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戰争中有功的主要将領,以及一批表現特别突出的士兵,将在今天舉行誇功遊行和入城儀式。
通過大明的報紙和廣播的宣傳,大明本土的居民對世界局勢都有最基本的了解。
他們大部分都知道,五年前那幫西夷發了瘋,自己人打了起來。
大明好心好意的出面調停,主動站出來勸解了他們好幾次,結果就是完全沒有人聽。
最後他們徹底發了瘋,打了大明皇子的國家,大明不得不親自下場。
然後一出手就是雷霆萬鈞,直接施展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直接打掉了西夷的幾百萬先鋒主力部隊。
接下來就是一路平推接收了。
現在京師的普通人都知道,大明天兵狠狠教訓了那幫冥頑不靈的西夷,現在終于徹底征服了他們。
雖然因爲種種原因,還剩下一些具有一定獨立性的外藩,但是古典時代也一直都有藩鎮的。
雖然在政治、經濟、文化層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可能還需要很多年才能将整個世界真正融合。
但是對于大明的普通人而言,軍事上的全面征服是最直觀的。
他們知道大明真的一統天下了。
對這件事情保持期待和關注的人,當然是大喜過望的。
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裏面,對朱靖垣這個“軟弱”親王的抱怨和念叨,現在被徹底證明都是笑話了。
這位陛下是深謀遠慮,追求了一個名正言順,光明正大的道德大義。
就算是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也覺得這下子以後應該沒有戰争了,真正的太平盛世要來了。
實際上,大明這是奪取了整個泰西本土,當地的财富和資源都被征收了。
大量的大明人,能夠以很少的代價,獲得很多的東西。
對于那些大商人和工廠主們,現在獲得了完全自由進入泰西市場機會。
泰西本土市場的規模其實不算小,足足有四億有基本文明認識的人口,放在全世界也是僅次于大明本土。
小商人可以用很低的價格買到大明四大産業集團轉賣的泰西的店鋪和房産。
想當農場主的可以去低價買到小塊的土地。
真正的普通工人,也有機會到泰西當管事,還有機會輕松搞到幾個胡姬。
沒有什麽比實際的利益更能獲得人心了。
所以在整個戰争的過程中,在大明部隊節節勝利,不斷獲得大量占領區的過程中,大明本土民間也越來越振奮。
泰西大陸僅剩的幾個國王投降,大明取得了全面勝利的時候,這種熱鬧也達到了頂峰。
報紙和廣播宣布,前線有功将士凱旋,要舉行誇功入城儀式的時候,絕大部分人都興奮了起來。
大明的大軍并沒有完全班師回朝,絕大部分士兵和大部分軍官都還留在泰西。
他們将繼續長期駐守泰西,乃至直接在泰西安家落戶。
總共兩千萬士兵,全都回京師也容不下。
大戰結束,大明也就用不了兩千萬士兵了,大部分都要退伍轉業。
正好大明未來需要持續向泰西填充移民,即将退役的青壯年士兵就是最好的移民人選。
稍微有點功勞的,就直接封個鄉紳和鄉士的頂級爵位,領幾十平方公裏的土地,當個一個鄉鎮之長。
沒有明顯功勞的,也可以分給一些土地,安排他們給有功的戰友當屬下和幫手。
功勞更大的士兵和軍官,還能得到更高的爵位,領有更多的土地。
最高級的楊遇春等人會直接成爲一個國家的君主。
泰西各國的貴族、官員、士兵都會被流放墨洲,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男性。
但是他們的家人可以繼續留在當地,所以當地會留下大量的女眷。
正好可以給在當地落戶的大明士兵當妾室和仆人。
有了這種或明或暗的實際待遇和潛在福利,大部分普通士兵也會願意移民落戶到當地。
這些青壯年都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他們不但有戰鬥技巧能夠統治當地人,還會理所當然的占有大量育齡女性。
所以如果有一千多萬年輕士兵和低級軍官在泰西移民落戶,起到的作用可能比一億人的常規移民還要好。
