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名振在派出水陸斥候多方悄咪咪偵查後,最終打聽到:
聯軍把圍困大浦城期間所需的軍糧,囤積在了距離大浦百餘裏之外的秋田城——這地方後來就成了秋田縣,出産扶桑東北地區著名的秋田犬。
張名振聽說糧食存得那麽遠,他一開始還有點郁悶。但後來下屬給他解釋,說扶桑幕府三十多年前開始實施了一項政令,叫“一國一城令”,
就是每個藩隻能保留一座城,以解決此前戰國時期城堡林立的問題。所以大明這次打過來時,見到的扶桑城池格局,跟萬曆時壬辰倭亂已大不一樣。扶桑現在全國66個封國就隻有66座城,其他都是沒有防禦工事的鄉下。
每個封國才一座城,城與城之間也就隔得遠了。尤其扶桑東北地廣人稀,藩國的占地面積較大,城池之間的距離就更遠了。
要是不拆的話,說不定扶桑軍原本還能把糧食囤在桧山城,但誰讓桧山城1620年就被拆了呢。
張名振捋了一下,覺得要去秋田城劫糧困難有點大,但也不是不能解決。
既然秋田距離大浦有一百多裏,扶桑聯軍就更不會料到他敢以小部隊迂回敵後再次搞登陸偷襲了。
一個介于官渡時曹操“烏巢燒糧”和後世朝鮮時麥克阿瑟“仁川登陸”的想法,就在張名振腦海中成型。
把他自己的一萬人主力部隊,再次進行了分兵,分出七千人守大浦城,另三千人利用他随軍留下的少量戰船,迂回去秋田城重新登陸。
(他帶來一共一萬兩千人部隊,但打了一個月,已經戰損了兩千人。扶桑人都被累計殲滅好幾萬了,明軍哪怕有武器代差優勢,加起來死傷病亡兩千人還是要的。)
一部分屬下覺得他太冒險了,但張名振堅持這一打法,爲了穩定軍心,确保執行力,他決定親自帶隊指揮那支偷襲兵馬,讓屬下幫着留下守城,反正守城沒什麽技術含量,按部就班便是了。
……
再次發起登陸偷襲之前,明軍當然也要花幾天時間肅清航道,确保扶桑人的船沒法出海,這樣才能确保行動的突然性。
好在明軍肅清航道的動機很容易掩飾,因爲當時正是張名振的第二批渡海補給物資、從海參崴即将運抵大浦的時候。張名振本來就要擺出“小心巡邏護航,防止扶桑人火攻渡海運輸船隊”的姿态。
張名振還特地假裝不小心,通過某些手段渠道,把他的補給物資即将抵達的日期,洩露給了扶桑聯軍。
扶桑人得知明軍第二批補給,将在三月二十八日抵達,果然真不自量力,動了派出火攻船攔截焚燒明軍物資船的想法,可惜最終因爲戰船和槍炮實力差距太大,扶桑人的火攻船根本沒能靠近,就被全部擊沉了。
尤其火攻船上本來就堆滿了燃料,被開花炮彈遠距離命中一發,就會徹底殉爆,根本挺不到撞上明軍海船的時候。
扶桑人白白損失了百餘條輕快漁船臨時改裝的火攻船,也死了一千多水手,隻好作罷。而明軍也趁着這個機會,把制海權徹底占住,讓扶桑人這幾天連出海偵查都做不到。
扶桑人丢失海上偵查權後的第三天,四月初二,明軍終于動手了,三千人乘坐十五條海船,由張名振親自督戰指揮,經過一天航行,抵達秋田城,然後再次發起登陸。
這一次,明軍終于把張名振藏匿了很久的騎兵炮,徹底拿出來用了。
秋田城并不是一座嚴格的港城,它還是依托山勢建造于險要之處的。城外二三十裏有一個港口,叫土崎湊之町——玩過《太閣立志傳》的人應該也知道這地方。
所以明軍登陸時,是在土崎湊港登陸,然後還要奔襲三十裏才能進攻秋田城。這裏面還有一些是爬坡的山路,所以正常大炮行軍會很慢。
土崎湊港因爲沒有城牆也沒有要塞,純粹是個商港漁港,港區也隻有幾百守兵,自然是被明軍秒殺的。
明軍隻打了兩輪步槍,就擊斃日軍和自發抵抗的民壯數百人,餘者作鳥獸散,分别去秋田城和聯軍圍城營地報信,請求戒備和增援。
但明軍登陸部隊根本無視了這些人,在隻花了一刻鍾肅清港區後,立刻馬不停蹄朝着秋田城奔襲而去。
三千人中有一千是騎兵,這也是張名振這次帶來的一萬多軍隊中,僅有的騎兵,誰讓馬匹渡海運輸很難呢。
現在就是這一千騎兵發威的時候了。他們機動迅速,還拖着騎兵炮的炮車,一個多時辰之内就把騎兵炮弄到了秋田城外。
秋田城的守軍在土崎湊港被襲時,就做出了反應,趕緊關了城門死守。但他們還是沒想到,明軍居然僅靠着騎兵就能攻城!還能有跟随騎兵快速推進的高機動紅夷大炮!
