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台灣最大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國姓竊明 > 第45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

第45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

第45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

光複北京城後,朱樹人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留在北京把清算鐵杆漢奸、處置牆頭草降官的問題,基本解決幹淨。

數以千計的文官士紳,都借着這個機會連根拔除,也讓北方少了很多難纏的地頭蛇,将來普通百姓的日子或許也會因此好過不少吧。

不過說實話,那些被清算、流放、充軍的北京文官士紳,其實大多數也不是北方本地人,至少三分之一還是當年江西考過來的,還有其他南方江淮各省教育發達地區,誰讓明朝一貫科舉強的就是那些地方呢。

曆史上清朝要到康熙初期,才漸漸扭轉前明遺留下來的人才籍貫構成。因爲基本上要到康熙朝初年,前明留下的漢奸投降派文官才絕大多數滿了退休的年紀。

而現在按僞清的算法,才順治七年呢,短短七年哪夠原始漢奸老死退休,也隻好由朱樹人手動清除了。

當然,如果僅僅是清算梳理,也沒必要留幾十萬大軍在北方,人吃馬嚼太靡費了。北方如今雖然可以靠當地的糧食生産、滿足百姓的需求,但卻沒法額外供養幾十萬邊軍。

朱樹人的軍隊多駐紮一日,五十萬大軍的軍糧就要從南方運輸而來。戰争激烈的時候,撐幾個月沒什麽感覺,都認爲咬咬牙就挺過去了。而一旦軍事行動的烈度下降,常年要維持這麽吃,财政就很緊張了。

所以,這兩個月的清算期,朱樹人還做了不少别的事情,主要是慢慢清剿潰逃後重新嘯聚山林的綠營土匪、流賊,外加收複宣府、永平等地,乃至其他燕山沿線的關防重地。

清軍放棄北京城後,卻沒有第一時間放棄長城防線沿途的幾座重要關隘,還妄想留住這些關隘,将來可以再跟當初入關前那樣,每年秋高馬肥有秋糧可以搶的時候,就入關劫掠一把——

豪格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畢竟在清廷高層眼中,他們就算放棄了北京,也不過隻是放棄了對中原的直接統治,但這并不代表他們會連“間接統治”也放棄。

回到崇祯朝時那種“漢人朝廷幫着統治、收稅,滿人隻負責漢人收完稅後,入關搶一波吃現成”的狀态,在滿清高層看來,依然是很有可能長期做到的。

要避免這些禍患,朱樹人當然要宜将剩勇追窮寇,把内長城乃至外長城以内的每一寸土地,都好好收拾幹淨。

二月份,明軍拿下宣府全境,奪回張家口。三月初,拿下薊門,密雲衛古北口,把居庸關防線徹底穩固。三月底之前,永平府境内的喜峰口等長城關隘也被收複。

最後隻剩下一個山海關,還在清軍手中。因爲山海關直連清軍的腹心之地遼東,清軍增援山海關都不用從大草原上繞路,所以防守很是穩固,不是一朝一夕拿得下來的。

而且,朱樹人考慮到豪格似乎還有一定的決心死守山海關、願意往裏面砸成本,他便心生一計——

此前沒能拿北京城作爲絞肉機,把清軍最後幾萬精銳磨掉耗掉,讓豪格直接燒殺搶掠了一把後跑了。那現在正好拿山海關,再當最後一把絞肉機,争取在這個戰場上多消滅一些清軍的有生力量。

也讓豪格這個旱鴨子,知道這種依山傍海的雄關,不是那麽好守的!以狗鞑子那種可憐到約等于沒有的海軍力量,敢守沿海就是找死!

