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未來七年的科技扶持規劃後,這次江甯會議的議題基本上也都算是讨論完了。
最後剩下的“新占領土建設歸化”問題,并沒有占用大家太多精力。
因爲這些地方的管理,無論是東北,還是蝦夷、庫頁島,抑或九州,都還是純軍事化的。所以調整起來比較快捷,遇到新問題可以随時請示、朱樹人直接随時拍闆,不用複雜的朝廷内閣議政流程。
所以隻要大方向不錯,就直接先下手幹起來,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
這一議程中唯一值得拿出來提一句的,是朱樹人再次把原本已經被大明統治得不錯的雲貴地區,也暫時納入了一個爲期七年的嚴厲軍事管制計劃。
給了李定國一定的準戰時權限,進一步加速雲貴土司的改土歸流,争取在将來再對緬、越沖突之前,把尚未搞定的土司徹底流官劃,全部由朝廷掌握。
當然,這個準戰時狀态的軍事化管理權限,肯定是附帶嚴格期限的,當這個七年計劃結束、對緬越用兵也結束後,最多再額外多拖兩三年,到時候雲貴還是要徹底恢複到正常的流官管理節奏上,從此就跟大明其他内地省份一樣。
反正大明早在十五年前,就給過雲貴土司一個政策,當時涉及的是煙草和其他一些外來嗜好品作物的專營種植權。哪個土司響應朝廷、接納流官治理,歸化得好,就給誰優先提供煙草、可可、辣椒的種子。
這個政策已經持續了十五年了,所以這些年裏,西南的土司數量至少比十五年前減少了三分之二,不再那麽山頭林立。
凡是響應大明響應得早的、溫順的土司,這些年裏平均地盤都增長了一倍不止。而那些冥頑不靈的土司,基本上也都被順應改土歸流後實力壯大的土司們攻滅。
那些冥頑不靈土司麾下的部民們,當然不會被清算,他們都隻是無辜百姓,所以直接被溫順歸化土司吞并了,然後改造教化。被殺被滅門的,隻是那些冥頑不靈的統治家族。
十五年裏,雲貴足足有幾百個山溝裏的小土皇帝家族,倒在了煙草開路的屠刀之下。被殺的反明頑抗分子,何止數萬,被流放爲苦役改造的人口,更是超過了二三十萬。
但這樣的統治鐵腕之下,效果也是非常卓著的。
曆史上清朝人從康熙四十幾年開始發力改土歸流,結果前二十年也就改了個湘西土人。雍正年間到乾隆前半段累計花了四十年,才把貴州大部和雲南部分地區改得差不多。
而乾隆後半段,繼續改川西大涼山和滇西橫斷山區。曆史上清朝有記載的對滇緬邊境最後一批土司的歸流改造工作,足足持續到1820年,也就是嘉慶二十五年,才算完成——而這時候,距離鴉片戰争都已經隻剩二十年了。
換言之,曆史上清朝前後花了九十年,才把除了滇緬邊境以外,其他大部分西南地區改土歸流。算上滇緬邊境的硬骨頭,那就得再加三十年,累計一百二十年。
如今大明才花了十五年,用李定國的大棒和煙草專種的胡蘿蔔,恩威并施,估計已經達到了曆史同期清朝人花七八十年的改造效果。足足是五倍的時間效率。
雲貴如今的改土歸流進度,基本上相當于平行時空的乾隆三四十年左右。
所以朱樹人決定最後加一把火,再給李定國最後十年,并且借助對緬、越敲打的用兵契機,軍事化管理并舉,
争取十年走完三十年的路,到時候推進到曆史上嘉慶初期的改土歸流程度,徹底根治邊疆不服朝廷管束、自生自滅的問題。
屆時,除了目前尚處于大明和緬甸之間搖擺的橫斷山區土司,其他土司必須全部歸化完。
而十年之後,李定國也會被朱樹人派去大明從緬、越手中新“解救”出來的的土司領地上,繼續他在雲貴做過的工作,重新複制一遍成功經驗,直到大明徹底消化東南亞新規劃領地。
考慮到曆史上這個時候,李定國都已經死了,即使現在曆史已經被改變,朱樹人估計李定國也不是什麽特别長命的基因,所以能把雲貴和将來新附領土問題解決,也就不會給他壓新的任務了。如果他能活到那時候,就讓他榮歸養老吧。
(注:如今是1663年,曆史上李定國1662年就死了,享年42歲。不過據說是因爲悲憤和不習慣緬甸氣候水土不服才死的。這一點跟曆史上的鄭成功很像,鄭成功也是悲憤之中,加上不習慣大員的熱帶雨林環境,于同一年死的,享年才38歲)
朱樹人在這個七年計劃中,讓人進一步發力醫藥化學領域,解決熱帶病藥物和化學殺蟲劑、消毒劑的研發,也有這一層考慮在内。
朱樹人知道曆史上李定國鄭成功的英年早逝都跟熱帶病有相當大的關系,所以一定要傾注資源攻堅熱帶病藥物。
等李定國那邊任務完成後,大明在美洲新嗜好品作物方面的管理,肯定也要更加嚴格化。