随着明軍騎兵炮的陣陣轟鳴,秋田城很快籠罩在轟擊之中。
……
與此同時,日軍的快馬報急信使,也已經飛奔到東北三藩的大浦圍城營地,警告說明軍在土崎湊港又繞後偷襲登陸了、估計立刻會進攻圍城大軍的後方屯糧地秋田城。
東北三藩這支聯軍的主帥,正是會津藩主保科正之,也是幕府将軍的異祖母叔(跟幕府将軍的先父德川家光同父異母),還擁有類似幕府輔政大臣的地位。
這保科正之十幾天前才剛剛經曆了喪子之痛,他一個兒子在蝦夷島跟松前藩協防函館的時候,被明軍擊斃了。所以保科正之當然是跟張名振有國仇家恨。
他既需要爲幕府将軍侄兒伸張國仇,也要找張名振報殺子之仇!
所以在聽說張名振居然還敢分兵繞後,他的仇恨立刻被點爆了:“明軍欺人太甚!張名振總共不到一萬兵馬了,還敢分兵?土崎湊之敵約有多少?你們潰敗之時,難道沒看清敵軍虛實麽?”
報急信使如實相告:“約有……三千之衆,不過有騎兵,至少數百,也可能是千餘人。”
保科正之怒氣填胸:“三千人就敢分兵繞後,他們不怕被我大軍圍殲麽?下令我會津藩兵馬速速盡起全部士卒,奔襲救援秋天!讓仙台藩米澤藩繼續圍困大浦!但仙台米澤二藩的騎兵必須抽調出來,全部交給我帶去秋田!”
保科正之很清楚,如果要集結三藩的兵力,時間上來不及,救兵如救火,快比人多更重要。
會津藩的兵就在他這座營地内,可以立刻不帶糧草辎重就地開拔,也不用浪費時間讨論通傳。而其他兩藩的步兵雖然沒法抽調,騎兵卻有速度優勢,哪怕通知、調遣花上幾個時辰,還能趕上來。
于是僅僅半個時辰後,他就帶着兩萬會津藩步兵,和三藩全部的騎兵,急行軍狂奔去救援秋田。
扶桑國也是東北地區養馬多,南方養馬少,這一點玩過戰國背景戰略遊戲的都知道,《信長野望》裏東北的伊達上杉武田都是騎兵強藩。
所以這東北三藩的騎兵規模,已經是扶桑諸藩中最高的了,今日也是下了血本,直接抽出了一萬多騎兵,全加起來步騎火槍三萬五千人。
在他看來,秋田城裏還有相當的守軍,就算不到一萬,至少也是超過五千的。所以合兵之後總兵力能超過四萬,碾壓明軍三千人的偷襲部隊還不是輕輕松松?
這都十幾個人圍毆一個了,明軍武器再強,也沒法在四面包圍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野戰擊退十幾倍的日軍!
