面臨的問題,讓人類從此過上美好的生活……”
“那?怎麽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曾參問道。
“怎麽解決?先生我不都教給你們了?就按照我說的那一套!克己複禮,忠恕他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等等去做人、做事,大家都這麽去做了,社會不就太平了?是不是?”
“這個?”
“什麽這個那個?就這樣!不會錯!從我做起,天下太平!”
“是!先生!”曾參應道。
“不過!老子說的那些,也有借鑒的地方!比如說!他說!人生隻是一次生命的過程,我就覺得有些道理。可是?有時又覺得沒有道理。”孔子思索着說道。
“先生?怎麽是有道理?又怎麽是沒有道理呢?”
“有道理,好像是那麽回事。人死了就死了,沒有什麽了?什麽都沒有了。生前再多的錢财,最終都沒有。但是!我又覺得不對?”
“哪裏不對呢?”曾參追問道。
“你說?人真的會死麽?”孔子反問道。
“這個?”曾參答不上來。
“比如說!在我們的大腦中,怎麽就有許多已經死去的人呢?是不是?曆史人物那麽多,他們好像都沒有死?是不是?”
“這個?”曾參覺得好像是那麽回事:這些人死了麽?好像并沒有死啊?
“也許?人是死了,但是!他們換了一種形式仍然存在着?”
“這個?”曾參大着膽子問道:“難道?真的有鬼神、天地神靈?”
孔子一聽,當場臉色就變下來了。
當年因爲這件事,他還跟老子争辯過。在老子的解釋和喝斥下,他半信半疑。後來不是?子路等人問起這件事了,他當場就把子路等人給喝斥了。
至于到底有沒有鬼神?他不知道。但是!他很懷疑。所以!他一直是很矛盾的:不知道是應該相信?還是不應該相信?
關于鬼神的争論,關于祭祀,當年他與老子争論過。結果!被老子給罵了。
老子認爲:一切都是人想象出來的。先有人、先有人的大腦思維,然後才有鬼神。祭祀!是爲了尋求心靈的安慰和教育意義,讓自己不要忘記祖先和神秘力量……
祭祀的形成原因:是對神秘力量的敬畏,是尋求安慰一種方法。
可當時的孔子,是不敢相信老子的話的。
也許?當時兩者之間的差距太大,老子說的很多話孔子都不能理解。盡管!老子盡量用通俗的語言來解讀。可孔子不願意接受,就是聽不進去。或者說!不願意去聽,不願意去理解。結果!他沒有完全聽懂老子的解讀。
在孔子的記憶裏,他還是相信有神靈存在的。因爲!曆來人類都是這麽認爲的,都認爲有神靈存在,所以才祭祀。是不是?
結果!突然地冒出一個人說沒有神靈存在,一切都是因爲有了人之後才有的神靈,神靈是人的大腦想象出來的。
所以!孔子就是無法接受老子的這種觀點。
再則!老子雖然是無神論者,可他也無法徹底地解釋清楚。再則!出于曆史的原因,就算能徹底地解釋清楚也不敢解釋清楚。
不說在老子那個時代了,就是在近現代,曆史上還是有人因爲“無神論”而被治罪的。是不是?
所以!老子也就在小範圍内具體解讀了“無神論”。而在公衆場合,他不敢解釋得那麽清楚。别人要是相信,他就解釋得詳細一些。别人要是不相信,他就不敢較真。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他才沒有跟孔子較真,沒有詳細解讀。
孔子當時就老子炝,所以老子也不敢過分解讀。再則!孔子當時有抵觸情緒,跟老子相處時間很短。就算老子有心詳細解讀,孔子也沒有給他解讀的時間。
據說!孔子與老子就正兒八經相處了一天一晚時間,就走了。老子出于好意,才相送了一段路,把他送到黃河渡口。在這一路上,老子勸導了一番,讓孔子不要自負,要謙虛一些,要學習水的品質。
不要以爲自己有什麽了不起,更不要以爲自己是救世主。不要居功,以爲自己是天下功臣、人類的功臣。所以!要學習水的品質。
其實!我們都隻是一次生命的過程。人類與萬物一樣,隻是一個物種而已。當人類不存在了,文明、文化等等也就什麽都沒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