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嘡嘡.嘡”
“時辰到了,時辰到了!”
“請考生們出示準考證,一刻鍾後排隊入考場,不得交頭接耳,肅靜!”
大棚底下,五千多近六千學子,剛還吵吵鬧鬧,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齊齊望着那扇希望的大門,灼灼生輝。
足足修了三年,全京城百姓矚目的眼前這所,建築配套最齊全(玻璃窗戶、地闆瓷磚标配),能容納數萬人的皇家醫學院。
它終于招生了。
修建在了京城的西郊,占地一千畝,主教學樓,有三棟,呈品字行,均爲三層的群樓建築。
大食堂、大澡堂、學生宿舍,夫子們住的四合院,均不足爲奇。
唯有兩棟五層樓,裏外用白色瓷磚裝飾起來的實驗樓和圖書館,相當搶眼。
大夏朝所有的醫書、醫典,還有水軍們帶回來,耗時三年才被翻譯了一小半出來的大食帝國醫書,都被收藏在該圖書館,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皇家醫學院有三個獨立學院:
中醫學院,設:大方脈科、小方脈科、産科、針灸科;
西醫學院,設:外科、産科、眼科;
藥劑學院,設:中藥科、西藥科。
中醫學院的夫子,由太醫院的太醫們,民間醫術和口碑甚高的名醫擔任;
西醫院聘請了上官太醫,大食帝國禦醫謝裏夫等大食醫者爲夫子;
藥劑學學院是個大雜燴,中西結合。
藥劑學分爲:三年制、五年制;
中醫學統一爲:五年制;
西醫最爲耗時:五年起,最高八年。
大夏朝秀才以上學曆的,對學醫有興趣的,均有資格參加每年一次的醫學生考試。
今年頭一年,僅錄取一千學生。
京城以及附近五府,共計報名者有五千多,卷得相當厲害。
凡是被錄取者,不但學雜費全免,畢業後考試取得資格證的,還能由朝廷分配去醫署工作。
寒門出個秀才相對容易,科舉不算很有天賦的,學醫就是最好的出路。
“哎,不是說這醫學院能住個兩萬多學生的嗎?怎生頭一回才招一千個學生哩?”
“我說這位兄台,你也不想想,這麽多學生,夫子哪來?西醫可全靠番邦來的夫子,攏共才幾十人呢!”
“還是學中醫的好,不學那動不動就給剖腹啥的番醫,誰敢給他們瞧病去?”
“年初那個剖腹生下三胞胎的産婦,如今可活得好好的呢!中醫可不敢動這刀子!”
“有幾個産婦的男人,願意自家女人被男人剖腹啊?”
“我說你這人可真是虛僞,要換成你家閨女生娃,你能眼睜睜看着她難産而死?生死面前,被規矩給束縛了的就是蠢人!”
“這這.”說話的,帶入了自家閨女或者孫女就不吭聲了,呐呐的,被旁的人鄙視。
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時半會,謝裏夫醫生等人這幾年在京城,僅給普通百姓做了十幾場手術,京城今時今日才有了他們醫術的傳說。
陪考的家長們,大多還是支持家中子弟的,不管西醫中醫能考上就成,鐵飯碗誰家不想端?
“今年考不上的,明年就更難咯,明年說是要全國招生。各府選拔上來的,水平肯定不會差!”
“嘿嘿,那咱家小子運氣可真不錯,去年考中的秀才,今年就有考醫學生的運道,十六歲,學出來二十出頭,正好!”
“六選一,考不中,真怨不得旁人咯!”
陪考的家長們喝着考棚裏的涼茶,相互打聽着對方家孩子的情況,暗自做着對比。
大熱天,爲期三天的考試,真能把人考糊咯。
沒個好身闆,還做不了醫學生哩!
“隔着院牆都能瞧見樓上的玻璃窗,醫學院修得可真氣派啊!”
“三年前嘛,可不敢想能有這般的好條件,如今玻璃也不算啥稀奇物咯。”
的确是,朝廷的玻璃坊開了數十家,年産量不低。
條件好些的,掏個幾兩銀子出來,都能做上幾扇玻璃窗。
玻璃做的酒杯、水杯、果盤也陸續進入了百姓們的生活中。
玉米、甘薯、馬鈴薯、南瓜等被朝廷強制推廣,種植到了全大夏。
頭兩年,官府監督種植出來的糧食,大多還是用來做種的,今年百姓們終于能敞開肚子吃了。
大夥兒已經嘗到了高産糧食的甜頭,最近兩年,墾荒出來的旱地比往年多了數倍。
但凡不是懶得無可救藥的,都知道,種幾畝地的粗糧都能養活一家幾口人。
玉米躍升成爲了大夏細糧之一,磨得細細的玉米面和灰面混合起來做馍馍。
同樣的管飽,成本能降低一半,還有玉米面自帶的清甜。
會過日子的婦人們,無師自通,還能琢磨出口感最佳的比例來。
放點花生油和糖霜炒出來的爆米花,大人小孩都吃得噴噴香。
馬鈴薯成爲了大夏有史以來,最受百姓們歡迎的食物。
菜飯兩得,吃再多都不燒心,也不會放屁。儲存得當的話,能吃上一年。
畝産量最高的甘薯,人吃膩了,甘薯藤和甘薯還能剁碎了煮熟後喂給豬吃。
吃甘薯長大的豬,巨肥。
村兒裏窮人家,想要哄孩子,沒錢買糖果的。
秋日裏,動動手,選了最甜的紅心甘薯出來,曬上幾十百來斤甘薯幹,夠娃娃們嚼上幾個月。
這還不算最好的吃法,忠勤侯夫人的挂面坊去年就研究出了,甘薯粉條子。
懶得自個兒做的,三十文一斤幹粉條子,誰家買不起?
