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轅裏,暗衛向趙楓彙報了府衙官差的動向。
“不出本王所料,他們真的行動了…隻不過這并不是本王最關注的。”趙楓遙望天際,神色有些苦悶。
“城門戒備減弱,難道不正是王爺最想看到的麽?”唐遜有些急了,“眼下似乎是溜出去的最好時機了。”
“不可。”趙楓立即拒絕道:“城門的守備雖然比之前松懈了一些,但闫日閣他們還沒被找回來,本王如何能丢下他們自己先跑了?”
“而且眼下他們雖然從城門調派人手去了碼頭,但今明兩夜肯定還是最警惕的時候。我們再等等吧,估計到了第三天,他們等累了,正是最松懈的時候,那時候再走也不遲。”
眼下,趙楓爲了等待摘星樓的人将闫日閣營救出來,還是願意把出城的時間再往後推遲三日。
令人欣喜的是,趙楓的等待并沒有太久,沈星蝶帶領摘星樓的人不禁從造船廠的船艙裏找到了闫日閣與另外兩名被一起關押的暗衛,還在不驚動譚斯等人的情況下,将人救了出來。
獲救的闫日閣三人重新回到趙楓身邊,又是感激涕零又是表忠心。
面對闫日閣三人的獲救,趙楓在趕到欣喜的同時,也意識到了時間的緊迫性。
如今距離盧仟等人帶領府衙人手在揚州的各個碼頭駐守等候阿史那杜爾的船隊已經過去了兩天的時間,趙楓估摸着他們應當等得人困馬乏了,便決定今夜就離開揚州城。
爲了防止再次出現之前消息被洩露出去的情況,趙楓沒有聲張,隻是讓闫日閣帶着暗衛們做好準備,明天之前會有所動作,但也沒有明說是出城。
唐遜則被趙楓明确告知了出逃揚州城的具體時間,就在今夜戌時正。
對此,唐遜也有自己的擔憂:“咱們人數衆多,能出的去麽?帶着我出去會不會更加麻煩?”
“今夜就能出去了,難道大使想就此打住?”趙楓知道現在僅靠溫和的勸說是無效的,便幹脆使出殺手锏:“難道大使不想爲您的愛女沉冤昭雪了?”
“隻要把此狀告到陛下面前,由他出面主持,才能把揚州這邊的貪官污吏給連根拔起!否則您女兒的案子隻能一輩子被他們壓着不能動…屆時您如何向無辜逝去的珠珠兒交代?”
“可是我們就這樣走了?譚斯不抓了?”唐遜還是對就此放過主導殺害唐珠珠的幕後真兇譚斯不甘心。
趙楓隻能耐着性子給唐遜分析道:“闫日閣他們被抓,已經說明譚斯發現了我們,他不會毫無防備。”
“趁性子他們還沒發現闫日閣被救出來了,我們必須得快些離開,否則計劃暴露,到時候想走就走不了了!”
雖然此行在揚州的形成出了小小的意外,但好在這一次趙楓的預料并沒有出錯,盧仟他們依舊守在碼頭便,隻爲堵阿史那的去路。
眼下駐守城門的士兵人手大部分被轉移到碼頭了,趙楓等人才能在孫長影等人的幫助下趁機逃離了揚州城。
出了揚州的地界,剛進入楚州的山陽縣,也就是現代社會所稱的淮安的淮南地區,趙楓也不敢有絲毫懈怠,随即連夜趕往山陽縣府衙,亮明了身份。
“本王乃安樂王趙楓,星夜趕路至此,隻因揚州境内有山匪擾城,揚州當地的府兵在城中與山匪困鬥,本王欲借令縣府兵一用,趕去揚州助揚州官府一臂之力!”
山陽縣縣令見來人自稱安樂王,一身錦衣華服,氣度不凡,一看便知不是尋常人,再有令牌的證明與加持,便不假思索向趙楓“出借”了山陽縣府衙裏的半隊府兵,一共三千人。
趙楓穿戴好铠甲,對着銅鏡調整頭盔的佩戴情況,一連挑選了不下五個款式的頭盔,直至選出遮蓋面較大、叫人看不出真實面目的滿意頭盔後,才算了事。
不僅如此,山陽縣得知趙楓還要找船,更主動奉上了府衙治下的五條樓船與三十六條漕船,還出動了水部衙門裏駕駛樓船的兩名好手跟船随行。
由于山陽縣位于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的交接點,亦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所以造船的技藝也不遜于揚州。
趙楓得了兩條樓船,對于假扮阿史那杜爾“殺回”揚州的計劃就更有信心了。
臨行前,趙楓交代闫日閣等人暗中護送唐遜繼續北上趕回長安,更附上了自己匆忙間騰出時間寫的親筆信。
這是趙楓寫回長安的第二封親筆信,第一封是寫回去給蘇青等人報平安的家書。
“到了長安就帶着大使直奔皇宮,高飛先前帶着本王的信先趕回了長安,屆時陛下知道你們帶着大使回去了,應該會及時召見你等…到時候記得把本王的這封親筆信交給陛下。”
給闫日閣交代完人任務後,趙楓又轉向唐遜:“本王在信裏寫了大緻的情況,到時候大使再跟着信中的内容将具體情況向陛下詳細告知。”
唐遜知道事情的嚴重性,鄭重其事的點點頭表示自己清楚了趙楓的囑咐,又不放心道:“王爺真的不跟我們一起回去麽?”
“抓不到譚斯,本王絕不回去。”趙楓一邊是回答,一邊也是給自己立下目标。
唐遜還是有所擔心,張口還想再勸勸趙楓,但是被趙楓給回絕了。
“時間不早了,此去長安路途還很遠,咱們與其在這裏浪費口舌耽擱時間,還不如早點出發。”
趙楓用趕人早早啓程的催促代替了他的回答。
唐遜知道趙楓是個有主見的人,一旦認定了目标就很難能聽得進他人的勸阻,一時間也不知道這樣的性格究竟是好還是壞。
正是由于唐遜與趙楓交往時間久之後,了解了趙楓的這種性格,他明白眼下即便再勸趙楓,趙楓也不會聽進去。
趙楓沒有給唐遜選擇的機會,而唐遜也撼動不了趙楓的決定,于是唐遜隻能選擇聽趙楓的指令,跟随趙楓部署的淩雲衛隊伍連夜趕路,啓程前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