定下了這個主意後,朱樹人也就沒有要求立刻收複山海關,隻是在關前的永平府境内駐紮一定的重兵,并且嚴防永平府其他各長城隘口,裝出要慢慢磨的姿态,暫時麻痹清軍的戒心。

與此同時,鞏固住除了山海關以外的其他長城防線後,朱樹人也下令暫時把一部分明軍南撤、另外一部分則在二月份時就提前轉入了屯田兵,趁着還沒耽誤春耕,就先在北方轉入生産,争取自給自足一部分軍糧。

剩下還不夠的部分,尤其是從春荒吃到夏糧收獲前所需的糧食,就依然靠南方運輸。不過收複了北京和天津後,軍糧運輸的損耗倒是比此前在大名、邯鄲、保定等地決戰時小了很多。

因爲在河北平原腹地決戰時,連大運河都沒法用,大名府和邯鄲周邊都是不通運河的。到了天津之後,不但有運河,還能徹底恢複沈家多年來幹的老本行——黃海海運軍糧。

所以,這幾個月朱樹人還吩咐駐軍趕快修複天津的港務設施,并且疏浚永定河。運輸損耗一降下來,幾十萬人的吃飯問題,也就不會變成一個天文數字了。

永定河、武清河乃至其他連接天津大沽口至北京的河道,在崇祯年間一直是有修繕的,畢竟當時北京城就靠這幾條河維系命脈,一旦淤淺無法通過漕船,京城周邊數百萬人就得餓死。

但順治統治的七年裏,因爲南北方始終處在兩個政權控制下,南方的漕運改海徹底斷了,多爾衮和豪格也就沒有再浪費民力年年清淤永定河武清河,反正人力花下去也沒糧食運進來,還不如省點力氣少吃幾口飯。

七年淤積下來,現在要重新啓用,自然也需要費點力氣。大明的主戰部隊将士,對于幹這種河工的活兒,内心多少是有點抵觸的,但将領們解釋了需求後,大家知道這是爲了自己的軍糧吃飯問題,也就忍了,暫時客串幾個月苦力。

……

搞定了這一切之後,朱樹人便請示了南京朝廷,準備把北伐的五十萬大軍,撤回二十萬至南方,再分兵十萬人往東沿海駐紮,比如駐在登萊、天津等地,隻在北方内陸不靠海的位置,留二十萬作戰部隊,以減少軍糧消耗,維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利持久。

收複關内的難度,和北逐草原殘寇的難度,遠不是一個級别的,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如果太急切,把自己吃崩了,再來一波崇祯時的流賊,那絕對是得不償失。

南京的隆武帝朱常淓本就沒什麽雄圖遠略,這次能半年之内收複北京,他就已經很滿意了。

至于朝中文官,最鷹派講究大義名分的史可法,也覺得現在的立功進度已經足夠快,所以全部通過,準許朱樹人先撤一部分部隊南下。

四月初八,朱常淓正式下旨,讓朱樹人領兵二十萬暫且南歸,并且帶上主要立功将領,回南京述職表功,接受升賞,順便奏對集議一下下一階段的追擊工作、具體該如何展開。

北方隻留下一個河南兼北直隸總督張煌言,暫且主持新光複地區的安撫治理工作,繼續剿匪掃除零散殘敵。

另外,朱常淓也在旨意中,順帶宣布了對北京城内殘留的宮室、宮廷珍寶、宦官宮女的處置意見。

北京紫禁城的後宮需要封存,不必修繕,暫時節省錢糧以示體恤民力,隻要把燒毀破壞的殘骸清理幹淨即可。

前朝部分,三大殿沒有皇帝親臨,肯定是不能動用的,但左右偏殿、原六部衙門,都可以直接用于辦公,還可以挪用一座殿宇作爲北直隸總督的臨時幕府。

畢竟有明一朝,原本在南北直隸都是不設總督的,也就沒有總督辦公的衙門,現在新設的官職,配套工作當然也要事急從權。

事實上,不重修被焚毀的紫禁城建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爲眼下根本就沒有符合标準的材料供應,如果強行造,最後降低标準,損失的也是朝廷體面,那還不如不造。

