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大興來人

第138章 大興來人

整個荊州地區,隻有兩座國庫,由專員看管。

想動國庫的錢,除非有皇帝蓋印,戶部簽發的文書,否則私開國庫,形同謀反。

這就是爲什麽曆史上經常能看到,一個地方已經是饑民遍地,但是當地的父母官就是不敢開倉放糧,因爲糧倉就是國庫中的糧庫,開庫,他死,不開,百姓死,那他肯定選擇不開。

當然,還有一種原因他不敢開倉,那就是糧倉是空的。

每年的賦稅都要封存進國庫,然後各地上報來年的開支預算,一層層審批之後,再由國庫根據預算給你撥款。

至于國庫剩下的錢,會進入中央的統籌範圍,也就是大隋朝的總賬,哪裏用兵需要錢,哪裏赈災需要錢,鑄造兵器、開發礦山,對外貿易,都是從總賬裏面撥。

總賬裏的錢,隻有皇帝能動。

第二天一大早,楊銘令元文都找來二十名總管府佐員,安置在後堂角落,人人面前有一張長幾,上面除了算盤之外,還有紙張筆墨。

他們不是跟我要錢嗎?那我就好好的跟他們算賬。

還是先從楊玄感開始,

“江夏碼頭修繕,需錢二十三萬貫,你把細賬呈上來我看看。”

楊玄感點了點頭,将一頁紙交給面前王府仆役,再由其呈交給楊銘。

“木料一萬貫、石料一萬五千貫、儲倉兩萬五千貫、十條小船,每條一萬五千貫,雜項四萬五千貫,這也叫明細?”

楊銘一巴掌将那張明細拍在桌子上:

“木料爲什麽用到一萬貫,是購買的料,還是砍伐的料?還有這個雜項,雜項都有哪些項?你這是在糊弄我?”

誰特麽糊弄伱啊.以前不都是這麽幹嗎?

楊玄感皺眉道:“木料自然是從巴蜀買,至于雜項,修繕所需人力物力損耗,這都是錢。”

“人力多少,物力多少,損耗多少,你就沒有詳細計算過嗎?”楊銘問道。

楊玄感:“隻是按照往年标準,估了一個大概數字。”

“我不要大概數字,我要的是詳細數字,”

說着,楊銘将江夏郡的開支文案打了回去,要求他們重新核對計算,精确到每一貫錢的用途。

這不是純粹鬧着玩呢?你還能給我估一個數字?

那我說總管府要修一個茅房,大約得十萬貫,也能行?

接下來,楊銘又看了其他主官的明細,雖然有些要比楊玄感這裏詳細不少,但也都是些模糊賬,基本靠估。

于是楊銘直接“怒”了,挨個的罵,

“修繕城門,不是新修一個城門,你怎麽算出來的四萬貫?人力有服力役的平民,一個錢都不花,石料能值四萬貫?你這石頭是從南天門摳下來的?”

“還有這個,縣城主幹道需要挖開重修,我查了查,這條主街道大前年剛修過,這麽快就又得修了?三年就踩塌了?”

楊銘罵的這些話,有些也确實站不住腳,多少有點蠻不講理,畢竟很多方面他也不懂,元文都也一直在旁邊小聲的糾正他。

不過楊銘無所謂,他罵的對不對,是其次,主要給這些人亮明一個态度:現在荊州是我做主,錢一個大子都不能亂花。

至于認錯?不可能的,他從楊堅夫婦那裏學會很多東西,就是沒學會認錯。

“年底了,你們也别回去了,立即派人把你們的佐官都叫來,就在本王的總管府,咱們好好算算這些賬,你們可以糊弄我,但是我糊弄不了朝廷。”

說完,楊銘表現出一臉不耐煩的樣子,拂袖離開。

留下這二十二位州郡一把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桂陽郡太守鄭元壽挪了挪屁股下的椅子,湊到義陽郡太守趙長文跟前,小聲道:

“咱們這位小殿下很厲害啊,有些話說的頭頭是道,據說他是第一次離京,怎麽會懂這麽多?”

趙長文也小聲密語道:“人家這是早有準備啊,今年這場預算議事,隻怕不像往年那般好過了。”

鄭元壽道:“各家款項多少都有點浮誇,畢竟曆來的規矩便是往高了報,避免出現額度不足的現象,但我覺得,殿下是希望咱們削減開支。”

“人家都要跟你算明細了,你不想削減也得削減了,”趙長文小聲道:“等着吧,瞧瞧别家都是什麽意思,錢是殿下上報戶部,殿下這裏如果不批,你一顆大錢也落不着。”

後堂内,衆人紛紛交頭接耳,小聲議論着。

慕容三藏湊至楊玄感身邊,問道:“江夏明年的開支這麽少?”

“少有個屁用,”楊玄感皺眉道:“你沒看出來,這麽少人家都不想給你批嗎?”

說着,楊玄感轉過頭來,驚訝道:“嘶不過我說慕容,你玩的夠狠啊,直接幹虧空了?”

