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傷筋動骨一百天,馮玉緻扭着腳踝,這是扭着筋了,得一百天才能正常,三個月之内,楊銘是不打算跟對方行房的。
更衣的時候,楊銘突然望到衣架上有一件馮玉緻的外衣,頗爲精緻,于是走過去,上手摸了摸。
這是棉衣啊?怪不看上去又軟和厚實,就是有點粗糙。
“這是你從家鄉帶回來的衣服?”楊銘轉身問道。
馮玉緻躺在床上,聞言扭過脖子來點了點頭,道:“是用吉貝做的衣服。”
“吉貝是什麽?”楊銘好奇道。
馮玉緻解釋道:“就是木棉樹果子裏的棉毛做的布,我們嶺南叫吉貝。”
你們能做棉布了?楊銘一臉詫異。
當然了,這個棉布,不是棉花做的,是木棉樹的棉,所以做出來的棉布,質地堪憂,但暖和啊。
爲什麽嶺南有呢?因爲木棉樹是亞熱帶植物,中國隻有雲南、廣西、廣東、海南有這種樹,這種樹的果實打開之後,裏面就是一團棉,但這是短纖維棉,主要是做填充物,做成衣服,對紡織技術的要求是很高的。
真正可以做衣服的長纖維棉,得從美洲引進,印度引進的那個也是短纖維棉。
但是,中國古代的棉花,還真就是引進的印度。
“我這件外衣做了好幾年呢,七十多個繡娘一點點織成的,”馮玉緻道。
楊銘聞言,松了一口氣,我就說嘛,嶺南有這種紡織技術?感情是經年累月硬織出來的,那這就不會成爲流通性商品嘛,怪不得樣式這麽簡單,就跟個披風似乎的。
不過話說回來,華夏古代木棉紡織技術,還真就是嶺南先搞起來的,代表人物就是元朝初年的黃道婆。
黃道婆是上海人,跑到了海南,然後将海南黎族的紡織技術與江南融合,總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術。
黃道婆紡的就是木棉花。
唐朝時候,廣西的棉紡織技術,就很牛逼了,叫做桂管布,白居易有詩:桂布白似雪,吳綿軟于雲,布重綿且厚,爲裘有馀溫。
從這句詩就能看出棉紡織主要在南方。
楊銘脫掉衣服之後躺在榻上,腦子裏思考着關于棉花的事情,對于馮玉緻探過來的手做了些什麽,茫然不知。
大隋眼下,與西域交流頻繁,天竺的棉花,肯定是傳進來了,曆史記載,非洲的非洲棉,大概是公元三世紀傳入疆新,五六世紀傳入中原。
現在不就是六世紀嗎?非洲棉可是長纖維棉,用來做棉布是最好的。
眼下東宮屬官,門下坊主事令史姚思廉,在曆史上所著寫的《梁書·西北諸戎傳》中提到過:
高昌多草木,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纑,名爲白疊子,國人多取織以爲布,布甚軟白,交市用焉。
這個白疊子,就是非洲草棉。
好家夥,明天一定得去内庫瞧一瞧去,這玩意要是能夠大範圍種植,于國于民都是大利。
“好了,别亂摸了,睡覺,”楊銘将馮玉緻的手挪開,然後轉至一邊睡着了。
他的後宮,目前來看,以馮玉緻的顔值最低,不是說人家不好看,是其她人太好看。
如果今晚換成陳淑儀這麽撩撥他,他肯定受不了,但是馮玉緻嘛,魅力有限。
翌日朝會過後,楊銘便去了宮内的左藏庫和右藏庫。
這兩個庫是楊廣和皇後的内庫,名義上歸太府寺管,但鑰匙在太府寺一個小官身上,人家這個小官姓楊。
“太子要找從西域傳進來的木棉,這裏有沒有?”雲壽詢問道。
大隋就是叫木棉,沒有棉花一說。
姓楊的庫管點頭道:“有,宮後的花園前年就種了一些,今年也種了,不過種類挺雜的,不知道太子要找的是哪種?”
“你帶我去看,”楊銘道。
皇宮的後花園,就在玄武門進來的那片區域,面積可不小,該有的都有,其中有一塊地方,專門是用來種子培育的。
也就是從西域買來的種子,在這裏試種。
楊銘一眼就看到了非洲棉,白花花的,眼下正好是收獲期,不過嘛,當下是當做觀賞植物的。
說實話,沒什麽好觀賞的,牡丹不比這個強?
楊銘走過去揪下來一小團,在手裏揉搓一番,不錯,是長纖維棉,可以用來織布的。
我是真特麽累啊,難道還要我改進紡織技術嗎?
