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幾個月前陛下于宮中養病,遠在外地的趙楓仍舊不改人臣守職,借助自己的餘威保得長安不亂,等到了皇子的救兵。”
“之前天下輿論對陛下不利,安樂王主動前往兩陵赈災,保護受災地錢糧不斷。”
“再到近段時間劍南道内四個州縣,尤其是隆昌縣境内,山賊盜匪完全絕迹,這也有賴于安樂王的雷霆手段…可見安樂王一直以來都站在國家的一邊,與陛下同一陣線。”
“陛下說老臣站在趙楓那邊,不就說明老臣與趙楓一樣也是在替大唐替國家說話麽?既然老臣與王爺及陛下都是同一個站邊的,又何來的你我懷疑呢?”
李世民循着裴寂的話,一一回想起近段時間内趙楓所作所爲,确實都是出于護衛大唐、穩定天下做的舉措。細細糾察其中,也不見有絲毫反意。
難道那封參奏趙楓的奏章是他人故意污蔑趙楓…眼下看來,似乎确實是的。
李世民心裏已經有所衡量決策,裴寂依舊在旁邊長篇大論舉例不停。
“如今安樂王不過是按照原先的計劃招募兵士進行訓練,也是爲了要保證火藥武器在全面裝備軍隊之前的試驗準備。安樂王日日在天一院埋頭苦幹,分明是将此事看重。”
“面對王爺的努力勤奮,褒獎都來不及了,陛下怎能對安樂王加以懷疑責罪呢?”
李世民澄清道:“國公爺言重了,朕目前也并無意降責于安樂王,今日召您入宮,也是打算參詳過您的意思後再做定奪,并不會聽信一面之詞做出後悔的舉動,被有心人利用。”
裴寂當即爲李世民戴高帽:“陛下明察秋毫,不會被他人一面之詞蒙蔽聖心,當是聖主明君。”
李世民并不怕被人扣高帽,更不怕被更加誇大的言辭所綁架在道德高地上不敢下來,所以并沒有松口:“可是國公爺也要知道,朕不會被謠言蒙蔽謊言,但其他人就不同了。”
李世民随手從龍案上拿起一本奏折在裴寂眼前晃悠:“您看看,趙楓這些年來的舉措雖說是爲了國家大義,但參奏他的奏章還是多得數不勝數,這不正說明他不會做人麽?”
裴寂并沒有被李世民刻意誇大事實所擊退,仍舊毫不退讓:“關于這些,老臣自然知曉。”
“記得趙楓的正妃蘇青正因爲毀謗的話太多了,原本想在王府裏舉辦賞花宴都不敢。最後還是經由王爺勸阻,才又重新開了賞花宴。”
李世民反駁道:“按國公爺的說法,連趙楓自己的正妃都會因流言蜚語而不敢舉辦賞花宴,可見還是怕了那些所謂的謠言。國公爺身爲一位外人,爲何能一直笃定趙楓絕無反意?”
裴寂挺直腰杆,慢條斯理道:“趙楓本就是正直剛烈之人,平日裏也鮮少與權貴結交來往,不見攀附依存之意,當是嚴以律己。”
“然而他不站隊,自然會引來另一方的诽謗污蔑。惟願陛下裁斷聖決。”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裴寂身邊,壓低聲音道:“國公爺,今日您如此賣力爲趙楓說話,朕知道您是看中了趙楓研制的火藥武器。但一旦站錯了隊,您就不爲自己府上的家人想想嗎?”
裴寂眼神閃躲了一下,垂下眼睫,轉移話題道:“陛下,老臣還是認爲,今日老臣不僅是在爲安樂王說話,還是在爲天下說話。”
“趙楓在火藥武器上賣力,也是爲了替陛下完成東征的意願。他确實沒有反叛之心,還請陛下龍意天裁,決出正确的判斷。”
李世民神色輕松許多,但又忍不住輕蔑的哼了一句:“看來國公爺同安樂王,比同朕親近,今日言論幾次三番都在偏袒保護趙楓…”
裴寂這才擡頭與李世民對視,眼神清澈堅定:“還請陛下明鑒,老臣絕不會做出偏袒安樂王而辜負陛下信任的做法。老臣今日如此保護安樂王,隻爲朝廷、爲天下,并不是爲了自己。”
“國公爺所說當真?”李世民半信半疑。
身爲天子的他自然還是知道裴寂當是爲了趙楓研制的新火藥武器,今日才會三番兩次偏袒趙楓。
“自然當真。”裴寂從自己的廣袖裏拿出一份早已寫好的奏折,呈交于李世民,鄭重其事道:“這封奏折,是老臣用裴家上下四十餘口人的性命,爲安樂王作保的奏折。”
李世民當即推開了,“國公爺爲何要這麽做?朕隻當沒看到這封奏折,您盡快收回去。”
李世民這是憐惜裴寂當初助力高祖李淵的從龍之功,所以才對裴寂愛戴,封了魏國公的爵位加以犒賞。未曾想如今裴寂竟敢以身家性命爲趙楓作保,可見裴寂對趙楓的絕對信任。
“爲了朝廷,爲了大唐天下,還請陛下一定要收下老臣這封保書。”裴寂說罷便要向李世民下跪。
李世民當即扶起裴寂,面露難色,“明明就是一件小事而已,國公爺何必扯上朝廷與天下呢…”
裴寂被李世民緩緩攙扶起身,重新坐回椅子上,長出一口氣,才不緊不慢道:
“隻待陛下将原先參奏安樂王的奏章,與老臣這封奏折一同向群臣向天下公示,流言蜚語雖不會立馬消散,但能博得趙楓對陛下的感恩戴德,消除流言可能會引起的趙楓的不安。”
“隻有安樂王這位大唐戰神安定穩妥了,滿朝文武才會心安,天下百姓在崇拜安樂王威名的同時還會感激陛下慧眼識人,這難道不是爲了朝廷、爲了天下麽?”
“國公爺的意思,朕明白了…”
李世民沉思一陣,招來在太極殿外等候服侍的太監總管,要下旨表明自己絕不會相信趙楓對大唐懷有二心的反意。
旨意即可下達,親自送至天一院先雷部,待趙楓親自接旨。
伴随着聖旨到來的,還有李世民的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