明軍要想翻盤,唯一的機會就是在保科正之趕到之前,就把秋田城攻破!轉爲守城!這樣就不用擔心腹背受敵了,隻要專心背靠背對付外面的敵人。
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保科正之堅信自己行軍足夠快,而明軍要把攻城重炮從土崎湊港拉到秋田城下、再完成炮兵陣地部署,一天是絕對不夠的!此前的大浦城交戰記錄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自己急行軍一定可以趕在破城之前增援到!
懷着這樣的信念,“幕府之光”保科正之當然是完全不惜馬力,要求士兵們大半天的時間徒步狂奔八十多裏路,這等于就是跑一個全程馬拉松了。
但他這是在跟生命賽跑,他知道搶時間的重要性,隻要自己一天内趕到,确保抵達時秋天城沒破,大軍屯糧沒被奪取,哪怕士兵們隻剩一口氣了,十幾倍的人數優勢也能壓死腹背受敵的明軍!
更何況,隻要援軍出現,讓明軍意識到偷城無法得手,明軍也未必敢立刻掉頭沖過來野戰。自己隻要拖住明軍,就可以慢慢休息讓士兵們恢複體力,急行軍跑馬拉松的損耗就能被彌補。
……
經過連續五個時辰的行軍,三萬五千精銳日軍,終于以馬拉松三分之一的速度,跑完了相當于一個馬拉松全程的距離。
士兵們還要拿着武器,自然是累得不行。
那些穿着铠甲的士兵,早就半路上丢盔卸甲了,狼狽程度跟六十年前羽柴秀吉“中國大回轉”時差不多,就差跑出闌尾炎直接嗝屁了。
四月初三傍晚,三萬五千日軍終于抵達距離秋田城北十五裏的鳥上山和井川山谷口,站在高處眺望,都能看到遠處的秋田城了。
保科正之終于松了一口氣,剩下最後這點路都是下坡,而且沒看到遠處秋田城有火光之類亂象,說明明軍應該還沒破城,甚至可能都還沒開始強攻、還在等待攻城重炮部署!
終于趕上了!
然而,就在保科正之自信滿滿,帶隊沖過鳥上山和井川山之間的這條峽谷時,前軍才剛過去數千近萬人、後軍還有兩萬多沒過,兩旁的鳥上山山頂,和井川山山頂,忽然冒出了明軍的旌旗。
兩側山頂制高點,各有約近千人的明軍步槍隊,拿着明晃晃的刺刀武昌造,對着山谷胡亂開火,連番排槍,還有數百名明軍騎兵,很是勇武地從山頂直插下來,把日軍截爲數段。
這些大明騎兵人數雖少,但人人都有發射霰彈的轉輪手槍,可以貼臉六連發,三百多人就能不換彈開出兩千槍!
日軍雖然有三萬五千人,可畢竟是剛剛跑完一個馬拉松,在體力最衰竭、士氣最松懈的時候,突然被兩千多明軍加急。
更慘的是,日軍強行軍救援時丢盔卸甲,現在基本就是個無甲狀态。而大明霰彈槍最克制的就是無甲單位,你要是穿一套棉甲,這種鐵砂鉛子還不好穿透呢。
所以,霰彈槍的殺傷力,簡直就是夢回崇祯十二年、對付革左五營流賊時的程度。
蒙到一顆鉛子就是大殘,兩顆鐵砂就是絲血。
饒是日軍人數是明軍十五倍,依然被這多重DEBUFF疊加打得大亂潰敗。
明軍騎兵的其中一隊,不過百餘騎,剛好是張名振親自帶隊指揮的。但是因爲看到了保科正之的旗本,他就下令部下直挺挺沖了過去。
張名振的騎兵都是裝備了鍛鋼胸甲的,裏面還有緩沖内襯,連扶桑人的老式鐵炮都能阻擋,所以并不擔心貿然沖殺的防護問題。
明軍騎兵有手槍連發開道,更是讓日軍的騎兵同行震撼莫名。
雖說東北三藩的騎兵部隊裏,恰恰有日軍中騎射戰術最強的“伊達家騎馬鐵炮”。但他們的武器怎麽說也是打一發要裝彈一分鍾的那種爛貨。明軍騎兵可是六連發。