以後就不能再搞“雲貴歸化土司特别優待獨占種植”的路子了,要各省公平對待(但實際上北方也種不了可可咖啡煙草,這是氣候原因,不是政策原因),改爲朝廷從法度層面直接實施官營專賣,民間隻許種不許私自經營,類似鹽、茶。
另一方面,這麽做也是爲了保住朝廷的面子,因爲經過那麽多年的擴散種植後,事實上煙草和可可、咖啡的種子早已在西南各省民間瘋狂擴散。早年朝廷能通過集中提供種子控制住地方,現在根本控制不了了。
所以與其等将來徹底失控打臉,不如朝廷主動宣布放開對種植的壟斷,退而隻壟斷經營。這樣說起來還是朝廷不想管,而非管不了,是“不願與民争利”。
朱樹人當初搞特許種植、敞開收煙草稅,也隻是一個權宜之計,爲的是滅清統一戰争需要軍費。這十幾年來,煙草稅也确實給大明累計提供了價值幾千萬兩白銀的軍費。
現在既然統一已經完成,不需要戰争年代那麽多軍費了,朱樹人作爲一個仁慈的、有後世現代倫理操守的人,也知道這玩意兒有害健康,該控制規模還是要控制。
……
西南地區的統治基調和管理方法梳理清楚後,剩下的東北、庫頁島、蝦夷、九州、琉球,也就相對容易處理了。
那些地方的問題都不太複雜,别看面積廣大,可原住民規模不大,也就相對好管理。
說到底,一塊地皮的開發,最大的麻煩還是人。隻要沒有原住民的掣肘,可以一張白紙上作畫,基礎設施差一點還是容易克服的,移民和砸錢就能解決。
尤其大明如今火藥、爆破藥技術已經成熟了,開山修路這種事兒,哪怕沒有重型機械,也可以靠上爆破來事半功倍。
于是朱樹人本着抓大放小的思路,把上述幾塊領地的政策調整優先級排了個序,先集中解決九州和蝦夷的統治問題。
這兩個島雖然面積不大,九州才剛剛跟大員島相似,蝦夷也隻有大員島的兩倍大。但這些畢竟是從扶桑割過來的,蝦夷島上的蝦夷人需要強力手段去歸化,九州的熊襲蠻等阿蘇火山山民也要處理好。
于是經過内閣最高層的閉門讨論後,朱樹人和張煌言、鄭成功就拿出了一個方案——因爲方案有些殘忍和強力,所以朱樹人甚至都沒讓史可法這種正人君子參與。
史可法年紀大了,道德下限比較高,有些事情不适合參與。
按照這個給鄭成功的方案,未來對于九州島上的阿蘇山區蠻夷部族,要采取限制勞役的方式,強迫他們服役爲朝廷幹活,建設當地、開墾梯田、營造港務、以及負責挖礦、造船、建設相應工廠……
九州島畢竟是個火山島,礦産資源還是豐富的,金銀銅都有一點,雖說沒有石見、佐渡那麽富,但跟中原比比還是很不錯了。
而九州島的硫磺礦更是多得令人發指,堪稱亞洲之最——畢竟往阿蘇山這種龐大的活火山口裏随便挖一鏟子,都是滿滿的天然硫磺。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派人去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毒氣亂噴的活火山口周邊挖礦,會不會死傷太多礦工。但既然有土著可以奴役,這些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所以,光是對深山的礦業開采,就可以消耗掉巨量的勞動力了。上述工程要在未來七年裏好好推進,足以确保所有熊襲蠻都能徹底找到足夠飽和的工作,
人力不夠的部分還可以讓熊本藩的其他非蠻夷倭人來強征爲徭役,再不夠就從薩摩和福岡征集倭人貧民。如果敢反抗就直接用刺刀和步槍教訓。
反正九州島上原本也就三百萬人,經過當初誅滅九州四藩的連番血戰,加上迫使黑田光之移鎮長州、廣島,如今的九州島上,實際上最多也就兩百萬人口。
而大明有絕對的人口和兵力優勢,還有絕對優勢代差的武器,稍微留幾萬人,讓當地人供養,絕對可以不費大明自己的軍饷、軍糧,就徹底統治住。唯有彈藥和軍械耗材的錢依然需要大明本土出、本土制造。
有了這麽強的控制力後,大明統治者給的壓力稍微大一點,當地也翻不起浪來。
要知道原本按朱樹人自己的想法,那些“該死的熊本礦工”應該是直接屠掉的,就當是爲平行時空他們的子孫在三百年後屠金陵的血債償還了。
現在大明統治者強忍“不教而誅謂之虐”,改爲讓那些熊本礦工去火山挖礦改造,已經是非常文明禮儀之邦了。
當然,既然都做好了在九州搞硫化工業和礦業基地的準備,一些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之後,如果利用率太低,也會形成資源浪費。