現在回到大明京師參加儀式的,是很少一部分表現最爲突出的軍官和士兵。
以及要直接接受大明皇帝親自冊封獎賞的高級軍官。
他們都是大明最新一代的勳貴。
受封之後,有特别想要留在本土的可能會留下,大部分還會再次返回泰西。
去接收和管理他們獲得的土地和财富。
所以參加這次儀式的軍官和士兵也非常的開心和興奮。
坐着統一的運兵車,在街道兩側圍觀的百姓的歡呼聲中,穿過整個舊城區。
最終來到新城區的奉天殿廣場上。
朱靖垣作爲大明的皇帝,站在他們面前的奉天殿的判平台上,稍微講了一小段話。
通過話筒和擴音設備,将聲音擴散到了整個廣場上。
也通過廣播和電視直播系統,傳到了所有擁有廣播和收音機以及電視的地方。
首先簡單說明了這次戰争的前因後果。
泰西諸國王室暴虐無道,緻使泰西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境,大明多次警告和提醒泰西諸國都沒有後果。
所以才不得不出手讨伐并懲戒。
爲了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情況,才直接管理并改造泰西社會。
核心思想隻有一個,大明在這次的戰争中,所有的所作所爲,全都是絕對正義的。
然後贊揚所有參戰的将士們的勇敢無畏。
贊揚所有開發和生産人員、所有後勤供應人員、所有管理接受人員的智慧勤勞。
贊揚大明朝廷上下的所有官吏,大明天下所有的工農百姓,所有人團結一心,共同打赢了這場仗。
核心意思也隻有一個,就是大明的所有人都是有功的。
哪怕是在本土工廠打螺絲,也爲這次戰争的平穩取勝做出了貢獻。
當然,功勞也分順序,最前面的是士兵和軍官,然後是軍事相關科技人員,後勤和配套的管理人員。
後方的普通官吏和普通百姓放在最後面。
最後,直接現場宣布一批最頂級将領和特殊将領的封賞方案。
例如中軍都督府大都督,泰西作戰總指揮楊遇春,受封爲大明波蘭國公。
同時兼領外藩屬國波蘭國君之位。
大明定義的波蘭國的範圍,基本上就是曾經的露西亞控制的位于東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的土地。
總面積約二十萬平方公裏,與以前的南直隸也就是現在的江淮省大緻相當,也差不多是兩個浙江省的面積。
楊遇春的外藩屬國波蘭國君身份可承襲三代。
第四代開始轉爲大明内藩君主。
第六代開始隻保留無封地的普通大明國公爵位。
隻要有繼承人能通過繼承考核,則國公爵位可不受代際限制的持續承襲。
大明的外藩君主不但沒有俸祿的,還要按照封地的财政收入向皇帝上貢,也就是事實上的交稅。
内藩君主本身也沒有俸祿,不過也不需要專門去交稅了。
因爲内藩藩國稅收本來就是朝廷管理的,内藩君主反而隻是領取一部分稅收分紅而已。
不過無論是外藩還是内藩,藩國的君主都可以擁有多重身份。
可以是大明勳貴同時兼任外藩或者内藩君主。
大明的勳貴爵位是有俸祿的。
與此同時,外藩和内藩的君主隻能管理自己的藩國。
除非皇帝特别要求,否則不能離開自己的藩國,也不能到其他地區和部門任職。
沒有封地的普通勳貴有俸祿,可以到大明任意地區和部門任職,從士兵和書辦到将軍和九卿都可以。
但是兼任了外藩和内藩君主的勳貴就不行了。
外藩和内藩君主就是他們的職務,不可以再去兼任其他地區的職務。
在楊遇春以下,指揮部的幾個副職的都督和指揮官以及海軍的指揮官們,也都得到了不同級别的封賞。
朱靖垣一口氣封了八個公爵,三十二個侯爵和伯爵。
陳化成得到了一個漢堡郡公的爵位,關天培也拿到了一個威尼郡公的爵位,同樣都得到了外藩君主的身份。
執行标準都是兩代後轉内藩,四代後撤藩,爵位本身繼續保留,通過考核繼承。
作爲藩屬國人員參戰拿破侖等人也得到了專門的冊封。
拿破侖的藩屬國級别,從原來的伯國提升到了公國,拿破侖因此獲得了國公爵位。
不過朱靖垣沒有在拿破侖原有的藩國沒有增加範圍。
拿破侖原有的藩國是自己打出來的,是在和平談判後作爲内附藩國加入大明的。
當初大明給的承諾是不撤藩也不改立,同時默認是可以無限繼承的。
朱靖垣可不會讓他這種藩國再次擴大一厘米的範圍。
所以隻是首先讓這個伯國在名義上原地變成了公國,但是另外再給一份可控制的實質性的獎勵。
