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
桌子上的人都愣住。
對狄仁傑的這個回答感到了一些意外,倒不是說研究所這條路不好,隻是不太符合狄仁傑一貫以來的性子。
狄仁傑是個天才,十一歲就考入明德太學,到現在四年過去,也不過才十五歲,還沒到及冠的年齡,雖然表現的如同一位小大人,可畢竟是個孩子,一些天生的孩子氣是抹去不掉的。
研究所的工作,在如意娛樂上可是寫的清清楚楚,那就是投身到科研工作之中,就像是航空航天學院的那群學生們一樣。
朝着一個目标,日複一日的枯燥工作,能做出來有些成果自然是好的,可還是有不小、甚至可以說是極大的可能失敗,一輩子的研究可能隻是打個水漂。
少年人,還是更渴慕鮮衣怒馬的生活。
狄仁傑擺弄着手裏的吸管,搖了搖頭:“這麽看着我作甚,除了去研究所,我還能有其他的路可以走的?”
有些人還是疑惑不解。
沒人攔着他,想要做什麽那不都是自由。
狄仁傑歎了口氣,放下吸管,指向自己:“我今年才多大,我才十五歲。”
“你說我去入朝爲官,朝廷敢放心用我嗎?朝廷固然是缺少人手,可也沒到非我一個十五歲的孩子不用的地步。”
婁師德搖搖頭,斟酌着說道:“倒也不會不用你,隻是”
狄仁傑點點頭,自嘲地苦笑一聲:“我懂大兄您的意思,我要是入朝,說不定就會直接給我一個五品的文散官,入翰林院做一名供奉。”
“我要是真的能施展抱負,了不得要等五年,等我及冠——甚至更久。”
“我這大好的光陰,就全然浪費在文散官之上了?”
其他人紛紛點頭,的确是這個道理。
狄仁傑的優勢就是在于他的年齡,當然缺點也是在于他的年齡,現在的大唐需要的是穩,而不是再大的變動。
大唐這些年已經變革了許多,要是官員再不穩妥一些,很容易就釀造出一些禍端出來。
他們這些二十多、三十多的人一入官場,必會得到重用,可狄仁傑少不得要有一番對心性的考察。
狄仁傑吸了口茶水,繼續說了下去:“再說商賈,以我們的本事,自己做個商賈都是綽綽有餘,再委身去成爲他們的手下,你願意?”
一個人搖頭。
“你願意?”
另外一個人也是猛地搖頭。
狄仁傑笑了笑:“所以我又怎麽可能會去做那些商賈的手下。”
他頓了頓,敲了敲桌子:“所以除了研究所之外,擺在我面前就隻剩下來留校任教、或者是外出任教這麽一條路子。”
“但還是那個問題,我的年齡。”
狄仁傑才十五歲,要是留太學任教還好說一些,畢竟太學裏的學生,并不會因爲狄仁傑的年齡就多麽地輕視他。
可要是外出任教,狄仁傑的年齡不會比他們大多少,甚至還要比他們更小一些,無法服衆,教育效果自然就差了一些.
而且他們都很清楚,狄仁傑傲氣得很,甚至都不願意和在他眼中“蠢笨”的人多說幾句話,這個性子就是不适合做老師的。
算來算去,除了研究所之外,好像還真的沒别的路,适合狄仁傑去走的了。
“研究所也挺好的。”婁師德失聲一笑,“倒是适合你,能入研究所的都是天下最頂尖的聰明人,你也能和他們說到一起去。”
“而且研究所能學到的知識,也必然會是我們在太學可能都學不到的頂尖知識。”
“等你日後在研究所呆的膩煩了,再出來科舉、或是做其他的事都不遲,畢竟你還年輕。”
狄仁傑笑着應下來:“大兄說的對。”
不過,即便是在這兩所太學裏,能像他們這群人這樣,擁有遠大抱負的人也不是多數。
這四年的時間裏,和真正的天才在一起學習,是很能讓人認清自己的一件事,大多數的學生,志向并不像他們那一群人那樣的崇高。
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都選擇了去入朝爲官。
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去選擇了留校教書、或者是回自己老家開辦太學。
剩下的三分之一學生,則是選擇了報考研究所,如果沒有考上的話,再決定是去商号、還是去當官、還是去教書。
這最後的三分之一的學生,無疑就是兩所太學裏,最爲聰慧的學生。
若不是對自己沒點信心的,也都不會報考研究所。
就在所有學生們都躊躇滿志,準備迎接畢業之後光明燦爛的生活,現實狠狠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
論文答辯的模式還沒在這幾所太學鋪展開來,他們雖然已經是文化水平在大唐是最高的一批人了。
可在科學的道路上,他們依舊還隻是學生。
畢業的難關是考試。
一場把他們四年來學習到的内容,綜合起來的考試。
這對于兩所太學的學生們而言當然不是難事,試卷的難度也不大,輕輕松松的就能作答出來。
可等成績下來
兩所太學還是有人沒能畢業,一共是十三個人。
明德太學出了十一個,長安太學隻有兩個。
這讓蕭瑀氣急敗壞,在自己的辦公室裏砸了三塊硯台,撕了自己将近十張的畫卷、書法,當然最讓他生氣的.
是這十三個沒畢業的人中,其中就有一位是他的子侄,是他蕭家的人!而其他十二個人,也都是和他這個子侄關系密切之輩。
也就是說這十三個人沒有畢業的罪魁禍首,就是他的這個子侄。
堂堂蕭家,素來是以經學治家,沒能成爲太學學生中的翹楚,那也是情有可原,畢竟狄仁傑、婁師德等人,無不是天賦異禀之人。
可連畢業都沒能畢業,四年的讀書,都沒往腦子裏去。
這讓蕭瑀這個做太學令的,面上無光,恨不得一腦袋撞在那個蕭家人身上,把自己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