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頭是不入流的小吏,護衛、遊俠更是一點官方身份都沒有,完全是李軒爲了征剿海盜依朝廷律令臨時征召的團結兵,戰事結束後就會解散,原來幹嘛還幹嘛。
李軒的想法無疑爲他們打開了一條告别白身通向仕途的捷徑,灰暗的前途頓時一片光明。
想到将島上俘虜的這些賊民移往琉求開拓土地,就能換來當前陛下最重視的開疆拓土的盛世武功,個個喜笑顔開,好像加官晉爵榮華富貴都在向他們招手。
比起邊關将士欲血沙場掙一份軍功來說,他們移民拓土不要太簡單。
衆将們激動了,個個像吃興奮劑了似的同意了李軒的主意,鼓噪着趕緊把賊民統統往琉求運,争取早日把台北盆地開拓出來向朝廷向陛下報功。
至于将賊民 運往琉求安置所需的糧食、屯田所需的農具耕牛?
衆将表示,安河城近幾年年年糧食豐收,除了向朝廷繳納賦稅外,專爲赈濟災荒而建的義倉裏有的是糧食。
支撐移民墾荒到來年收獲秋糧綽綽有餘。
衆将的支持讓李軒松了一口氣,心道還是利益讓人瘋狂。
本想将琉求據爲己有,但從琉求回來的路上李軒怎麽想都覺的這是個昏招。
李軒簡單計算了一下,琉求現有世代移居的漢人萬餘,隻在琉求西海岸各自占有很小的一塊地盤。
要想将整座琉求開拓出來,少說也得移民十萬,這還是非常保守的估計。
後世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鄭經棄守金夏,二十多萬軍民盡數移居台灣也才占有台南小片地區。
十萬人口說多不說,說少也不少,李軒私人身份主持如此大規模的移民開拓琉求是絕對瞞不住的。
台海又是當今世界商船過往最繁忙的海域,琉求的開拓又離不開這條海上絲綢之路的帶動,想瞞住天下人那是不可能的。
被人告發,李軒除了逃奔海外一途别無他法了,連琉求都待不了,離大陸實在是太近了,自己逃了身在平州城的家人怎麽辦?
思來想去,李軒覺得還是拉虎皮扯大旗才是正道,直接以開疆拓土之功用嶽父田承嗣的民義向朝廷禀明一切,積極争取開拓琉求的主導權。
這樣一來,琉求雖在名義上處于朝廷管轄下,但實際上還是在他李軒手裏。
有了朝廷的準允,李軒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在安河城招募流民開拓琉求,甚至還能向朝廷請奏将天下各地的犯人統統交給他作爲拓殖琉求的急先鋒。
要知道犯人不論是在漢唐時代還是後世西方的殖民列強手裏,一直作爲對外擴張急先鋒的角色。
尤其是沙俄和英國,在此道上運用的爐火純青。
沙皇縱容國内不堪壓迫剝削的農奴逃離農奴主的莊園到新占領的土地上去定居,或作爲遠征的軍隊一員,曆經三百餘年爲俄國打下一個諾大的西伯利亞,哪怕蘇聯解體都沒能從俄羅斯人手裏脫離出去。
英國更是依靠常年累月向殖民地流放罪犯,使英國後裔牢牢占據世界少有的幾塊自然環境優越的寶地。
大半個北美洲、幾乎整個大洋洲落到英裔的手裏,締造了一個世界霸主,三個富得一逼的地區強國。
漢唐時代,爲了拱固邊疆,也喜歡将犯人流放到邊荒地區屯墾戍邊。
典型的如漢武帝從匈奴人手裏奪取河西走廊後,赦囚徒、發惡少年六萬于河西四郡戍邊屯墾。唐代犯人大多被叛流放嶺南、安西北庭等地處邊關的諸州縣。
至于上奏朝廷後,李隆基會不會同意李軒繼續移民開拓琉求,李軒一點都不擔心。
李隆基晚年本就好大喜功,這會巴不得滿朝文武爲他創建的盛世添磚加瓦呢。
想想王忠嗣就因不願以數萬将士性命奪一座小小的石城堡違背了李隆基要開疆拓土的心願,差點就被殺了。
這個被李隆基親手撫養教育長大的一代名将,開元末年、天寶初年大唐軍界第一人,李隆基一生中最寵幸的将才,哪怕是後來的安祿山受寵都不及他。
就因董延光攻石城堡時,李隆基命他分兵支援而拖延不前,就将他下獄差點殺了。
雖後經哥舒翰營救免于死罪,卻被貶爲漢陽太守,沒過兩年就暴死。
接替王忠嗣的哥舒翰尊照李隆基的指示,在王忠嗣死後一年,也就是去年正夏以六萬三千兵馬血戰吐蕃以舉國之力守衛的石城堡,唐軍以死傷數萬赢得此戰。
哥舒翰圓了李隆基開疆拓土的夙願,憑此軍功拜特進、鴻胪員外卿,一個兒子萌蔭授五品官,賜物千匹,賜莊園一座,加攝禦史大夫。
随後的四年裏,哥舒翰在隴右一連串開疆拓土的征戰,更是爲他帶來了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進封西平郡王爵。
除了哥舒翰,還有安西的高仙芝、封常清,幽州的安祿山、史思明,無不以邊功加官晉爵位極人臣。
李軒開拓琉求雖沒什麽邊功,可有拓土之功啊。何況誰又比他了解琉求的實情呢?還不是全憑自己在奏疏上寫,隻要不寫的離普就行。
征讨島上番人那也可以算作邊功的嘛,隔三差五的報上去斬首個幾百級,功雖不大,按理也是實實在在的邊功。
還是由百年無戰事的安河城刺史建立的,放在一片和平繁榮景像的東南數十州裏,唯一一個能立下邊功的李軒不就很耀眼了嗎?焉能不簡在帝心?
再在奏疏裏把三國的東吳孫權、前隋楊廣都派兵征讨琉求并于島上駐軍拓地的事寫上,創建盛世而自視甚高的李隆基會作何感想?
我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穿越者,哪能比一個亡國之君、一個困守江南割據一隅的諸侯差?這倆貨都能開拓琉求,我一個現代人焉能落于古代人之後?
一番激将法下,各邊關又捷報憑傳,李隆基定然雄心勃勃誓要在開拓琉求上把前兩人踩在腳下。
李軒再主動請纓給田承嗣那邊報信,私下往虢國夫人、楊國忠那活動一二,拿到開拓琉求的主導權定是妥妥的。
寫奏疏的事等回安河城後好好思量,眼下該派誰押送賊民前往台北盆地屯墾确是值得商榷的事。
一問下,諸将紛紛擺手,邊功雖好但琉求他們都沒去過,可不能僅憑少主一言之詞就熱血上湧冒這個險。
諸将不願意擔這個責,李軒還不樂意他們接下這個差事呢,隻得在随他去過琉求的人裏挑。
尉遲林是不可能讓他幹這事的,他就一武夫,管軍還行,治民那還是算了。
至于其他的護衛,他們隻懂打殺,比尉遲林還不堪。
李軒眼光轉來轉去,落在坐角落的伍元瑛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