曆史上清朝初年,紫禁城很多宮室被焚毀後,可以有材料重修,一個重要的來源,就是明朝留下的十三陵——

從康熙到乾隆年間,中國大地上僅存的尺寸夠大樹齡夠老、可以修皇宮的金絲楠木,已經完全不足了。清朝修紫禁城,很多金絲楠木,是打着“幫前朝修繕年久失修的十三陵”,然後用便宜的新木料給十三陵換上去,再把十三陵拆出來的金絲楠木老料子,用來修乾清宮。

但問題是現在大明回來了,曆史上清朝能用的招、明朝統治者絕對是不能學的。總不能讓朱家子孫自己把十三陵祖墳的木料拆了來造皇宮吧?這可是大逆、大不孝的罪名。

而隻要不拆十三陵,整個華夏大地已經找不夠金絲楠木再徹底按舊标準重修北京紫禁城了,有錢也解決不了。就算把一千萬平方公裏的國土整個翻過來,都沒那麽多金絲楠木大樹。

另外,大明一貫是有南北兩套六部班子的,隻不過原本北京的六部是正式辦事的,南京的六部是配套備胎。現在朝廷既然在南方辦公了,北方完全不重設六部,也有點體面上說不過去。

所以朱常淓跟史可法商議後,決定在北京重設戶部、兵部、工部,以就近籌備決策未來光複作戰、進一步驅除鞑虜所需的事務。

因爲要打仗,籌備錢糧軍需、調兵遣将、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活兒,都是要盡快處理的,不能事事請示南京,回耽誤。

至于北京的禮部、刑部、吏部,暫時就隻留一個尚書虛銜的光杆司令好了,反正這三個部跟軍機大事沒關系。以示大明并沒有放棄北京的陪都地位,也避免了一些人拿“違反祖宗之法”說事。

同時隻留一個尚書,隻給尚書發一份俸祿,也沒多少錢,朝中自然有年高德劭事迹上卻不便掌握實權的養老重臣去充任,算是非常實用主義的處理方式,既沒花錢也不用打嘴仗。

把這些工作做完後,面子上就過得去了,朝廷重新遷回北京的事兒,就能慢慢從長計議,多拖幾年也不會有人嚼舌頭。

吩咐完北京紫禁城和六部的處置後,朱常淓诏書的最後部分,就是關于僞清内廷人員的安置。

朱常淓也不是什麽好色之徒,就直接宣布,凡是僞清入關後新募集的宮女宦官,可以全部放出宮去,任其自由。

如果實在謀生有困難的,放出宮無法自己養活自己,也可以由當事人自己申請,賞賜給有功将領和宗室爲婢妾或奴仆,一切都是自願原則。

至于那些在皇宮中已經生活了七年以上的、也就是崇祯朝開始就已經在内宮中的宮女宦官,屬于大明原本自己招的舊人,這些當然不能全部一腳踢開,否則有傷朝廷體面和仁德。

所以就區别對待,先甄别一下:

如果宦官有在這七年裏主動讨好鞑子新主子、媚上求升遷的,也一律趕出宮去,有主動幫鞑子主子出主意殘害同胞的,查實有證據更要處死,這沒什麽好說的。

如果宦官在這七年裏沒有媚上劣迹,沒有得到滿人重用升遷的,那大明肯定要留用,給他們一個養老,以示仁德。

宮女部分,被鞑子玷污過的,朱樹人已經放出去了,朱常淓也覺得做得對。而那些沒有被玷污過的,也要分年限,入宮七年以上的,是大明自己招的,隻要不玷污,大明就要負責養老,被玷污過的,賞賜給将士們,也可以得養老。