朱靖垣把拿破侖的老家科西嘉島封給了他,額外給了拿破侖一個科西嘉州伯的爵位。
科西嘉島面積八千多平方公裏,已經非常逼近州伯封号的上限了。
這實際上是把榮譽地位的提升範圍,完全用在了他本來的藩國等級提升上,科西嘉州伯是純粹的實際獎勵。
新冊封的科西嘉州伯繼承是受限制的,兩代後轉爲内藩,三代後完全撤藩。
不過之後仍然可以保留沒有封地的州伯爵位,後代隻要通過了繼承考核就能繼續傳承科西嘉州伯爵位。
同時允許和要求拿破侖安排兩個孩子分别繼承兩份爵位。
在他主動退休或者去世之後,一個區繼承拿破侖國公的爵位,另一個繼承科西嘉州伯爵位。
亞當斯的情況與拿破侖類似,不過功勞和苦勞都不如拿破侖。
所以将他原有的爵位提升到國公之後,另外隻給了一個縣男的額外爵位。
埃及的穆易的爵位本來就是國公,同時也是作爲内附藩國加入的,承諾不撤藩也不改立的藩國。
朱靖垣也不準備把它的國公升級成郡王,同時額外給了一個郡候的爵位,也讓她另外安排一個兒子去繼承。
情況相同的還有西鮮卑國公羅亞山,也是另外得到了一個郡候爵位。
波斯國公派出的參加戰争的伊賽,單獨得到了一個郡伯爵位。
都是兩代後轉内藩,三代後撤藩。
除了最頂級的将領之外,其他各級将領和有功士兵都有封賞,不過不是朱靖垣親自宣布了。
同時公開告訴同盟,等他們回去之後,由所在都督府對應級别的管理機構,負責對他們宣布和發放相應文件。
朱靖垣這次冊封算是比較大方的,主要體現是封爵的要求相對比較低。
除了親王和郡王之外,下面的國公、郡公、郡候、郡伯、州伯、州子、縣子、縣男,鄉紳、鄉士共有十級。
最低級的僅有一個鄉鎮的土地,這樣層次均勻的爵位登記能夠覆蓋絕大量的中低層有功人員。
整個泰西大域的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總體上會被封出去一半以上。
朱靖垣當然也不是沒有目的的慷慨。
這是人受封的土地都在泰西大陸,他們和未來的三到五代子孫,都是事實上的傳統封建領主。
剛剛被征服的泰西大陸上,生活着數億傳統泰西土著。
這些土族不是野蠻的墨人,也不是對現代社會懵懂無知的殷人,而是有過成熟社會體系和文化的泰西人。
如果完全由大明朝廷直接管轄,全部設立常規省份和常規衙門,管理難度肯定會非常大的。
在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裏面,泰西大域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事情,很可能都不是如何開發和建設。
而是如何應付和平息各種形式的文化沖突和社會矛盾。
不說遠在天邊的大明中央朝廷了,就算是面對泰西大域的當地衙門,相對下面一個個城市也都是天高皇帝遠了。
上級衙門要面對和處理的事情過多,對于地方上的事務的細節把控能力就會非常有限。
對地方上的突發事務的處理效率會比較低。
直接封邦建國,設置傳統的土地領主,讓這些大大小小的領主直接管理地方的話,效率反而會更高。
因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在他們自己面前,可以全心全意的随時随地的直接處置。
他們的任務也非常的簡單純粹,爲了保住自己的财富和身份,他們肯定會自發的絞盡腦汁。
他們會努力控制和改造當地剩餘的土著,開發和建設當地的城市和設施,讓領地能夠産出出更多的财富。
他們自己肯定也會理所當然的多生孩子。
大明傳統的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家庭組織方式,是最爲适合這種形式的對外擴張的。
爵位和身份的繼承人肯定會盡可能選擇與同族所生。
而他們與外族妾室所生的那些子女,會成爲他們管理和控制當地土著的橋梁和工具。
等到幾代人之後,這些地方應該能夠被大明人完全控制。
因爲當地很可能已經隻剩下大明人以及大明人與當地人的混血後代了。
與此同時,兩三代人之後,大部分外藩也已經變成内藩了,再過一兩代人就能按照規定直接撤藩了。
已經完全改造好的這些土地和人口,也适合由朝廷和大域直接管理了。