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反正大明未來七年裏要以攀化學工業科技樹爲國策,那就把大明一切危險、污染、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生産和研究環節挪到熊本。
新式的火藥廠、炸藥廠,要開設到熊本和薩摩,還有硫酸廠、硝酸廠、橡膠硫化硝化處理廠,乃至未來可能出現的煤化、原油簡單處理的工廠,都可以設到那兒。
(注:這個時代即使開采出淺層自噴井石油,也不可能裂化提煉出柴油汽油天然氣這些輕質成分,提煉了也沒用途。但是凡士林、石蠟和煤油已經可以提煉了,煤油也可以照明取代燈油和鲸脂,這是不需要工業歌命就可以完成的,隻要化學工藝和反應設計夠強就行)
再加上九州原本就有高污染的日式灰吹法冶煉金銀,各種需要大量用到朱砂、鉛汞的劇毒環境提煉工藝。這些産能也能繼續在九州發揚光大、改良擴産。
所以,未來七年,朱樹人要立志把九州島中南部山區及邊緣地帶建設成一個硫酸、石油、炸藥、各種劇毒重金屬産業荟萃的礦業、化工區。山區挖礦,山區河谷與邊緣交通相對便利的地方建廠,分工明确。
隻留下北部福岡和靠近扶桑本島的府内沿海平原,适合搞農業生産的,那就繼續種田,确保島上口糧至少能自給自足,不至于要從朝鮮買糧食維持九州當地人的口糧需求。
大明對熊本人的統治還是非常張弛有度的,不會搞竭澤而漁。讓人從事那麽重體力的挖礦和化工建設,肯定要給對方吃飽飯。
到時候的政策,就是把當地所有熊本人,以及其他藩地未婚的扶桑男人,統統征入朝廷徭役。朝廷給他們飯吃,确保維持營養,說不定還會比他們在扶桑大名手下時吃的更飽。
這樣他們也就不會反抗了,光棍一條,又從事這種有毒有害危險重體力,平均壽命估計到不了四十歲,所以用個十幾年就得換一茬人。
如此算下來,最多三十年後,九州島上的熊本男人和其他藩未婚的扶桑男人,基本上也就自行消失了,并不需要大明用屠刀。
至于已婚的,可以留在農村繼續種地。但這些種地的就必須征收高稅,絕對不會按大明的田賦标準,而要按扶桑自己戰國時代最狠的“六公四民”,就是收走六成糧食收成歸朝廷,隻有四成歸自己。
畢竟隻有對扶桑農夫收那麽高的稅,才能确保扶桑人在大部分人口不從事農業生産的情況下,依然能有飯吃。
而且隻要大明朝廷引導得好,絕對可以把扶桑礦工、工人的仇恨值引導到扶桑農民身上,讓他們意識到“都是這群人,又有了女人,還占了地種田,還不想多繳糧食給咱礦工階層吃”
一旦扶桑農夫敢反抗,大明就可以挑動扶桑人礦工和農民自相内讧,就跟歐洲人同期挑動非洲部落自相殘殺一樣,以夷制夷。
而大明要付出的代價,隻是确保賬目明确,确保“九州島征收上來的糧食,絕不外運,都是給九州本地人吃的”。
這一點,也是朱樹人最後特别關照鄭成功的,到時候一定要這麽做。
因爲大明本就不缺九州島這麽一個貧瘠的火山島的餘糧,來養活其他地區。
而不拿走九州島的餘糧,各種宣傳公示強調“九州糧、九州吃”,就能徹底把九州内部的扶桑土著矛盾,往礦農内讧上引。
大明付出了一點微不足道的經濟代價,卻能長治久安耗死那些不安分的人,簡直太劃算了。
定下了這樣的統治基調後,朱樹人最後又補充了法外的一點,不太适合放在國策和朝廷文稿裏的,到時候就給鄭成功去一封私信交代。
朱樹人會讓鄭成功在後續平叛的過程中,對于因爲反抗而被殺的扶桑農夫,如果家中有女眷多出來的,那就罰沒入官。
有因爲男丁大量被征爲礦工、民間扶桑女人多出來的,那就發給從大明過去的漢人農夫爲妾。
爲了鼓勵漢人移民滲透去九州島當地主,朝廷可以私下宣傳一些優惠政策,主要就是吸引漢人底層窮苦光棍,确保他們去了扶桑後,能發到一個扶桑老婆。
如果這樣還不夠消化多出來的扶桑女人,那就再船運一批去東北,分配給在黑龍江屯墾開荒的闖關東漢人光棍,同樣可以給類似的優惠吸引政策。
這樣要不了幾十年,扶桑人的Y染色體在九州島上的比例就會斷崖式下降,半個世紀後說不定島上就沒有扶桑人的Y染色體了。
同樣的政策,在蝦夷也可以适當使用。隻是蝦夷沒什麽礦業和化工可以發展,隻有畜牧業和漁獵,
所以如果蝦夷人的男性勞動力富裕,可以勻一些去九州島幹挖礦開山修路的苦活累活,或者到外東北和庫頁島搞最早期的基礎設施。
同樣男人飯給夠吃但不讓他們有機會結婚繁衍,女人拿去移民。凡是女人被移出去的,都必須學漢語,如果已經年過三十了,那至少也要讓後人必須跟父親學漢語,不能說日語,幾十年後融合同化的問題也就漸漸解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