入宮七年以内的,算是鞑子招募的,這些人忠誠度就完全可疑了,一律放回民間。

朱樹人對于這個旨意,當然是嚴格執行了——其實朱常淓的想法,朱樹人在接旨之前,差不多就已經想到了,但他不願意越俎代庖。

當年明初藍玉就是在這事兒上授了人把柄,說他玷辱元廷後宮的妃嫔宮女。倒不是說淩辱異族鞑虜的女人不對,而是有些事情,不是人臣該自作主張的。

朱樹人隻是專權,但他專權是爲了更高效地拯救天下,不是他生性跋扈。

那些不影響大政方針的地方,他還是能謙虛就謙虛的,犯不着爲沒有政治利益的小事去跋扈。

……

嚴格按照旨意處理了北京的殘留問題後,朱樹人終于在四月十五這天,班師二十萬南下。

大軍正常行軍,不過日行六十裏。但南歸途中,因爲不用帶糧食,走到哪吃到哪,所以可以快一點,陸路至少日行八十裏,部分水路可以百裏。

大明如今還是越往北糧食越緊張,所以能吃南方糧就吃南方糧,免得往返運輸浪費。

短短一個月的行軍後,兩千裏的路程就走完了,五月十六這日,正式回到南京。

朱常淓親自出城,一路到鎮江金山渡迎接班師大軍,再一起回京,禮遇之盛,堪稱大明之最。

誰讓這是光複北都的大功,比此前曆次勝利,都更值得禮遇。

朱常淓還宣布,全國範圍内,免除田賦丁稅一年,以慶賀光複故土。但商業稅并不免除,餘糧也都需要按官府給的保底價向百姓收購,畢竟飯還是要吃的,如果一年不收糧食,朝廷根本撐不住。

各省百姓聞訊,免不了鼓腹讴歌,普天同慶。那些吃慣了鞑子苦頭的,更是喜極而泣,南京街頭和這一路上,到處都是真心擁戴夾道歡迎的百姓。

朱常淓爲了示功講武,也是難得地騎馬而行,穿上了如同《出警入跸圖》上一樣的鳳翅抹金冠、銀鱗金龍紋甲。并賜朱樹人并辔而行、隻落後一馬頭。

但滿朝文武、圍觀百姓,并無覺得不妥,這是北伐中原、恢複故都之功應得的。

回到南京紫禁城裏,自然又是繁瑣的賜宴接風,并且給有功将士各個賞賜升官。

一時之間,大明朝廷又封出去足足五六個雜号将軍号、多封了七八個侯爵。

而曹變蛟、黃得功二人,更是被封了公爵——大明已經很多年沒有封公爵了,但當初朱元璋開國、朱棣篡位時,也都是封了公爵的。如今恢複中原之功,當然也當得公爵。

劉國能李輔明張名振等等,火候多多少少還差一些,後續還得指望北伐草原、或者對遼東建奴最後一擊時多立功,有生之年或許還有可能,其中年紀大的那幾個,就沒什麽希望了。

另外,連帶着李定國等年輕将領,也因爲最後跟豪格在内黃縣的大決戰時,表現突出,治軍嚴謹,在清軍主力殺入明軍大營後,還能保持住那些趴塹壕的部曲不崩潰,跟清軍纏鬥到底,爲最終痛殲清軍主力創造了條件。

所以李定國也被封了伯爵,作爲一個西賊降将,錯過了救亡之功,眼下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他還年輕,後續對滿蒙的深入打擊如果能再立奇功,希望還是很大的。

将領、文官們一一封賞後,最後隻剩一個朱樹人本人,但他卻是功高難賞了,他已經是一字的親王,大明最高的武職也早就是了,沒什麽好給的。

好在朱樹人也不在乎這些,他這人隻要悶聲發大财掌實權好了,虛名不重要。

……

花了幾天時間,處理完一切封賞升遷,君臣之間總算空閑下來,有時間讨論一下後續的平賊時間表、未來數年的大政方針。

五月二十日,朱樹人回南京後第四天,朱常淓再次單獨召他入宮議事,還沒有召其他閣臣,反而讓女兒朱毓婵陪同,以家宴的形式,顯然是便于朱樹人直抒己見,搞一言堂了。

酒席擺好後,朱常淓就虛心納谏地請教:“卿以爲,掃除草原殘敵,尚需大明幾年時日?會讓财政長久枯竭麽?北方光複,需要幾年才能恢複元氣?自行籌糧支持大軍征剿所需軍糧?”

(本章完)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