中日之間的第一次火槍騎兵對射大戰,就在秋田城外爆發了。
保科正之把伊達家的幾百騎馬鐵炮隊擺在身邊,還是沒頂住張名振的沖鋒。疲憊散亂的伊達騎鐵紛紛中彈墜馬,作鳥獸散,全無精銳之态。
保科正之揮舞着号稱天下五大名刀之一的“鬼丸國綱”,砍殺了幾個逃兵,還試圖跟明軍騎兵肉搏,最後還是被明軍的手槍彈雨打成了馬蜂窩。
這把鬼丸國綱原本是戰國時期關東諸侯北條氏家主的傳家名刀,後來北條氏被豐臣秀吉滅了就落到秀吉手上,後來豐臣家又被德川家滅了,就落到德川家康手上。
保科正之的生父是幕府二代将軍德川秀忠(家康的兒子),秀忠因爲血統問題,不能認母系卑賤的保科正之認祖歸宗,才把他過繼給會津藩,還賜了這把刀作爲紀念。
沒想到今日随着會津藩主被張名振所殺,張名振在割了保科正之的首級後,也把名刀收入囊中。
他雖然不懂倭刀,但既然這把刀是二代幕府将軍賜給外藩私生子的信物,想來是很值錢的。
保科正之一死,剩下的日軍自然更如桶狹間的今川軍一樣,直接全盤崩了。本就是士氣體力雙衰竭至極,人再多也沒用。
兩千多明軍攆着三萬多日軍狂砍追殺、連番排槍槍斃,殺得屍橫遍野,全部潰散,自相踐踏死傷同樣不計其數。
戰後明軍統計,光是割了的日軍首級就有近萬人,其中至少幾千人還是山道上自己踩死或踩傷被明軍補刀的。
隻恨明軍人數太少,日軍四散而逃追都追不過來,否則絕對能殺更多。
日軍直到崩潰,都有個最大的問題想不通:他們已經這麽急行軍來增援了,怎麽秋田城守軍會這麽窩囊?連一個白天都沒守住,就被明軍破城了?
而且明軍不但能破城!破城後還能抽出時間、提前到城北十五裏外的山道兩旁的山峰設伏!這說明攻城最多就隻用了一個上午!
實在是不能怪增援的日軍不給力啊!核心關鍵是秋田城守軍太廢!
……
随着保科正之的援軍慘敗,損失巨大,剩下的東北三藩聯軍殘部,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幕府将軍的親叔叔死在這兒,這鍋誰背得起?連伊達家藩主都要擔心會不會被幕府追罰,何況其餘。
而且秋田城的完整易手、如此之快易手,更是讓東北的日軍局面徹底陷入了崩壞。
因爲明軍破城太快,秋田城守軍在崩潰前,甚至連放火燒糧倉都沒做到!
這就是說,明軍的舉措,不止能類比爲“曹操劫烏巢”,甚至是做得比曹操在烏巢還好得多得多!
曹操在烏巢,那隻是燒了袁紹的糧食,他自己并沒有得到。
張名振卻是直接把東北三藩聯軍爲了持久圍困大浦城所囤積的軍糧,直接據爲己有了!
這就是說,明軍憑空有了夠八萬大軍吃幾個月的軍糧!而實際上明軍才一萬多人,這麽多糧食吃一年半都夠了!
讓張名振不用擔心軍糧補給、能在蝦夷和奧州住上一年半,那整個扶桑東北就徹底攪爛成無人區了!
噩耗傳回會津若松城和江戶城,會津藩的族人們,和幕府将軍德川家綱,無不痛哭。
德川将軍的親叔叔被張名振殺了,七八萬大軍被連番擊敗,現在軍糧被奪,随時有可能再遭大敗,關東徹底元氣大傷。
再加上南邊鄭成功也在初步取得戰果,德川家綱不得不重新考慮這場戰争還能不能打下去。
他身邊已經有一些家老幕僚,開始私下勸說将軍割地賠款,認慫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