我沒那個功夫。
楊銘将一團棉花握在手裏,拿給元壽看:“這個能織布,從嶺南、江南招募一些紡織工匠,好好研究研究,怎麽去織布,當然了,還需要大面積種植,這個就不是你們太府寺的事情了。”
太府寺管手工業,管種植的,是民部。
說罷,楊銘看向楊姓庫管,道:“這個木棉,是一年生吧?”
庫管點頭道:“回殿下,是的。”
一年生植物,就是一年之内發芽、生長、開花然後死亡,這就需要大量購進種子,先大面積種植,然後留種。
那麽接下來,楊銘就得找管貿易的司農寺。
司農寺卿,本來是楊處道,受了點處分,降爲了少卿,卿,現在是崔樞。
楊銘剛跨進司弄寺的官署大門,楊處道就先迎出來了:
“殿下啊,您等閑可不來我這裏啊,快請入内。”
他是宗室,在司農寺幹了半輩子,比較迂腐,能力也不行,但是他姓楊。
“崔樞呢?”楊銘問道。
楊處道呵呵道:“他去了民部,臣派人去喊他。”
楊銘笑了笑:“我聽說你跟人家不太對付啊?有沒有這回事。”
“公事上的分歧,這是難免的,絕無私怨,”楊處道賠笑道。
一個單位的同事,如果因爲公事結仇,肯定會成爲私怨,這是絕對的。
“你年紀大了,有些時候做事,不要太心搶,人家是給朝廷做事的,不要使絆子,”楊銘笑着說了一句帶着警告意味的話。
宗室也是需要敲打的,他們仗着自己的身份,經常瞧不起上司,上司礙于他們的身份,也不好管。
楊處道趕忙嬉笑點頭:“不會的不會的,殿下放心。”
進了司農寺,另一位少卿崔弘舟崔老五也迎接出來了。
他見到楊銘呢,有些不自在,雖然他們家有崔處仁在東宮任職,但還有個崔令姿,眼下被扣在東宮呢。
與太子的關系究竟是近是遠,他們自己也很迷糊。
“将今年與西域貿易的清單都拿出來,我看一看,”楊銘在主位上坐下,吩咐道。
不一會,幾名官員抱着一摞摞的卷宗上來了。
“太多了,就看高昌的,”楊銘道。
于是高昌那一份被單獨拎了出來,呈給了楊銘。
高昌就是吐魯番,那邊的非洲棉種植是早于中原的,而曆史上華夏引進的非洲棉也是從高昌買的。
“一斤木棉的種子,要三百二十金?”楊銘問道:“你們花這麽多錢,就買來種在後花園?”
高昌那邊,雖然現在五铢錢也算是流通貨币,但是他們主要還是收金銀,因爲他們從别的地方買東西,人家要金銀。
已經從民部趕回來的崔樞道:“這種木棉,是可以織布的,種在花園,也是爲了觀察其生長條件及過程,以備将來能夠廣泛種植。”
這是個幹實事的啊,楊銘點頭道:“你要是這麽一說,這錢花的就不冤了,那麽你覺得,适合在哪裏種植呢?”
崔樞道:“觀其特性,應在黃河、江淮流域率先試種。”
棉布,就算做出來,它也貴不到哪去,因爲不夠美觀,不上檔次,不會像錦緞絲綢那樣成爲高端貨,但是對于普通平民來說,這是禦寒的寶貝。
隻要種植面積足夠大,那麽将來做成布,就貴不到哪去。
當然了,這是理想化,真想要全面鋪開,沒有幾十年不可能的。
“你跟民部去協商,明年開始,讓他們在黃河開辟一塊棉區,先試種一些,看看情形,今年再多購置一些種子,”楊銘道。
“額加購的話,也購置不了多少啊,”崔樞道:“高昌那邊,木棉的種子也不多,不會賣給咱們太多的,而且還不宜保存,買回來真正能培育的,不足三十之一。”
楊銘道:“那就能買多少買多少,這還用我教你嗎?”
崔樞笑道:“但是得殿下批條子啊,動用黃金購買貨物,民部可不認我們,得您出面才行。”
“正好我也要去一趟民部,你們三個都跟我來吧,”說罷,楊銘率先離開。
他自己過冬,肯定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尋常百姓家裏過冬,那可真是跟過鬼門關差不多。
尤其是上了歲數的,這就是爲什麽年齡大的人總是熬不過冬天。
在大隋,年長者多集中在貴族階層和南方,北方平民想活個大歲數,可不容易,冬天就是一道大坎。
這也就是爲什麽,後世東北地區很多都往南方過冬,那時候可是都有集中供暖了,就這,都扛不住。
雖然在朝廷看來,年紀大的人喪失了勞動力,對國家幾乎沒什麽益處,但是對社會安穩,作用非常巨大。
有爹媽管着的人,他不會亂來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