慕容三藏一臉苦惱道:“江陵是首府,衙門衆多,都張着嘴巴跟我要錢呢,你也知道,就咱們那點俸祿,能養活誰?我要是不多報點款項,給下面人分一分的話,從明年開始,我誰也使喚不動了。”

“那是你不行,各衙門缺錢,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别總盯着賬上的總錢,”楊玄感冷哼道:“今年是人家來荊州的頭一年,你們也都放機靈點,多給賬上留點結餘,這樣一來人家高興,上面也高興。”

慕容三藏一愣:“沒想到玄感兄竟有此覺悟,受教受教。”

站着說話不腰疼.慕容三藏在心裏吐槽,你是越公長子,誰敢不聽你的話?

我算老幾啊,底下人吃不着,誰會聽我的?我這個郡守自打河東王一來,就跟個擺設一樣,再不喂飽下面的人,我幹脆挂職養老算了。

“上飯上飯,都快午時了,怎麽還不上飯?”楊玄感朝着仆役喊了一聲,後者趕忙去催。

内苑,

楊銘與元文都坐下議事,而楊茵绛則借機給兩人倒茶,在一側旁聽。

“每年的款項,真正落到實處的,大概有多少?”楊銘問道。

元文都想了想,答道:“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父親任職江陵的時候,基本各府衙門能拿走六成,不過那也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了,眼下情況稍好,大約會拿走五成。”

“那就是一半了,”楊銘點了點頭,瞥了楊茵绛一眼,看來她估的不錯,這些錢至少有一半是可以扣下的。

楊銘又問:“看樣子這些錢都被各個衙門分了,我如果大刀闊斧的查,隻怕是要動了荊州官場的根本。”

“不能查,”元文都趕忙道:

“隻能一點點給他們減,真要嚴查狠辦,是要出大事的。各州郡縣除了堂官由至尊和吏部任命之外,其他佐官幾乎都出自當地,這些地頭蛇最是難纏,眼中隻有利益沒有國法,當初韋公初任荊州總管時,就是辦的太狠,以至于地方勢力糾集起來,聚夥沖擊了總管府,要收拾這些人,隻能是慢慢來。”

楊銘點了點頭,關于這一點,他也知道不能着急。

這就是爲什麽他收拾了文家之後,立即停手,就是擔心會讓地方勢力察覺到危機,以至于彼此勾連起來,形成鐵闆一塊。

等到元文都走後,楊銘看向楊茵绛,笑道:

“削減三分之一吧,多了怕是要出問題。”

“甚妥!”楊茵绛點了點頭:“他們吃的多,孝敬你的才會更多,大魚吃小魚嘛。”

楊銘笑道:“你覺得我是在意這個嗎?”

“不是,”楊茵将搖了搖頭:“我知道,你是真正想做事的,是想把荊州治理好的,但不可操之過急,越急,阻力就會越大。”

楊銘微笑點頭,還得是楊茵绛啊,她跟自己的想法始終是一緻的,這一點真是太難得了,簡直可以稱之爲知音了。

正如大隋的科考,施行了也有十四年了,有幾個冒頭的?

一個都沒有。

爲什麽?因爲科考動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必然就會遭受極大的阻力。

本來勳爵官位是可以繼承的,父傳子,子傳孫,你突然冒出來個科舉,等于是要占了本該屬于我兒孫的位子,我如果不攔着,我的兒孫還活不活了?

正如眼下的荊州官場,

本來我一年能拿一千貫錢,自打你來了,我隻能拿五百貫,你說我是想讓你留呢,還是想讓你走?

如果接下來,我一年隻能拿二百貫,那就不是去留問題了,而是想讓你死。

這是封建社會的現狀,不是楊銘能改變的了。

這時候,徐景進來了,而且神色奇怪,

“裴小姐從大興來了,眼下被安置在前衙。”

楊銘一愣,下意識的與楊茵将對視一眼,後者無奈的搖了搖頭:

“我給她的回信中已經說的很清楚,我在荊州,讓她不要挂念,沒想到她還是來了。”

楊銘笑了笑,對徐景道:“前衙人多眼雜,把她請進來吧。”

不多時,一身淡青色長裙的裴淑英在徐景的帶路下,來到了楊銘的寝院,當她看到楊茵将時,歉意一笑:

“京師實在憋得煩悶,茵绛一走,我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了,所以特意遠赴荊州與茵绛相見,還請茵绛不要見怪。”

你真的隻是爲了見我嗎?楊茵绛趕忙上前拉住裴淑英的手,親昵道:

“怎會見怪?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裴淑英終究不擅掩飾,笑容頗爲不自然,随後眼神看向楊銘,笑道:

“殿下安好,不介意我在府上叨擾一段時日吧?”

楊銘笑道:“裴公知否?”

“知!”裴淑英點了點頭。

裴矩你個老狐狸,到底打的什麽算盤?楊銘點了點頭:

“久别重逢,想必裴小姐與茵绛有許多話要說,我就不打擾了。”

說罷,楊銘囑咐徐景安頓好裴淑英,自己返回房間休息去了。

等楊銘走後,楊茵绛微笑道:“妹妹此來,裴公真的知道?”

裴淑英點頭道:“得到父親同意,我才出門。”

“噢”楊茵绛點了點頭,陷入沉思。

(本章完)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