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優中選優,選出了最後200個種子選手,其中大部分都是孤兒。
張信然最後也錄取了,陳不二看得出他是有大毅力的人,自己決定的事情一定會去做到。
到傍晚的時候,這200個少年郎已經全部站在了陳不二前面,周圍圍觀的災民那是人山人海。
陳不二看着這一個個年輕的面容,心中還是有點愧疚的,因爲他準備讓這些少年郎上戰場的,就像黃氏二十兄弟一樣。
上了戰場,刀槍無眼,那是會死人的。
現場,陳不二就将這200人分爲了十隊,黃氏二十兄弟擔任教官,每支隊伍十人。
人少,可以快速培訓,快速成才,快速可以派上用場。
陳不二有一種預感,北方因爲旱災已經爛成一團了,加上遼國自己也受災嚴重,又一統草原了,入侵大周這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他要加快速度。
爲了自己,爲了自己的家人,他得拼了,不能再當鹹魚了。
這兩百個護衛招滿後,陳不二就準備帶着人走了,他要訓練的是新軍,是拿槍拿炮的“安保隊”,那麽在汴梁肯定是不合适的。
最好的地方就是回老家“景室山”。
現面四十裏景室山已經成爲了陳家的私有地,外人是不能進入的,正是訓練的好地方。
而且有了楊皇後和外公的幫助,他已經搞到了幾百匹馬,完全可以讓他組成一個騎兵方隊,可以快速轉移。
不過在走之前,陳不二對着下面新招的這200個少年郎說道:
“你們不用擔心什麽,在我這裏,吃好穿好,絕對不會讓你們餓肚子,而且将來你們娶妻生子都包在我身上。
但有一點我要說明,你們既然簽了死契,那就要好好幹,好好聽命令。最後,有家人一起來的,都站出來,給你們的家人,給你們的父母長輩磕一個頭再走吧。”
這話說完,大概有60人站了出來,齊齊跪在地上,很多人都淚流滿面。
大家都知道,在這個亂世,或許這一别就是永世。
那些孤兒還好,那些有家眷的,這時候都已經哭成了一團,叫着兒啊,娘呀的,現場短暫亂成了一團。
張信然也是跪在父親面前,呯呯嗑了三個響頭:“爹,孩兒走了。”
老頭同樣與心不忍,站在那兒久久不能動彈,最後長歎一口氣:
“三兒,不要怪爲父狠心,爲父也是沒辦法,你隻要好好幹,爲景室堂立了大功,遲早有一天還可以去掉奴籍,我們一家還有團聚之時。”
張信然一臉堅定:“父親放心,孩兒明白,一定混出個人樣來,你和母親,祖父他們一定要活着,一定要來找孩兒。”
“好好好”,張父說完,自己也已經掩面而泣。
陳不二看着眼前一幕也與心不忍,這就是他更喜歡孤兒的原因所在,有家人牽拌麻煩太多了。
“好了好了,别哭了,你們記住,有朝一日你們能活下來,那就一定有再見之時,我們是汴梁城中的景室堂醫館,将來要找人,就去那兒找。”
陳不二覺得還是應該給大家留下一點念想的。
當然你說親情有多少那也不一定,報名參軍的,往往都是家中的庶子,或者不得寵的其中一個兒了,真的是獨苗苗的誰會來賣身?
招完人,車馬行的馬車隊已經等着了,這些孩子幾乎都不會騎馬,隻能坐馬車去景室山。
在那兒,陳不二将帶着自己的老護衛,跟這些新招收的少年郎同吃同住,強化訓練,準備以最快的速度成軍,學會搶支彈藥的使用。
還有關鍵一點,那就是要徹底洗腦,徹底成爲陳不二的忠實護衛,或者奴仆。
現在他手上有220個護衛,但在陳不二的規劃中,這僅僅隻是開始,他的目标是建立一支萬人隊。
當一萬人手拿熱武器,有搶有炮有炸彈,還是全騎兵的隊伍建成之後,什麽遼軍,還是後來的金軍、蒙古兵,那都完全不在話下了。
而且這一萬人全部都是精兵,不用鋪兵和後勤部隊,因爲後勤問題陳不二自己就能解決,機動性更強。
這樣一支軍隊形成,就問你們怕不怕?橫掃全世界的節奏。
可是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陳不二正美滋滋準備着自己的“強國強軍夢”的時候,北方的亂局已經開始了。
五月,北方的河間府、真定府民變,六月太原府、鳳翔府發生了災民暴亂。
整個北方大亂。
這些災民們開始攻城撥寨,席巻整個黃河以北地區,而且幾乎全部都是與遼國的邊境幾個重要州府,這背後要是沒鬼才怪。
而遼國方面,已經悄悄将東北、蒙古草原的部隊集結到了遼周邊境線。
其中析津府陳兵30萬、大同府陳兵20萬。
不止如此,原來進攻西夏,打了一場滅國戰一無所獲的30萬遼軍,也從興慶府出發,集結在了蕭關。
因爲元景二十五年冬天和二十六年春天,北方地區都沒有下雨,嚴重影響了春耕,導緻夏天顆粒無收,北方災情更加嚴重。
元景二十六年九月,遼國正式叩關,分東中西三路,分别從析津府、大同府、興慶府三地出發,總兵力80萬進攻大周。
出乎陳不二的預料,遼國這投入的兵力,根本不是“打谷草”的配置,分明就是要來一場滅國戰。
沒辦法,大周雖然北方旱災嚴重,可還有江南和荊湖地區的糧食支援,雖然運費代價不小,但好歹還能維持,這就是大國的優勢。
但對于經濟單一,死腦筋一根筋的遼國來說,析津府、蘇州港被炸毀,對外貿易暫停。
加上北方草原也受到旱災和随之而來的蝗蟲災害,導緻草原幹枯,牛羊大批死亡,整個國家的經濟都快崩潰了。
原本指望打下西夏後能補充資源和糧食的願望也落空,那麽對遼國來說,目前唯一一條生路,那就是南侵。
遼國先是暗中資助背的民變,讓大周北方地區更加糜爛不堪。
同時,大周北方的邊軍也同樣因爲缺少軍糧而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困境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