哎喲喂,大肥肉酸菜炖甘薯粉條子,沒有人不愛吃它。
女子烹饪學院研發出來,由各地善堂免費學了配方去的酸辣粉,幾個月就傳到了大江南北。
酸酸辣辣,加了酥脆花生米和鹹菜末的酸辣粉,嗦上一口,爽翻天。
甘薯粉大量上市的第一個月,京城就開出了一百多家酸辣粉攤子。
吃來吃去,大夥兒都說口味最正宗的,當屬忠勤鎮。
京城都有老饕爲了這一口酸辣粉,跑出城去吃的。
安南年年歲供的占城稻,從嶺南種植到了湖廣,産量比起大夏的稻種要增産三到四成。
除了糧食,印加帝國帶回來的各種蔬菜種子,在大夏的土地上,也長勢喜人。
長長的豆角,炒着吃,煮着吃,還能泡成酸豆角吃;
酸甜可口的番茄,拌上一點糖霜,能甜到心口去;
貴族都要搶購的草莓,冬日居然還能搭了暖房種出來,除了貴,無缺點。
花生和葵花籽用來榨油的更多,家家戶戶如今是不缺油水的。
棉布已經成爲所有百姓裁衣的最佳選擇,兩百文扯來的棉布,就能做一身夏衣,吸汗又透氣,質地也軟和。
麻布和葛布對小娃娃的皮膚很不友好,連貴人家的孩子都覺得棉布衣更舒适。
經濟價值最高的胡椒,嶺南和崖州府均已經開始結果了,未來幾年會進入豐産期。
這三年,是大夏朝農業騰飛的三年,也是忠勤侯滿大夏奔走的三年,除了過年,幾乎都泡在了田間地裏。
曬得比黑人還黑,名副其實的黑娃了。
侯府,離了他,啥事都沒耽擱。
趙雷霆不但順利娶了媳婦兒,現在牟家小娘子已經懷上了孩子;
秦柯從海外回來後,就轉了武值,如今是禦林軍的一員。
這幾年在袁府和胡家不斷的刷存在感,入了胡二牛的眼。
胡家把與他同歲的小草許給了他,天順十年臘月完婚了,剛生了一個胖小子。
小花也有了好歸屬,天順十一年,嫁給了姚夫子家的老大(已是秀才),明年仲春也要當娘了。
姚大受三年前中了進士,名次還不低,如今在翰林院深造,馬上就要散館選官了。
秦柯這樣的孤兒女婿,胡家老老少少都很疼惜他,逢年過年都愛帶着小草回娘家。
小花的婆家,公公前途光明,婆婆事業風風火火,小叔子們都在學院讀書。
婆婆姚氏幹脆就讓新婚的小兩口,住到了東城學院附近,小花的陪嫁的一進四合院裏,小日子過得相當省心。
兩門親事,用張氏的話來說就是:打着燈籠都找不出來的好親事,胡家的閨女都是好命的!
三年中,馬島挖回來的蘭草陸續被出手,最貴的幾株被拍出了上萬兩的天價。
加上他們出手的寶石、香料等,臨近醫學院那片的一整條的街道,就是這幾個家夥合夥修起來的,人均分得八十間商鋪。
至此,被黑娃勒令,再不許折騰銀錢,要求他們專心讀書。
袁府四少年,現在還是秀才,小山最折騰,考了兩回才過,今年的鄉試他們正在準備中。
爲了他們這場鄉試,翠花連方便面都折騰出來。
考前賣到火爆,隻需要用沸水泡軟就能吃的面條,考生們的知音啊。
朝廷裏,有了些别樣的苗頭。
自打太子和幾位皇子陸續成親後,大臣們請分封藩王的折子,每月夏洪棣都能收上十幾封。
他就是吃夠了藩王内鬥的苦的人,怎會讓他的兒子們走他走過的老路?!
用忠勤侯的話來說,餅子不大,才不夠分,有一筐餅的人,誰會吝啬分兩個出去?
如何讓家裏有更多的餅,就成了夏洪棣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